武汉新市民网欢迎您!   湖北莲藕产业网
微信
腾讯微博
QQ
新浪微博 新浪博客 微店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化新闻 > 文化资讯 >
春天的信使:写在鹤峰县原县委书记何亚斌离任十年后(三)
时间:2021-09-04   来源:《企业与市场》网   作者:杨秀武  点击: 次
    第五章

    “市场并不是一个无限的空间,有挤进去的就有被挤出来的,不管你是多么地不愿意。而只有一流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挤进市场而不被市场挤出来,鹤峰县要施产品战略。所谓产品战略,就是以市场订单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大力发展名优特新产品。”何亚斌出于这种认识,一个不仅适用于工业经济,而且适应于农村经济的“强质战略”在鹤峰全面铺开。配套“强质”的相应措施是优势产品的“软岀山”。

    1990年10月,县政府提出1991年为“茶叶年”。生意未动,人才先行。投资10万元,大规模开展名优绿茶加工技术培训,先后培训农民技术骨干500多人,并选派82名制茶技术骨干远赴被誉为“茶人之家”的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深造。投入300万元,新建和更新改造了全县828家茶叶初、精制加工厂,购置名优茶加工机械170台(套),扩建了一条包装能力为50万公斤的抽氧充氮包装生产线,促进了全县茶叶产品结构的调整和质量的提高,增强了鹤峰茶叶市场的竞争能力。

     笔者在统计局查找到这么一组数据:1991年全县7万亩茶园投产,茶叶总产量329万公斤,比历史最高年产量增产75万公斤;平均单产比历史最高年份提高22.16%,比全国平均单产高岀4.5公斤;茶叶总收入为2106万元,全县农民人均增收114元,财政增收120万元;为国家提供税收480万元,比上年增长33.35%。

    何亚斌操作的第一个“茶叶年”,取得长足进步,那么第二个“茶叶年”呢?我们在《鄂西报》看到转载的1993年4月8日新华社发的通稿。消息写道:4月上旬,湖北省政府通报,到1992年底,鹤峰县已拥有茶园面积10.38万亩,产量380.6万公斤,总产值2665万元,提供财政收入669万元,农民人均产干茶21公斤,人均提供茶叶税收37.17元,上述6项指标均居全省榜首,成为“湖北省茶叶第一县”。

    “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抢占市场制高点”,这是何亚斌实施产品战略的深化和继续。我们再看看新华社1992年7月14日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用8大语系,向全球播发:“日前,上海市茶叶专家严继兴,向上海市政府提出书面建议:上海属低硒地区,3岁以上儿童每天饮一杯中国鹤峰天然富硒茶,对身体很有益处。”

    鹤峰县平均海拔千米,地形独特,群山环抱,终年云雾缭绕,植被好,无污染。该县大部分乡镇属富硒区,所产天然富硒茶,具有汤色嫩绿、香气高鲜、茶质特优等特点,含硒达标,有防癌变、抗辐射、抗衰老、防止心血管病和克山病,强身健体等作用。

    中国鹤峰天然富硒茶这个项目,是由鹤峰县政府与浙江农业大学联合开发的。1989年,科学家发现鄂西是富硒地区,而硒又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果鹤峰茶叶含硒,再改进制作工艺,那么鹤峰茶叶发展就有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

 

    何亚斌通过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打听到浙江农业大学设有茶学系,能化验茶叶含硒量,于是派茶叶办公室主任向绪慈等人带上样品,专程前往浙江农大请求联合开发。

     浙江农大常务副校长夏英武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深为何亚斌的真情所感动,同意与鹤峰签订富硒茶合作开发和培训技术人员的合同。

    1992年4月29日,浙江省科委发出《专家鉴定许可证》,并指定京沪地区的专家对鹤峰茶样作了评审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蒋柏欢宣读了《鹤峰茶叶含硒量研究》,鉴定委员会主任张大衡教授宣读了《中国鹤峰天然富硒茶鉴定》。这是我国第一家通过省级鉴定的天然富硒茶。翌日,鹤峰县政府在浙江农大隆重举行了“中国鹤峰天然富硒茶新闻发布会”。来自上海、南京、杭州茶叶界、营养界、医学界的著名专家和新闻记者100多人出席了会议。

 
    1992年,在杭州“中国鹤峰天然富硒茶新闻发布会”现场。   (右一为浙农大常务副校长夏英武,右二为鉴定委员会主任张大衡教授,右三为专家组组长蒋柏欢研究员,左一为浙农大茶学系主任刘祖生教授,左二为浙农大硒元素研究室主任王美珠教授,左三为鹤峰县县长何亚斌,左四为鹤峰县政府茶叶办公室主任向绪慈)

