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蓝永秀,男,瑶族,大化县贡川人。作品散见于《大化文艺》、《南宁日报》、《红豆》、《文史春秋》及《传奇传记》等刊物。著有《绝恋伊甸园》、《大艾绝唱》、《不长锈的路》等多部长篇小说。
1997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桂西文史录》(第四、第五卷)一书中,《隆山、那马的剿匪斗争》一文关于龙那剿匪战斗如此记载着:——
1950年5月,以黄秉踞为首的股匪在那马、隆山县境内发动暴动,自命为“反共救国军一方面军二十七纵队”,黄秉踞自任纵队司令,下设3个团(开始为5个团),即民治(今乐圩、兴科、苏博一带)、卫良(今东良、东鸡一带)、兴隆为一个团,120人,枪60支,由何若光、宋良带领;杨圩一个团,30多人,枪20多支,黄大英带领;南屏区(今林圩乡黄幡、七贤、新华等村一带)为反共救国队,100人,枪50支,由黄秉踞带领。这些由原国民党军政人员、地痞流氓、惯匪等纠合的股匪,到处行凶作恶。同年8、9月间,他们先后攻占了贡川、石塘、龙口、片联、高圩、里民、加福等乡村,杀害干部2人、农会干部和民兵60人、群众59人,抢走稻谷23500多公斤、走耕牛1500头,烧毁民房30间。同年10月30日,那马、隆山两县人民政府联合成立剿匪工作委员会,中共隆山县委书记林子江任主任委员,县长黄建成以及杨德桂、苏绍会、韦蔚斌任副主任委员,组织和指挥地方军民配合人民解放军,围歼土匪。
那马实行以人民解放军和县大队为主力,区中队和民兵及人民群众紧密配合,采取军事进剿和政治瓦解相结合的方针,执行中共中央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待敌人充分暴露后,分路歼灭。
1951年3月,人民解放军、县大队、区中队和民兵开始对隆山的南屏、杨圩、加福和那马的片联、高圩、妙圩、石塘、龙口等地的土匪同时进行围剿。其时,匪首黄秉踞和永淳县匪首梁泰崇合伙带领1000多匪徒盘踞在石塘、龙口一带。部队进剿时,匪帮便往平治县的凤梧、榜圩逃窜,被解放军和该县的县大队、公安队以及民兵阻击,部分匪徒被歼,匪首黄秉踞当场被击毙。梁泰崇见势不妙,连夜带匪众退回贡川。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军区长江部队六支队七中队闻讯后,即派第九连赶到清波,尾追土匪进龙那。土匪又折往城内村方向逃窜。人民解放军第七连在城内阻击,土匪又退进龙那。
接着,解放军两个连和民兵群众在龙那把500多名土匪全部包围,采用政治宣传方法规劝其缴械投降,土匪拒不投降。第二天部队发动总攻,连续围攻了4天3夜,土匪大部分伤亡,余匪龟缩到山弄里的饮水池和一个岩洞里。解放军又用六0炮和小钢炮轰击,躲在岩洞里的土匪仍然顽抗。部队下令用炸药包炸开洞口。一名战士用一根竹竿把炸药包系在一端,从悬崖上吊下,“轰”的一声巨响,土匪有的被炸得粉身碎骨,有的滚爬出洞口,被解放军用机枪扫射。龙那之战共打死打伤土匪200多人,活捉200多人,缴获轻重机枪10挺,以及一批长短枪。
龙那之战中,匪首梁泰崇逃脱到另一个弄场。第三天中午,他装扮成农民模样,头扎毛巾,扛着一捆柴火下山,路经城内村三丈屯时,村里老人韦村德用计诱他,梁泰崇见势不妙,拔出手枪对韦村德开枪。手枪出故障,韦村德幸免遭祸,梁泰崇拔腿就跑。韦村德大喊起来:“抓土匪呀!”三丈屯和外林屯的群众和民兵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梁泰崇拼命往外猛跑。武装民兵韦仕宗手持步枪追赶梁匪,开枪打中了他的左大腿,当场就擒。后押回龙口交给解放军送去宾阳处决。
……

如今,大化瑶族自治县的龙口村矗立着一块高大的纪念碑,那是为龙那剿匪战斗英雄立的。碑文有1951年3月26日长江部队六支队七中队指战员题词如下:
参谋长臧久伦题——
呜呼!烈士为抗美援朝为广西人民彻底翻身而于龙那剿匪战斗中献生命于广西人民。
呜呼!烈士光荣牺牲矣!汝等之死是爱国抗美的具体表现,是继承了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
历史人虽死而精神未死!我们千百万的指战员将踏着你们的血迹继承你们的遇志!
