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经——大学生创业A、B、C
武汉新市民网2017-10-29作者:潘和咏点击: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双创”)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经济转型发展、顺利实现供给侧改革、把社会经济纳入正常有序发展轨道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创业,更是国家“双创”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百万大学校友资智回汉工程”(双百万工程)的宏伟计划,令人振奋。作为一个一直工作在创新创业一线的“双创老兵”,对此体会颇深。

一、大学生创业的前世今生

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在开发“硅谷”过程中,依托知名大学、吸引高端青年人才、鼓励风险投资和构建高新技术产业链,创造了“硅谷”奇迹,由此开启了大学生创业的序幕。

1989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从国际视野讨论了世界大学生创业的教育问题,形成了著名的《北京宣言》,把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大学生创业技能,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两大任务。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东京会议报告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说是培养开创性个性,它对于拿薪水的人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正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从狭义上说,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需求。”

2004年至2007年,国家相关部门在上海等地开展了大学生创业试点工作。2008年在全国范围内广发开展大学生创业见习工作,要求全国有条件的大学、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园区等,都要开展大学生创业见习服务,并由国家科技部组织评选了159家大学生创业见习示范基地。2013年,全国大学生创业活动进入一个新的高潮,直接称为“大学生创业”,去除了“见习”二字。

武汉市的大学生创业始于2008年开展的“全民创业科技行动计划”,首个大学生创业基地诞生在青山区。20138月,武汉市出台了《关于实施青桐计划鼓励大学生到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的意见》(以下简称青桐计划),鼓励大学生到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帮助大学生是武汉追梦、圆梦,并为武汉未来发展培养更多有根企业、注入持久活力。在随后的近四年时间里,大学生创业风起云涌,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二、青山成为大学生创业热土

青山区大学较少,号称“一个半”大学,即武汉科技大学青山校区(另一半在江夏黄家湖)、武钢大学,大学生创业资源严重不足。早在2008年,青山区委、区政府就提出了“贴身服务、深度服务、专业服务、绩效服务”的大学生创业服务原则,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大学生创业科技行动”,建设了6000平方米的大学生科技创业社区。2012年,在青山创业中心成立“青山大学生创业苗圃”,专门为有创业意愿但是尚未开始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服务,为每一个团队提供5000元创业资金支持、免费提供一个创业导师辅导。两年累计从中培育出28个科技创业企业。

2013年底,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武汉市“青桐计划”,区委区政府制订了《青山区关于实施“青桐计划”,鼓励大学生到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的五年行动方案》,组建5000万元的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实施大学生创业“安居工程”,拿出1093套公租房用于大学生住宿。先后组建了6个大学生创业专区,总孵化面积1.2万平方米,大学生创业企业保有量280余家,涌现出了武汉盛锐丰科技公司、武汉西伯乐斯科技公司等一大批大学生创业企业,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知名院校的学子们来青山创业。目前,从大学生创业团队中,涌现黄鹤英才计划1人,武汉市城市合伙人2人。

为了更好地为大学生创业服务,组建了“青山众创空间“,一年完成市级、省级、国家级众创空间“三连跳”,吸引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博士后朱程军、韩国首尔大学教授邹佳素博士、武汉科技大学徐志博士等高端人才来此创业。成立了青山区青年创业天使导师团,组建了“潘和咏创业导师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青山创新创业创享直播间”、“创业·青山”大讲堂等,其中“创业·青山”大讲堂年均组织创业活动24场,形成了品牌。2016年,“创业·青山”大讲堂走出青山,应邀为大学、武钢、中铁十一局、驻汉武警部队、转业复员退伍军人等,举办专场创业辅导活动,在全市引起广泛关注。

在此基础上,每年举办一次青年创业大赛,每次大赛,平均吸引40余家大学生落户青山创业;同是,青山创新创业的多支基金(资金),也向大学生创业倾斜。2017年,承办了全国首届欧雷奥光电精英大赛,吸引了四百多个光电青年精英创业者参赛,多名著名院士出席了在青山区举办的总决赛。

