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野桑田 琬琼琰光
“碧野桑田般的三水区已成为广东乡村振兴综合改革的县区级试点,乐平镇委、镇政府善于抓住机遇,聚焦工业园升级改造与连片乡村振兴,规划布局‘一轴两片四段24节点’乡村振兴示范区。“三水区委宣传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刚刚竣工的礼运路就是其“一轴”,串联镇内20个自然村,推进10平方公里区域的连片联动。今后一个时期,乐平镇以礼运路开通为起点,逐步打造成为产城人文乡融合共享的“未来之城”。
记者了解到,本次三水乡村振兴“畅跑乐平”,以全长6.3公里的礼运路为比赛路线,两千多名选手齐聚一起畅跑大美乐平,穿梭于连片乡村之中,开启一场“体育+文化”探索之旅。欢乐跑以镇辖区的粤韵段大旗头古村为起点,以冠军段的奥运广场为终点。在礼运路上,“运动员们”沿途能领略到岭南古村风光,怒放花海的迤逦,革命老区的历史,最终冲过终点亲身体验和诠释拼搏进取的体育精神。
“我们以三步走的长远规划完成了这一片区的打造,努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三水区委常委、乐平镇党委书记何小玲介绍,礼运路是乐平镇展示乡村振兴成果的新窗口,乐平人紧紧把握三水区作为全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的契机,聚焦连片工业园改造与连片乡村振兴,科学探索农业农村发展新路。
据悉,从今年3月起,乐平以“3个100天”为作战计划,形成以“规划引领、产业驱动、系统集成”为特色的乐平乡村振兴路径图。至今,示范区共115个项目已完成82%,撬动了社会资本26亿元,建设成果初现。
根据规划,礼运路串联起大同湖生态示范区和广府文化创意示范区两大片区,两个片区总面积达到9.6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0万人,是乐平镇实施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的重要试验场。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牵引城乡融合,是乐平“一轴两片四段24节点”规划的重要内涵。
在“一轴”西部的大同湖生态示范区,依托佛高区万亩核心园,借助原有的智能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基础,打造成具备现代产业承接能力的优质载体,重点发展科创、会展、文创等2.5产业,建设成为镇内产业升级的重要创新引擎。
“一轴”东部的广府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依托大旗头村古建筑资源,引入第三方资本,打造广府绿野仙踪、翠堤春晓园、岭南名宿、岭南美食荟、粤韵田园综合体等文旅产业项目,集聚人气、带旺产业,辐射周边乡村发展。
同时,礼运路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划分为“四段”,以广府文化、冠军文化、儒家文化、红色文化为主题分别打造冠军段、大同段、英雄段、粤韵段四段文化区域,以20条自然村、24个节点密集呈现乐平乡村振兴的建设成果。
江河湖川 山翠鸟唱
“乐平不仅江河秀美,而且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沉淀悠久,可谓人杰地灵,活力四射。“何小玲介绍,乡村振兴战略是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来的,农业农村问题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彻底解决“三农”是一项系统工程,乐平镇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五个方面,把握重点,齐头并进、协同发展。
在乐平,城乡发展一体化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通过探索工业反哺农业、城区支持乡村的基本方针,积极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通过基础设施投入和建管机制,不断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创建居民就业创业机会以及农村人口合理转移制度;通过农村文化产业功能的研究,不断打造适应和满足时代要求的地方文化产业,弘扬特色文化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
“特色文化”是三水区乐平镇的宝贵财富,具有“广东第一村”美誉的大旗头古村,集中展示广府传统文化要素;源潭村一带的革命老区,凸显了艰苦卓绝的时代精神;在打造优良生态环境基础上,学习礼记经典篇章,传递“天下为公”的传统儒家理念;围绕马裕兴、钟杏平、胡汇仁、何忠勉等本土体育健儿,不断弘扬拼搏进取的奉献精神。
在乐平,人才队伍建设始终放在重要位置,镇委一班人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加强宏观统筹,建立健全农村高技能实用型人才数据库,将镇村以及基层合作社培养纳入全镇人才资源开发规划中,尤其舍得花钱培养人才和引进高端人才,推进产业升级进阶。作为佛山“一环创新圈”重要节点、三水区产业重镇,活动当天在古色古香的大旗头村内举办了海外高端项目路演以及智博荟论坛。
今年以来,乐平引进了卢秉恒院士工作站和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全国佛山分中心,引入重点人才6人,创业项目2个,带动产学研合作1项。“智博荟”聘请超过100名在各个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作出过重大贡献和掌握领先技术成果的博士、专家、学者,组建“超级智囊团”,为科技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这次,除了举办乐平欢乐跑之外,还举行了“新枫桥经验村”揭幕仪式,该镇的小山村、禾安村获批成为“新枫桥经验村”;这次,除了人才引进活动,同时举办了大同文化驿站揭幕仪式、英雄纪念驿站揭幕仪式以及粤菜晚宴、曲艺表演晚会和三水区乡村振兴中部党委篮球邀请赛。内容丰富,热闹非凡,涵盖产业、人才、文化、治理等等,依靠文化激活农村活动,依靠文化提升农村动力,一张张文化新名片,全方位展现了乐平乡村“山翠鸟唱”的勃勃生机。