呜呼!烈士含笑于九泉矣!汝等之死将名刻青史万古流芳!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队长徐志清题——
不怕艰苦英勇善战全歼顽匪,
人民勇士光辉功绩永垂青史!
政治教导员寒 明题——
为广西人民翻身英勇奋斗的烈士及其精神名字永刻于人间!
纪念碑面向遥远的石塘,坐落于古老的龙口,背靠着群峰巍峨的龙那,犹如一位昂扬的历史巨人一样,拔剑向东方,挥舞战旗飘扬,龙卷马长嘶,剑刃凝寒霜,迎着美丽的太阳消灭邪恶疯狂……
站在纪念碑前,穿越历史时空,寄逸思于浩渺天穹,托情怀于苍生岁月,游离于龙口身后的巍峨起伏的龙那山,1951年龙那剿匪战斗的那场烽火硝烟仿佛历历在目……
从龙那山区的当旗山起,由歌壮山、果桃山、北城山、岜伞山几十座绵延起伏的山峰连成一脉,形如一条向着石塘飞奔的巨龙,在旧圩昂扬地抬起了头,张开无忧无虑的大嘴向世人纳福吐祥。这便是旧圩山上的一个巨大的山洞,人们把这个山洞叫做“龙口”,多少年来人们在这里供奉圣品,烧香祈福,成了当今岭南最早的“岩洞庙”之一,即龙口庙,也就是龙口村的由来。
龙口村镶嵌在两大山脉的开阔地上。第一大山脉是北起滔滔的红水河边、南迄龙口峰对面的红道山,巍峨且陡不可攀,绵延几公里横贯着;另一大山脉是南连永州山区、北衔龙口峰,横跨在龙口村后。从龙口村通往龙那山区要经过一条深长的峡谷,沿路是板红、岜伞、那贫、北见和北城等村屯。通往龙那山区这条峡谷的左侧,另一条峡谷经三景屯、三丈屯和外林屯往北井方向穿插。两条峡谷呈“V”字形各奔左右。往左的峡谷奔了四五里,便逐渐缩小,最后被重重大山挡住,爬山越坳,可通往等宦,逆着奔流不息的红水河进入贡川盆地;往右的峡谷直奔了六七里程便被高大的鸭绒山、果桃山等崇山峻岭昂首堵住了去路,需翻果桃山穿龙三垌场奔三四里路的羊肠小径才可到得龙那山区。

公元十七世纪末,板红村的韦氏当了村长后,发动民团驱赶百姓开山采石,修建了一条五百多米长、五米多宽、七米多高的城墙,使巍峨的红道山与高大的龙口峰合拢来,又令百姓在左右两峡谷的坳口中修建了营垒,布下了众兵把守。这样一来,“V”字形两条峡谷内的各个村屯便与世隔绝,成了世外桃源而终日太平了,板红村也改名成了太平村。也因为一条大城墙,“V”字形两条峡谷内的村屯美其名曰城内村,虽然解放后的一九五五年这条“长城”被拆开,把所有石块全都运到几公里外去兴修皮带水库,可城内村至今依然叫城内村。
广西的土匪暴乱时,龙口乃至龙那就坐落在如此的一个天赋的险要地带上。这里山险洞多路塞,古木参天,荆棘丛生,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黄秉踞股匪带残部奔逃至龙口,看到太平村坐落在如此一个固若金汤的险要地理位置上,就勾结地痞势力,长期盘踞在此,杀共反共,与人民为敌。
一九五0年广西匪患极度猖獗。共和国主席毛泽东令叶剑英元老挂帅出征广西剿匪。经过南下大军的奋力追击,一九五0年底广西剿匪工作形势大好。一九五0年十二月,为了彻底干净地消灭顽匪,党组织派遣革命党人卢少奇在共和山区组建游击队,改编队伍配合南下大军全歼顽匪解放那马县。卢少奇是共和山区人,自然是龙那山区的老交,很快便找到了山里的蓝桂荣、蓝彩玉、蓝锦凤和蒙世高等人,经过组建与改编,把游击队员编入了桂西区游击队第三大队,为那马县地下党所领导,秘密地安插在太平村守卫城墙的匪部里。
一九五一年三月十七日,奉广西剿匪总司令叶剑英“无山不进,无穴不入,干净彻底地全歼顽匪”之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军区长江部队六支队七中队的勇士们,像猛虎一样穷追黄秉踞余部而至。剿匪大军兵临城下,守城的顽匪便疯狂地开机扫射。蓝桂荣、蓝彩玉、蓝锦凤和蒙世高等游击队员见时机已到,便倒戈相对,匪徒们纷纷地作狗抢屎般掉下了城墙。游击队打开城门,把剿匪大军迎了进来。
由于得到游击队的配合,大军进城后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右峡谷挺进。各据点各防线的游击队员里应外合,一道道防线很快就被摧毁了。战火开始向龙那山区推进。

在游击队员的带领下,剿匪大军很快就奔到了峡谷的尽头,正准备翻山爬坳直赴龙那山区的时候,峡口两侧的山头响起了密集的枪声,交织成了一道道火网封住了我军前进的道路。勇士们与这些藏在深洞里的顽匪周旋了一天一夜,仍无法冲开前进的道路。顽匪凭借陡峭悬崖上深幽的石洞居高临下,占了便宜。参谋长臧久伦、队长徐志清决定组织爆破。战士们砍来了竹子,架起云梯背着炸药包爬上悬崖,点燃了炸药包炸掉了一个又一个黑洞里的顽敌,直到十九日天黑前才把两侧面山暗洞穴的玩匪消灭。