面对“双创”和“双百万工程”出现的新热潮、新形势,青山区又连续制订了一系列新政策。腾退了千余个大学生免费创业工位;加强了创业导师匹配;打造青年主题社区;实现大学生创业全链条、全要素服务;全力提高大学生创业服务效率等等,为新一轮大学生创业热潮保驾护航。

三、大学生创业现状及思考

本人从事科技企业孵化器工作十六年,经历了大学生创业的全过程,一直在大学生创业的服务一线,与广大大学生创业者和“创客”们“摸爬滚打”在一起,有幸获得广大大学生创业者的认同和赞誉,被大学生亲切地称为“潘爸爸”。

大学生创业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一定要把类别和阶段分清楚。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为在校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全职创业、大学生兼职创业、大学生村官创业、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跟随创业等类别;分为大学生创业意识激发、创业准备、创业启动、企业巩固和成长四个阶段;又可以分为大众创业、科技创业;还可以分为初次创业、二次创业、连续创业;按起点的不同,分为草根创业、新生代创业等等。这样的分类,于我们的大学生创业服务,非常有意义。否则,我们服务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对大学生创业的保障和服务,目前的状况是“全社会关注”,其中最为关注的,是各级政府,还有高校、高校联盟、孵化器园区、投资与中介服务机构等。所以分工和重点很重要。政府该抓什么,抓方向路线的确定与引导,抓政策的制订与落实,抓宣传与发动,抓条件保障;高校该抓创业意识的培养、提供创业体验和模拟训练,提供创意、创新和创业的文化和氛围,抓优质项目的前期辅导;孵化器园区该做的,是提供物理空间,提供创业导师服务,提供创业“要素”的专业服务,提供大学生创业企业与政府、与导师、与投资机构和其他中介服务机构的桥梁,提供创业服务的文化与精神抚慰;而投资机构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则是创业项目和团队的遴选、完善和培育,做好资本与项目的结合,一方有钱,一方要钱;一方要项目,一方有项目,形成了供给与需求的“黄金关系”。

政府并不是管的越多越好。在一个研讨会上,一个国家级的青年创业专家,毫不客气地当面批评喋喋不休地大谈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演讲者:请你不要再谈那些优厚的政策,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大学生的自主创业,而不是堆肥催熟和拔苗助长式的创业。这一点我非常认同,过去我们做了很多年的大学生创业孵化服务,大浪淘沙之后,真正取得创业成功的,还是那些风里来雨里去、没有雨伞却打着赤脚拼命奔跑的孩子们。政策好不好?好!政策要不要?要,但是一定不能把好政策硬生生地堆向一小部分人群,所以政策一定要有差异性和广泛性。

政府与各种机构在大学生创业的服务方面,最好有所侧重。很多集团、机构、组织,在各自的领域为大学生创业者们提供着周到而实实在在的服务,但是很多服务是跟在政府的主流后面。其实还有很多的“边边角角”的创业,嗷嗷待哺。我们现在提到大学生创业,就会想到大学、孵化器、城市,其实在田头地尾、在山林湖野,在街面里巷、在店铺门店,还有更多的大学生没有进入“体制”视野,甚至还有那些中专、中职、辍学创业的孩子们,他们都在渴望沐浴一点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春风春雨,而能生长得快一点点。

在大学生创业的教育中,“商德“教育非常重要。很多大学生创业企业,项目很好,环境不错,但是不能快速成长,甚至不能活得长久。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创业的基础条件出现了变化,比如资金、项目、团队、信息、市场、资源等等,这是有形和可控的一部分,我们权且将之称为创业的“左手”;第二种是欠缺契约精神,在诚信和形象上吃了闷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管这种“背盟”的行为是有意还是无意,结果都是一样一样的,概莫能外。这些无形的创业要素,我们称之为“右手”。俗话说:如人洗手,左右相须。左能净右,右能净左。创业,只有有形的“左手”和无形的“右手”同在,并“相须”,才能把企业带向光明灿烂的坦途,否则,消亡在所难免。

 

展开全文

猜你感兴趣

热点新闻

  •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