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市民网欢迎您!   大楚资讯联播网
微信
腾讯微博
QQ
新浪微博 新浪博客 微店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武汉典故 >
《汉口五百年》展现汉口独特基因
时间:2017-03-13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耿愿  点击: 次

  五百年前一荒洲,五百年后楼外楼。元旦前,一部名为《汉口五百年》的5集纪录片登陆凤凰卫视中文台晚间黄金档《凤凰大视野》栏目,钩沉了大汉口许多不为人知的史实,也勾起了很多武汉人的记忆与情怀。

  由于明朝以前关于汉口的史料匮乏,这对该片提出了难题。不过35位武汉乃至闻名全国的“汉派”史学家、作家以及民间文史爱好者,组成了《汉口五百年》的强大智囊团,为该片的真实性与权威性保驾护航。

  据了解,《汉口五百年》还将在凤凰卫视美洲台、欧洲台播出,利用凤凰国际化传播平台,传播武汉形象,这对扩大武汉知名度和美誉度将起到积极作用。

  日前,该片总撰稿、武汉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王晓清接受了长江日报记者专访。他透露,该片经过历时两年的策划、研讨、史料搜集、专家采访、实景拍摄及后期制作,以时间为轴,串起了一幅汉口五百年城市变迁的历史画卷。

  展现大汉口的独特基因

  王晓清透露,该片所依据的文献资料有不少来自于著名历史学家皮明庥先生主编的同名著作《汉口五百年》。不过汉口五百年,历史考证复杂,线索千头万绪,从何处切入,成了摄制组的一大难题。

  “由于这部纪录片是特长时段,横跨五百年,所以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呈现”,王晓清说。最终,纪录片从明宪宗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汉水改道,冲刷、淤塞成一片芦苇与荒洲,形成原始形态的汉口讲起,循着时间脉络,以这座城市的商业精神、商业形态,以及在近代城市发展史中的独特地位为节点行进,一直说到新中国成立。“汉口五百年风云激宕的历史,正是中国内陆城市现代化的缩影,也是中国传统商业与商业精神的标本。”

  片中提到了汉口这座城市在我国古代及近现代商业、贸易等多方面的独特地位与基因。例如第一集《天下名镇》,就从美国汉学家罗威廉关于汉口的论著切入,描绘汉口镇“横空出世”成为中国四大名镇之一的轨迹;《东方茶港》以中俄万里茶道为轴线,凸显汉口“东方茶港”的国际地位;《东方芝加哥》聚焦张之洞督鄂时代汉口的迅猛崛起,重点描摹汉口何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贸易城市;《风云际会》以辛亥革命史为主线,勾勒大汉口对现代中国格局形成的历史意义;《保卫大武汉》则叙述了汉口作为抗战时首都所具有的政治、经济、军事地位,“其实汉口还有很多的全国第一,但受篇幅与主题所限,不得不舍弃”,王晓清说。

  35位文史专家的集体智慧

  王晓清介绍,这其中既有泰斗级的人物,如九十高龄的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以及人称“武汉活字典”的著名方志学家徐明庭,还有党史专家田子渝、作家方方、评书表演艺术家何祚欢、史学家涂文学等等,他们分别从历史文献、学术研究、人文掌故、风土人情、街道里巷、民间传说以及西方城市理论等多方面,纵论汉口五百年。

  “历史不一定只存在于学术研究中,关于这座城市的断垣残壁、一砖一瓦,都是可见的历史,即使不能窥得全貌,但会让我们的记录更加真实”。王晓清说,片中除了名家说法,还展现了很多民间爱好者的讲述与收藏,即便这些收藏在文史中并无记载,但也确实是历史的映射。

  主攻过元史的王晓清,搜集了很多细微的资料。例如他从元朝越南陈朝宗室陈益稷的诗中读到“大别山头汉口前,吴王矶下沔城边”;为了搜集汉口码头的资料,还花500元淘到李季自传《我的生平》。“因为关于这座城市完整、系统、丰富的文选记载已经消失了,这需要我们一点一滴用碎片式的记忆拼凑起来,变成一部完整的历史图景”。

  城市的历史是人的历史

  “汉口因水而生,可这条水不会说话,一座城市的历史,终究还是人的历史”,王晓清说。城市文化的灵魂是人,是杰出人物对城市的变革与塑造。片中,张之洞、刘歆生等在汉口留下浓墨重彩印记的人物,也依次登场。

  首集中,关于嘉靖皇帝北上继位时是否路过汉口的传说,就引来了学者们的争议。如今汉口的诸多地名,如回龙寺、接驾嘴(集家嘴)、送驾墩(宋家墩)等,都成为当年嘉靖来过汉口的佐证,可细数典籍,又发现有着太多经不起推敲的地方。但汉口,确实是嘉靖年间初步崛起。接着,又提到汉口叶开泰,以及叶家传人,穿针引线构筑起汉口日渐繁盛的商贸往来图景。

  第三集《东方芝加哥》,大篇幅讲述了张之洞与汉口的故事。建铁路、修堤防、办洋务,正是张之洞推行的以兴办近代工业为核心的洋务新政,使武汉成为中国早期工业化运动的发祥地,被誉为“东方芝加哥”名扬四海,这也成为人们对大汉口的流行印象。还有汉口“地皮大王”刘歆生,他为后来的汉口规划了26条马路,拥有汉口华界四分之一的土地,一百年前的汉口江汉路,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在他们的故事中,历史大幕在武汉落下又掀起,古代的中国悄然隐去,现代的中国翩然前来。

  “是人创造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创造了这座城市的建筑格局、语言、风俗。人的文化传承性,造就历史的或隐或现,有的声名显赫,有的晦暗不明,在这种若隐若现的呈现中,把历史的线索、脉络勾勒出来”,王晓清介绍。

 (完)
 

(编辑:张曦)



相关文章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武汉新市民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武汉新市民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2、本网凡注明“来源:×××(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特邀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为常年法律顾问
邮箱:932449293@qq.com whxsmw@126.com 联系电话:18827381718 027-8816 6299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本网管理员取得联系,本网将及时予以处理。
鄂ICP备202102184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98号 建议使用360、火狐、谷歌、IE浏览器以及1024X726像素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