臧久伦和徐志清根据蓝彩玉等游击队员提供的线索分析,决定连夜摸黑进入龙那山区,潜伏在玩匪的鼻子底下,等二十日黎明全面打响龙那山区的剿匪战斗。
翌日,天刚麻麻亮,嘹亮的军号声撕破了还在做太平梦的玩匪们的胆。从清波包抄到匪部后背的当旗山上的大军和连夜潜伏到匪军左翼的龙排大军与其运动到敌人右翼的龙三大军一齐攻上龙那,向顽匪开了火。激战了六个多钟头,玩匪被打得落花流水,哭爹叫娘,尸横遍地。残兵败将们作狗样夹着尾巴往洞穴里钻,朝我军放冷枪。
当旗山半山腰有个大洞叫蝙蝠洞。洞深而黑,又多分穴,或上或下,忽左忽右。几十个玩匪看中了它而一窝蜂钻了进去。七中队九连战士奉命攻打蝙蝠洞。战士们直冲洞口,往里扔了几捆手榴弹,结束了一群顽匪的狗命。没死的直往各个小洞穴钻。战士们扭亮了手电筒,跳进了蝙蝠洞,端起枪猛烈扫射。跑在最前面的九连战士肖启宽发现了一个洞穴里挤着几个匪徒。一个匪徒拧开了手榴弹盖拉开了导火索正要往外甩。肖启宽容不得多想,一个箭步猛扑进洞死死地按住了手榴弹,“轰”的一声巨响,这位年仅18岁的湖南籍战士、党的好儿子和敌人同归于尽了,用鲜血书写了入党的誓言!

24岁风华正茂的战士潘少华看到同乡小弟肖启宽牺牲了,不顾安危,射出了一梭梭正义的子弹,一口气扫了好几个洞穴,打死了十几个敌人。然而此时,一颗罪恶的子弹从背后的暗洞里钻出,打在了他的后背上,他向前倒了下去……
战士们看到战友牺牲了,仇恨的子弹更加猛烈地射向一个个暗洞里!不到半小时,蝙蝠洞的残匪就被全歼了。
中午时分,龙那山区的各大小山头所有的深穴暗洞都搜光了,就剩下深泉坳还传来轰隆隆的枪炮声。
龙那山区是两个相连的大垌场。这两个垌场一个叫弄排,一个叫弄那。叫弄那的那个垌场地形较弄排这个垌场的地形复杂险峻。因而匪徒全部往这一边钻。从弄排通往弄那,有一个宽平坳,坳口两侧危峰兀立,坳间岩层紧连。山民们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又一辈,却没发现这个坳口有个深泉洞,洞口很小,被乱石覆盖着,里面却宽敞,结构复杂,有横穴宽1米多长0多米、竖穴宽2多米,5米以下注满泉水,为天然生成的深水泉。20多个顽匪就钻进里面背水一战,负隅抵抗。
七连奉命攻打这个洞,组织了上百次的火力爆破。由于岩层深厚,炮弹无法炸开,爆破均没取得成功,往里打的炮弹多在深水里炸花,躲在横洞里的顽匪却安然无恙。硬攻不行,七连班长王飞决定采取攻心战术。他大义凛然地站在洞口上喊话,谁知,丧心病狂的恶匪却打出了一梭子弹,26岁的鲜血顿时染红了绿色的军装。25岁的七连副班长、共产党员李公田一个箭步赶到洞口,往里投去了一大捆手榴弹,响声震天动地,但仍无济于事,不料又一颗罪恶的子弹飞出来,他倒在了连长的身边……
兄弟连都赶往这个炮声轰轰的深泉洞坳口集结,数十倍更猛烈的火力轰击,洞里的火舌仍不停喷出。
21岁的高副班长怒视着喷射的火舌,抱起了两个炸药包,大声喊:“进洞爆破!谁跟我来?”话音未落,23岁的副班长伍鹤林和25岁的战士侯培生毫不迟疑抱起炸药包,挂满了一身手榴弹飞身跃了出来。“我在前!如果我不行了,你们紧跟上!”高副班长走到前面。队长徐志清、参谋长臧久伦紧紧地握住了三位勇士的手,说:“广西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全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一阵火力轰炸后,三位勇士乘着浓烟猛冲到洞口,一溜烟跃了进去。敌人发现大军进洞了,忙用机枪封锁。但与此同时,一颗带着复仇的手榴弹已从高副班长的手中飞了出去,炸哑了敌机枪,炸飞了几个顽匪。与此同时,高副班长也身中数弹倒下深水去了。跟上的伍鹤林往横洞猛甩了一捆手榴弹,乘着火花跃进了七八米。敌人的机枪又叫起来了。伍鹤林身上弹洞累累,但他玩强地托起炸药包向几米开外的敌人投掷去,轰的一声巨响,七八个匪徒被炸成了肉酱。紧跟而上的战士侯培生连滚带跃飞到洞的尽头,猛拉了两个炸药包的导火索,扑向了最顽固的敌群……
三位勇士用年经而宝贵的生命给龙那剿匪战斗划上了胜利的句号,给瑶山人民带来了永远的安宁。
七位英勇的人民子弟兵,他们的名字镌刻在龙口英雄纪念碑上,也永远刻在瑶山人民心上。
长江部队参战官兵们在清理战场、抬走战友的遗体后,又不辞艰辛地用炸药轰炸覆盖在深泉洞口上的岩石,炸开岩层,打开缺口,让深泉洞泉水映照天宇,为龙那村民留下一口饮之不歇的泉眼,改变了龙那山区有史以来挑着竹筲翻山越岭到红水河去打水饮用的历史。
龙那人民把剿匪大军为他们开挖而留下的深水泉叫做“大军泉”。几十年来,“大军泉”像一位伟大的母亲用她永不枯竭的甜美乳汁,哺育着山里的儿女吗,让他们顽强不息地建设着自己的家园,一个个茅草房换成了一排排木瓦房,然后又变成了一栋栋钢混楼房……