五谷丰登 农渔兴旺
“乡村振兴之路并不平坦,需要广大基层党组织坚持不懈地努力,只有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才能实施并夯实乡村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基石。”何小玲认为,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给三水乐平带来了美好希望,这次在“礼运路”上大做文章,就是从更宽更高更远的视野开启乐平发展大局,重构“城市乐平”里程碑式的重要目标,打造一个产城人文乡共生、共融、共享的“未来之城”。
“联城诀”是乐平镇推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的主要路径,有别于以往试点先行的做法,前面提到的“一轴两片四段24节点”,就是以连片发展方式,将城市、产业、生态环境提升等工作联动推进,让乐平乡村振兴积厚成势,实现可持续科学发展。
在乐平,“联城诀”的科学推进,关键一点是坚持基层党的领导。为深化“党建统领 三治融合”基层治理格局,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模式,聚焦“政治统领、自治基础、德治教化、法治保障、智治支撑”等五大路径,畅通党组织、党员、群众的联动网络,广泛调动村民自治组织、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打造多元化解新亮点,创新平安建设新经验,逐步完善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体系,党组织的组织力、党员的作用发挥、群众的获得感都得到了大幅的提升,通过“红点子”激发基层党建新活力,设立乐平红点子征集箱,多方发动群众参与经济建设与党建工作结合的好点子;通过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三大问题,发挥党组织在推动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中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打造“1+14+160”党群服务中心(站),实现“全覆盖+零距离”定位,构建5分钟党建服务圈;通过打造新枫桥经验村,践行新时代乐平特色的“枫桥经验”,以小村联大村,以先进帮后进,以正气压邪气,激发干群“心灵共振”。
乐平镇党委委员林艳珊告诉记者,兴建礼运路和关联文化的精心打造,乐平增添了一张亮丽的新名片,历史悠久的乐平乐土,平安兴旺。通过推动文化振兴,引领文化自信,以文促产,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提升城市价值,促进文旅、农旅融合发展。
记者看到,乐平镇的礼运路不仅仅局限于一条硬件的建设,而是综合带动乐平产业发展,改善乐平良好的生态和优质的投资环境,有益于推送产业载体,加快项目招商;有利于三水工业园区引入国际高端技术和集聚人才资源,促进园区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乐平镇委高度重视乡村振兴与城市升级、产业提质、环保提升等工作,在以何小玲为班长的党委一班人的带领下,乐平镇高起点规划三水工业园区的健康发展,不断推进产业进阶,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竞合。
如今的乐平,五谷丰登,农渔兴旺。在佛山市委和三水区委的亲切关怀下,乐平镇正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通过践行整片联动、连片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高科技产业联盟,充实文化内涵,与国际接轨,充满魅力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踏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完)
(编辑:张曦)
严正声明:
1、本网所有转载文章和图片均旨在为网民朋友传递更多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权益人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2、在本网所发稿件凡涉及经济类的信息,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各位网友一定仔细辨别真伪,以免上当受骗。
3、本网原创稿件欢迎转载,同时请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及作者。
4、擅自使用武汉新市民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武汉新市民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5、本网站如因系统维护或升级而需暂停服务时,将事先公告。若因线路及非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武汉新市民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武汉新市民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2、本网凡注明“来源:×××(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邮箱:932449293@qq.com whxsmw@126.com 联系电话:18827381718 027-8816 6299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本网管理员取得联系,本网将及时予以处理。
鄂ICP备202102184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98号 建议使用360、火狐、谷歌、IE浏览器以及1024X726像素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