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投资者在多家网络平台上投资“邮币卡”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损失惨重,在经历了连续无量跌停的情况后,根本无法卖出。为什么这些人会投资邮币卡?而为什么买前一直不断上涨的邮币卡购入后就会立刻跌停?
△视频:疯狂的邮币卡
“炒股大师”免费授课 话锋一转推荐邮币卡
来自广东的杜女士几个月前通过微信好友,被拉进一个QQ炒股交流群。在这个群里,一些自称老师的人免费给大家讲解股票。讲着讲着,这些所谓的老师开示把话题从股票转移到了邮币卡。老师们不断介绍,邮币卡是国家的新项目,而且全是国家审批的,有着惊人收益。
起初杜女士也不太相信这些“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但老师们“买到就是赚到”的理念、他们通过炒邮币卡“发家致富”的故事,以及承诺的“巨额回报”慢慢打动了她。
买入后就跌停 多名投资者几乎血本无归
按照所谓老师的指令,杜女士先后投入了56万元购买了老师指定的邮币卡。可是让杜女士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从买入的那一刻开始就天天跌停,根本卖不出去。最后亏损了47万,剩余的邮币卡也卖不出去。
与杜女士有着相同经历的高女士(来自黑龙江)同样是因一陌生短信被拉进了一个炒邮币卡的QQ群,这里的老师同样告诉她炒邮币卡只赚不赔,前提是要听指挥。高女士在1400多的时候买入,老师说可以拉升到2000,让她继续买入,结果之后不断跌停,一路跌到了700多。当高女士询问是否可以在开盘时卖出时,老师又称“有急跌必有急涨,拿稳了,不要卖”。最后,高女士投入的14万只剩了不到2万。
“邮币卡”究竟是何物?
邮币卡是邮票、纪念币、电话卡的合称,常常被邮币卡爱好者作为收藏品或者储值资产。近两年来,全国很多地方交易平台以文化金融创新的名义,把名目繁多的邮币卡作为挂牌交易的标的,招揽投资者。目前全国各地能够出具地方政府批文、被默许经营的邮币卡交易平台已达一百多家。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研究员赵萍介绍,此类邮币卡的审批一般是由各省级政府部门来作为直接管理部门,经过省级政府批准之后,这样的大宗商品交易场所是符合目前国家相关规定的。
投资者在平台上如何进行交易?
据了解,每一个交易平台都有若干个代理商和经纪商。代理商可以直接将邮币卡委托到平台,俗称:“上票”,而经纪商负责招揽投资者。在具体的操作当中,一些不法的经纪商盲目夸大投资收益,引投资者入局。之后,代理商与经纪商联手在电子盘上拉涨、拉跌。
表面上,邮币卡和股票一样有固定的交易时间,有涨跌停板,可以“打新”,可以追涨杀跌,交易界面也和炒股十分类似。然而事实上,邮币卡的发行和交易机制与股票完全不同,其中代理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代理商透露:后台可操控邮币卡涨跌
尽管有些邮币卡平台已经取得了省一级的经营资质,但是这些交易平台根本无法保证自己的代理商、经纪商能够规范操作。
一家专门经营邮币卡的代理商透露,邮币卡连续上涨、连续下跌其实是可以在后台操控的,如果在这样的平台上购买邮币卡后果可想而知。
受害者维权时交易平台推脱责任
像杜女士这样的受害者并不是个案,近期有不少投资者到各地交易所进行维权,但是维权过程举步维艰。受害者表示,维权时平台态度特别强硬,每个部门都互相推脱。
青岛九州邮币卡交易中心部门负责人表示,九州只提供交易平台,代理商通过客户开发赚取佣金,但对客户投资的引导是严格禁止的,对于操纵涨跌的这些代理商、经纪商的行为,邮币卡平台并没有执法权,只能做到风险提示。
交易平台无实质监管能力
与股票发行不同,邮币卡的发行并未经过国家证券监管机构的审批,许多交易平台实际上是私营企业,并不具备提供公共服务的资质。交易平台名义上是进行邮票的线上交易,但实际上可以随意发行邮币卡,采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证券化交易模式。对于恶意炒作、违规引导投资者高位接盘买入的行为,一些交易平台并没有实质的监管能力。
国家需出台统一标准明确监管部门
各个省的邮币卡电子盘交易设立的初衷,是想让人们看到邮币卡文化的价值,通过引进社会资本促进整个产业的繁荣。然而,一些通过恶意炒作、操纵市场的违规行为,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早在2011年,国务院就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2011〕38号)。但对于文交所来说,无论是规范行业发展还是保护投资者利益,都难以发挥当初的作用。38号文的限定制约或已“圈不住”文交所发展中凸显的问题,已经明显滞后于行业发展。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研究员赵萍表示,目前并没有对全国的各类文交所进行统一监管的部门,国家需要出台统一标准,明确监管部门,实行全国监管。日常监管也需要有部门每天从事相应工作,监管能力才能够跟得上。
投资者必要时可诉诸法律解决纠纷
专家表示,对于几乎处在监管真空的邮币卡电子交易,投资者一定要保持清醒意识,理性面对存在的风险。专家建议已经受损的投资者不能轻信某些平台代理商的忽悠,注意保管好有关证据,出现侵权或纠纷后,必要时用法律武器解决。
(完)
(编辑:张曦)
相关文章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武汉新市民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武汉新市民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2、本网凡注明“来源:×××(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邮箱:932449293@qq.com whxsmw@126.com 联系电话:18827381718 027-8816 6299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本网管理员取得联系,本网将及时予以处理。
鄂ICP备17001920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98号 建议使用360、火狐、谷歌、IE浏览器以及1024X726像素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