【编后记】“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田塘贵于种子,天下贵过太阳。”新的时代孕育了伟大的精英,这是祖国赋予我们每一个人神圣而崇高的使命。“近代以来,一切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牺牲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摆脱外来殖民统治和侵略而英勇斗争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的人们,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国家荣光。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他们建立的不朽功勋。”
英雄,应该被永远铭记,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是我们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每一次对英烈的祭奠,每一次对英雄的赞颂,都是为了更加辉煌的出发。榜样的力量无穷,哪怕前路多么的艰辛,作为中国东盟和中国华视新创客的网络联盟媒体,作为老百姓的喉舌先锋平台,我们永远走在路上,踏着英雄的脚步继续前进。英雄不老,精神永恒,写好每一个追梦者的篇章!
152师前辈巢匪血洒瑶山梧桐花开,152师后代铭记布努瑶胞深情厚爱。
我们的目光放眼世界,大江南北,于是有了蓝永秀老师的飞扬篇章。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金寨县革命烈士纪念塔、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纵使时光流逝,纵使山高路远,总书记从未忘记这些英烈,始终致以崇高敬意。
深深的鞠躬,深情的凝视。“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今后,我们即将推出一系列有关烈士后代或者民族精英的专题报道,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任重道远。
纪念,是为了更好前行。“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向烈士学习,向精英致敬!
追随着总书记的脚步与目光,我们读懂英烈,收获“从哪里来,向何处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答案,一座心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无形中铸就。伟大的民族需要伟大的时代,正是这样的宣言,从我们莱再富频道升起,提升成为一种民族含金量的价值。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强调,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摇篮,也只有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人民才是我们创作的源泉。如此痴情,如此心醉!
相关文章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武汉新市民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武汉新市民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2、本网凡注明“来源:×××(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邮箱:932449293@qq.com whxsmw@126.com 联系电话:18827381718 027-8816 6299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本网管理员取得联系,本网将及时予以处理。
鄂ICP备17001920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98号 建议使用360、火狐、谷歌、IE浏览器以及1024X726像素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