     何亚斌的即席演说,掌声迭起。他说硒茶,专家议硒茶,新闻记者写硒茶,宾客云集品硒茶。西湖涌波,“硒热”一浪高过一浪。
当日,中国茶叶博物馆常务副馆长王志诚先生提出:鹤峰天然富硒茶茶样可以陈列进该博物馆的世界名茶展厅。何亚斌将鹤峰县具有民族特色的3件古茶具也同时送到中国茶叶博物馆,并举行了茶样茶具移交仪式。

     新闻发布会轰动了杭州。当晚,电台、电视台在黄金时段作了全面报道。随之《光明日报》、《中国环境报》、《浙江日报》、《湖北日报》等10多家省以上新闻媒体作了报道。这是鹤峰产品的又一次“软出山”。

    说到“软出山”,是引起过一场风波的。何亚斌出任鹤峰县县长之后,组织了几批人到山外去参加交流会,去举行新闻发布会,去参观学习,效果十分明显,大家充分肯定,但也岀现了不和谐的调调:有人说这是“公费旅行,游山玩水”。这些议论的根据是:要立足本地,要首先把家里(县里)的事情搞好,少往外面跑。

     何亚斌在1991年5月27日的《鄂西报》发表文章,阐述了《关于立足本地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文章说:“我们首先要立足本地,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立足本地与对外开放之间,不是先有前者或先搞好前者才能进行后者的关系。要搞好家里的工作,必须有效地往外走走。我们不是走多了,而是走少了;不是开放过度了,而是开放得远不够。开放才有正确的思想之路,才有正确的发展之路,才能促进改革。我们开放的胆子应当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点子更多一点!”

 

    何亚斌的这些论述,这些做法,在今天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前,一位白云生处的县长,能够有此见识,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1990年8月下旬,何亚斌和县政协副主席祝光强组织了一个经贸代表团在湖南慈利县参加武陵地区经贸大会,会上宣传、销售了一批鹤峰产品。

    ——1990年12月11日,县委书记张泽洲、县长何亚斌和常务副县长乔仕楚、政协副主席祝光强率领的鹤峰赴沪经济协作代表团在上海访问5天之后,举行了经济信息发布会,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总经理王荣钧和市政府副秘书长胡正昌等120多人出席,会后10多家报刊发了信息,还就茶叶销售和化工产品开发达成了一些意向协议,并与上海烟草公司就继续合办鹤峰烟草基地签订了为期5年的正式合同,为鹤峰县烟草这一支柱产业找到了稳定的产品销路。


1990年12月,湖北省鹤峰县政府在上海城隍庙松月楼举行新闻发布会。

图为会后县领导同志与部分贵宾合影(左起:乔仕楚、张泽洲、胡正昌、王荣钧、何亚斌、祝光强)

    ——1992年12月17日,“中国鹤峰天然富硒茶新闻发布会”在武汉举行,这是继杭州新闻发布会后的第二次富硒茶新闻发布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全涛、副省长徐鹏航和中央、省、武汉市30多家新闻单位岀席。来自海南特区的客商对富硒茶很感兴趣,当场提出愿意同鹤峰县联合开发,打入海外市场。
——1992年3月20日,何亚斌提出选派干部到发达地区“学做官”。8名副科级干部,分别到枝江市任乡(镇)长助理,进行行政管理学习,主修企业管理。

    ——1993年6月至12月,鹤峰县选派两批共80名中层骨干到中南财经大学专修市场经济理论。
《湖北日报》记者朱学诗、刘冰在1992年5月24日《经济信息报》发表《鹤舞峰外——来自湖北省鹤峰县的“软出山”报告》,随之,《湖北日报》和《人民日报》分别在一、二版重要位置上以《软出山》为题,报道了这些重大的新闻事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湘、鄂、川、黔数家报纸纷纷发表评说。有一文题为《何亚斌的“软岀山”是为了硬出山》。曾在湘鄂边区打过游击的原海军副司令周仁杰中将看到报道,让夫人代表他,给何亚斌写了一封长达2千多字的信,称道何亚斌的思路,支持他的工作。
第六章

