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老老实实在家清理房子,收拾旧物,在阁楼上一个被忘却数十年的箱子里,发现了许多好东东,包括大学时写的毕业论文、军校的笔记本、各种文章手稿等等,弥足珍贵。其中有一本日记,记录了从1984年7月18日——1984年12月1日间,我们从军校刚刚毕业,进行参战动员,到奔赴南疆,训练参战的点滴。其中在1984年7月20日、7月21日两篇日记中,有两封《请战书》抄录件(后一封其实是《申请书》,是初步获得参战资格批准后,按上级要求重新申述参战理由)。原文如下:
《请战书》 敬爱的校党委: 听到越军再次向我边境地区实施大规模的武装挑衅的消息后,我和我们许许多多的革命战士一样,心情激动,义愤填膺。我请求校党委批准我奔赴自卫反击的战场,和许多边防战士一起,痛击越南侵略军,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祖国的尊严,保卫祖国的边疆。 我出生于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家庭,我爷爷兄弟三人都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我从小就受着革命传统的熏陶,崇拜英雄,渴望能做一个驰骋疆场的战士。参军后,我更懂得了军人的含义行业义务。我是一名新时代的军人,一名毅然投笔从戎的军人,一个受党和人民十几年培养教育的军人,我渴望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报效祖国。当母亲受辱的时候,儿女们怎能袖手旁观呢?
二队五班:潘和咏 1984.7.20
《申请书》 敬爱的校党委: 我请求去云南边防前线代职锻炼,痛击敢于来犯之敌,保卫祖国,保卫和平,实现我多年来的夙愿。我有以下几个理由,清组织上考虑: 1、政治觉悟较高,早有报效祖国的夙愿,出身革命家庭,从小受过革命熏陶。 2、思想品质较好,有献身国防事业、为保卫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辞的思想准备。 3、弟兄三人,父母、爷爷都比较通情达理。 4、组织指挥能力较强。 5、身体素质、军政素质良好,有耐力和耐心。 6、耐热,不畏高温。 7、长跑速度较快,距离较远。 8、擅长登山、游泳。 9、射击技能较好。 10、反应较灵活,比较细心。 11、适应山林地和雨季生活特点。 12、信心较足。 13、战术理论基础较扎实。 14、不怕艰苦,不怕疲劳,敢于牺牲、敢于负责等。 请组织上考虑以上条件,批准我加入正在浴血奋战的边防战士的行列。如果我被批准,一定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厚望,英勇奋战,英勇杀敌,为祖国争光,为母校争光!
二队五班 潘和咏 1984.7.21
重读这些青涩而赤忱的文字,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芳华年代,想起了那些熟悉的影子。日记中记载,那些天,每天白天学习动员,夜晚看电影。写第一封《请战书》的那天,晚上放映的电影是《花枝俏》,电影的故事情节早已忘记了,但那天看电影的情景和看完电影后的彻夜未眠,却永远不会忘记! 向一同走过的战友们问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