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市民网欢迎您!   湖北莲藕产业网
微信
腾讯微博
QQ
新浪微博 新浪博客 微店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法制生活 > 法制新闻 >
软暴力犯罪行为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时间:2016-12-05   来源:晨报新闻   作者:晓 瑞  点击: 次
        武汉新市民网讯:家住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联合村居委会的女孩小瑞(化名)日前致函媒体反映称,从2008年至今,长期遭受软暴力伤害,投诉无门。恳请媒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这起跨省、市的涉嫌严重侵犯人身基本权利的案件予以调查和揭露;呼吁有关部门对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予以大力打击和坚决取缔;期望群众擦亮眼睛,对于隐藏在暗处的经过伪装的不法分子予以揭露。

    在提交给媒体的一份书面反映材料中,湖北黄石市女孩小瑞陈述了事情经过:

    2008年以来,新型犯罪团伙频繁实施各种软暴力犯罪行为,在江苏省苏州市,长期对受害人实施24小时不间断的监视和跟踪以及恐吓等涉嫌犯罪行为,对受害人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是一种极其恶劣的涉嫌违法犯罪行为。犯罪实施者长期不间断监视受害人的生活起居,并对其实施精神伤害。
  
    巧立名目达到长期监视目的。犯罪实施者根据不同环境不同对象,以各种方式欺骗周围的群众,甚至争取群众的配合,达到对受害人进行长期监视的目的。他们对外宣称对某某人进行保护和教育等,某某人某方面有某问题需要特殊方法救治等,其实目的只有一个,长期监视和伤害受害人。

   固定动作实时声音骚扰。 受害人躺在床上睡觉时,他们十分精确的在受害人动一下胳膊或腿或翻个身的那一时刻制造一种特定声音,比如敲击声或拖动桌椅等等。当现场存在受害人之外的第三者时,他们稍有收敛;第三者即使同处一室,也难以觉察到声音和受害人行为之间的关联。 一般而言,只有在某一动作时听到特定声音的次数达到一个较大的数量时,受害人才会察觉到声音和行为之间的关联,才会起到对受害人产生心理阴影和压迫的作用。

    影视特定情节恐吓。受害人观看影视剧时,当播放到砍手酷刑等画面时,犯罪实施者适时制造一种声音,对受害人进行精神威胁和心理恐吓。

    高分贝噪声压迫。当受害人附近有人装修房屋时,犯罪实施者借助他人装修噪音的隐饰,利用电锯等长时间持续发出高分贝刺耳噪音,每次持续15分钟以上。此行为对受害人造成极大的心理压迫和精神恐吓。

    作为一种特殊的犯罪行为,软暴力犯罪行为有以下特点:
  
    犯罪手段隐蔽。软暴力犯罪行为实施手段十分隐蔽,通过各种隐蔽手段对受害人进行精神骚扰和精神伤害。所有行为只针对受害者,除实施者和受害人之外第三者难以察觉,或即使察觉但不觉得是有意行为,更谈不上犯罪行为。

  受害人受到多重困扰。由于软暴力犯罪行为实施手段十分隐蔽,受害人存在多重困扰:一是受害人自身往往难以取证,更难以申诉和举报,申诉和举报难以被置信;二是受害人之外的第三者难以察觉,容易认为受害人过于敏感,申诉不实,甚至怀疑受害人精神方面有问题;三是受害人由于长期受到监视和跟踪,精神压力很大心理负担很重。

    这个社会从来不缺少正义的思想,从来不缺少正义的呼声,从来不缺少正义的舆论。但是,现实社会中却出现了极个别反社会、反正义、反人类的败类。且不说他们当初是否使用了什么邪恶的手段,赢得了罪恶的原始积累,单提他们以手中不多的财富为害人间,妄图以财欺、压、辱人。他们或雇佣或买通或威逼利诱,拉拢一帮子闲杂人等,为自己“出谋划策”,打压他人,他们是社会上一些或明或暗的黑恶团伙的幕后老板。

   最近几年被揭露被打垮的罪恶团伙一个接一个,一些团伙纷纷转入地下,经过包装,经过裁剪,改头换面,却依旧难以洗掉他们罪恶的面孔和邪恶的内心,罪恶就像锈迹遮掩了铁板一样遮掩了他们的良知。他们如何面对自己的父母?如何面对自己的儿女?
 
    揭露这一隐蔽的新型软暴力犯罪活动,将是中国新型犯罪调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是一起极其隐蔽极其狡诈极其残忍的跨省、市的长时间的侵害事件。他们出于什么动机,要持续的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至今未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受到幕后元凶的雇佣或授意。

  这不是什么值得称道值得歌颂的好事,公开这一事件,也不是什么光荣的事。相反,在考虑是否公开这件事情时,受害者犹豫再三,顾虑重重。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受害者对此不法侵害行为一再忍让,为躲避其侵害曾多次搬家,多次换城市,但他们得寸进尺,步步紧逼,且侵害行为一再升级。现在,受害者忍无可忍,退无可退,这才通过媒体向社会曝光这一事件。

  “自2008年以来,本人一路忍让到现在希望能有个了结,但他们得寸进尺步步紧逼,肆无忌惮,变本加厉的对本人进行明目张胆的侵害。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本人只能奋起反抗,并揭露他们所有恶行。”受害者小瑞说,恳请媒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这起跨省、市的涉嫌严重侵犯人身基本权利的案件予以调查和揭露;呼吁有关部门对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予以大力打击和坚决取缔;期望群众擦亮眼睛,对于隐藏在暗处的经过伪装的不法分子予以揭露。(完)
 

(编辑:张曦)




严正声明:
1、本网所有转载文章和图片均旨在为网民朋友传递更多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权益人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2、在本网所发稿件凡涉及经济类的信息,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各位网友一定仔细辨别真伪,以免上当受骗。
3、本网原创稿件欢迎转载,同时请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及作者。
4、擅自使用武汉新市民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武汉新市民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5、本网站如因系统维护或升级而需暂停服务时,将事先公告。若因线路及非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武汉新市民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武汉新市民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2、本网凡注明“来源:×××(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特邀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为常年法律顾问
邮箱:932449293@qq.com whxsmw@126.com 联系电话:18827381718 027-8816 6299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本网管理员取得联系,本网将及时予以处理。
鄂ICP备202102184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98号 建议使用360、火狐、谷歌、IE浏览器以及1024X726像素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