     明知短期不能奏效,也要“拼死为之”。

    何亚斌于1990年4月11日,在全县人代会上,提岀了“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教育”的政府行政方针,提交大会审议。他说:“鹤峰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决定了鹤峰今天的任务只能是沉下心来打好基础,重点是打好教育基础。办好教育不是种白菜,一季可收,而是一场历史的接力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能因为费时百年而不为之。即使因政绩不突岀而被罢官,也要为后任县长打好教育基础。”

    张泽洲同志很支持,并主张以此作为长期方针;人大代表们通过了这个方针,使之变成了全县人民的共同意志。

    何亚斌在抓教育问题上,之所以大有赴汤蹈火之慨,这要从他刚到鹤峰上任说起。1989年8月的一个星期天,何亚斌独自一人跑到县实验小学里里外外察看了几次,心情激动,夜不能寐,便给县教委、县财政局写了封信,其中写道:“……鹤峰固穷,然高楼栉比,大厦林立,独我子女就读勤学之所,颓然如一破庙,风雨飘摇,见者莫不悲从中来,潸然泪下。身为县长,我更感责任重大。县政府决心改变这一不合理现状,于今年在实验小学建设一栋相当规模的教学楼,为人民办一实事,望各单位鼎力相助。一应手续,即予特办,不可援旧例,公文旅行,延宕时日;一切可免之税费,概予免收;一切可通融处,皆予融通。”

    也许是实验小学对他的印象太深,也许是出自对教育的挚爱,何亚斌下乡,每到一地,再忙也要去当地学校看看,或听课,或检查学生作业,或和教师座谈,发现一些紧迫问题,尽可能予以解决。

    何亚斌初到鹤峰,阅读到一份关于教育问题的调查材料后,十分惊异:

    全县299所小学,其中一人一点(即一所学校只有一个教师)的学校竟达124所,占全州这类学校的40%!全县高考达到省分数线的,1989年为0,1990年仅为1人!

      何亚斌在这份报告上批道:“……国外理论家们提示:衡量社会进步的最佳标尺是教育发展情况……。我们的问题是严重的,破旧的校舍危房,奇缺的教育经费,水平亟待提高的教师队伍,令人焦虑的教育质量,巨大的人才断裂,浩荡且日益壮大的文盲大军……话似乎太刺耳,也许有的人不爱听。但悲剧正由此产生。这些话迟早总会有人说,莫非要等到教育完全崩溃之时?!”

    “鹤峰要实现经济上的脱贫致富,就必须在人的素质上脱贫致富。教育就是驱逐贫穷和愚昧的最好法宝。”

   “鹤峰必须来一次关系未来命运的教育启蒙运动。虽然这一运动早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就已进行过。‘上帝只助自助者’,让我们自己来干吧!”


    1991年3月12日,是植树节,何亚斌来到鹤峰一中,送新任主持全面工作的常务副校长张开诚和党总支部书记谷宙轩到职,在全体教师会上发表了即席演说,在“树木”的节日畅谈“树人”的要旨。没有讲稿,何亚斌站着讲了两个小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县教育委员会把他的讲话录音整理出来,就是一篇激动人心的散文!他说感谢一中教师的劳动和智慧,领着陪同人员站成一排,面向全体教师,领呼三鞠躬,全场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陪同人员有:县委宣传部长刘藻华,副县长马春菊,县教委主任宋长富、副主任胡宗奎等。何亚斌全面论述了县政府“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教育”的施政指导思想。他说,振兴鹤峰,必定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要在短期内取得显赫政绩是不可能的,只能立足于治本,立足于抓教育这个基础,致力于人的现代化,包括知识的现代化和观念的现代化。他就如何办好鹤峰教育,如何办好鹤峰一中,如何加强教育内部管理,提高教育质量,提出了鲜明的观点,作出了有针对性的安排。他的讲话,推心置腹,入情入理,引经据典,纵横押阖,内容丰富,充满激情,拨乱反正,振聋发聩,极大地震撼了教师们和陪同者的心!他的这个讲话录音整理稿,以《鹤峰教育工作简报》发出后,在恩施州教育系统,产生了很好的反响,后一直成为鹤峰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张开诚、谷宙轩坚定不移地有效地落实何县长讲话精神,一中面貌迅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各继任校长都以落实何县长这个讲话为己任,鹤峰一中的高考升学率,已经走在全州各县一中的前列。13年后的今年,某个晚上,鹤峰一中3位教师相约来到我家闲聊,一说起何亚斌当年的“植树节讲话”,顿时神采飞扬,你一段我一段背诵起来。后来我与原件对照,主要内容竟然相差无几!看他们绘声绘色地复述,看他自豪的神态,看他们由衷敬仰的情怀,深深感染了我!这哪里是在回忆一位县长的讲话,分明是在不忘一位智者的箴言!一位县领导的演讲十多年来一直为知识分子所钦佩,一直为大家所传颂,这在鹤峰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1991年3月22日,何亚斌去了不通电话不通公路的深山乡——老村。解放以来,只有两任县委书记去过,没有一位县长去过。何亚斌一行早上8点出发,跋山涉水,晚上8点钟才到乡政府。事先听到广播通知的农民沿途奔走相告。一位70多岁的农民,拦在路上,何亚斌关切地询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什么事都没有,就是想看看县长。他这辈子国民党的县长不敢见,如果连共产党的县长也见不到,死了太不值了!何亚斌双手紧紧握着这位老人,不无歉疚地说:“对不起老村人民,我们来迟了!”

     第二天一清早,何亚斌就去看乡里的中心学校。那是一栋歪歪倒倒的木瓦房,全靠几根粗大的木柱斜撑着,犹如拄着几个拐杖的伤员,勉强站在那儿。走进校舍更是满目疮痍。天穿地漏,四面通风,男女生宿舍之间竟没有隔板。

    师生集合起来,乡亲们自动围拢来,鹤峰县有史以来第一位到这里来的县长站在人群前,发表了深入浅出、满怀情感的演说,群众自觉鼓掌。一位女教师听着听着,两行热泪像断线的珍珠,落了下来。

    当晚,何亚斌与区长任振鹤、县林业局长郑棠邦,研究如何尽快解决校舍问题。218天之后,老村小学盖起了一栋500平方米的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新校舍。

 


   1991年11月,遵城郊区区长任振鹤(图左四,鼓掌者)所请,县长何亚斌为老村小学新教学楼建成题写了校名,并将匾牌亲自送到老村乡,授予乡小学校长(右二)。    摄影:欧阳树宇

    1992年当年,按照老村乡的办法,全县新建了8所中心小学教学楼。就是采取这种就地取材的办法,3年来,一栋栋新教学楼在城乡拔地而起。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何亚斌亲自上全省名牌小学湖北武昌水果湖第一小学,全国名牌中学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求援。聘请这两所学校的40多位高级教师来鹤峰对口示范讲学,派出180多名本地教师去这两所学校进修,聘请全国人大代表、著名教育家华师一附中校长李水生先生为鹤峰县人民政府教育顾问、鹤峰一中名誉校长。李顾问亲自来鹤峰讲学,并同意为鹤峰一中每年免费代培5名高中生。3年,有18名鹤峰学生进入该校学习。这样一抓,鹤峰县教育质量逐年提高。县一中升大专以上学校的学生数,1991年为41名,1992年为75名,1993年上升为132名。

    名震教育界的李水生,为什么对大山深处的鹤峰县教育如此关切?读者也许可以从下面这封信中找到答案。

华师一附中李校长台鉴:

   贵校允准与本县一中建立校际友好关系之公函收悉,甚为欣慰!

    华师一附中乃武汉市最佳中学,蜚声国内外,鹤峰一中能与贵校结盟,学习高水平的教学和治学方法,将一叶小舟系靠旗舰,一同航行,一中将兴,一中甚幸,鹤峰教育有望矣!


    本人认为,山区贫困之最深根源,在于教育落后。本人不喜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局部施治法,崇尚中医系统思维、辨证施治、立足治本之原理。张之洞认为,富强基于兴学。故我行政鹤峰,坚持从抓教育入手。本县教育近期不可能居全省之先,但必须拼死为之。我提出本政府施政方针为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教育,非一时慷慨之词,而是必须落实在行政上必须有实际收效的长期指导方针。起步晚则必须起点高。基于这一认识,我县一中向贵校申请结盟。全省欲与贵校结盟者何止数百?在我们苦闷彷徨之时,贵校向鹤峰伸出友谊之手,特向校长阁下和华师一附中全体老师,敬致谢忱!

     我以县长的名义,热情邀请阁下来本地指导教育。我拟率县政府、县教委和县一中负责人员在适当时候,向贵校求教。
 鹤峰县政府何亚斌   

 1991年5月24日    

(未完待续)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武汉新市民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武汉新市民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2、本网凡注明“来源:×××(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特邀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为常年法律顾问
邮箱:932449293@qq.com whxsmw@126.com 联系电话:18827381718 027-8816 6299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本网管理员取得联系,本网将及时予以处理。
鄂ICP备17001920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98号 建议使用360、火狐、谷歌、IE浏览器以及1024X726像素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