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市民网欢迎您!
微信
腾讯微博
QQ
新浪微博 新浪博客 微店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化新闻 > 文化精英 >
农民创办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时间:2017-11-10   来源:武汉新市民网   作者:张子秋  点击: 次

摘要:

    这是宁阳县堽邑古城民俗博物馆用200多个磨盘建起的假山。 《三国演义》片尾曲《 历史的天空 》 中说: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黄尘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这是宁阳县堽邑古城民俗博物馆用200多个磨盘建起的假山。

     《三国演义》片尾曲《 历史的天空 》 中说:“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参观者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参观 者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讲解员在向参观者讲解藏品

    山东省宁阳县堽城镇堽城里村农民王彦红,用他的质朴、执着和坚守,记住了历史,留住了岁月......

    王彦红最早经营酒厂,后又在县城开起饭馆酒店,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能人”,但他对古玩却情有独钟。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兵器类藏品

王彦红用了13年的时间,淘到了5600多件自战国至近代以来的各时期物件,耗资300多万元在堽邑古城遗址旁建起了民俗博物馆,供游客免费参观。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体验推磨

    宁阳县堽邑古城民俗博物馆占地约4亩,共分为9个展厅,分别为壶具类、陶瓷类、生活用品类(2个展厅)、农具类、兵器类、红色文化类、古籍类、体验区。整个博物馆突出“民俗”二字,不少展厅内都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展厅内,都有相对应的藏品供游客欣赏。目前,整个博物馆内留存时间最长的藏物为新石器时代留存的石器,保守估计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红色展厅

 

      自9月29日开馆以来,宁阳县堽邑古城民俗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还聘请了3位讲解员为观众免费解说,成为这个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的一道靓丽风景。

    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中的藏品,大都是他从民间或古玩市场上收购的。当地在大汶河内采砂过程中出土不少古钱币、铜剑以及陶瓷类的古物,有的也成为王彦红民俗博物馆的藏品。而一些农具之类的藏品,在偏远农村,有的还是农民耕种及生活的用品。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陶瓷展厅

  “堽”读gāng,同“刚”。从古至今,是山东宁阳一个叫堽城的地方的专用汉字,一般外地人不大熟悉。

    堽城,是战国时期赵、卫、齐、魏、秦国等兵家相争之地,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史记·赵世家》中记载:“(敬侯)四年,魏败我兔台。筑刚平以侵卫。五年,齐、魏为攻赵,取我刚平。”这段史料记载的是:敬侯四年(公元前385),魏军在兔台击败赵军。赵国修筑了刚平城来作为进攻卫国的据点。五年(前384),齐、卫帮助魏国进攻赵国,攻占了赵国的刚平城。可见,“刚平”为赵国最早所建,“刚平”即堽城始建之故城名;第二年,齐、卫攻占了刚平城之后,遂成“齐之刚邑”。百余年后,秦昭襄王三十六年,“秦使客卿灶伐齐取刚”(《史记·秦世家》)。刚邑为秦所有。不难看出,刚平原本本是列国纷争的产物,至少百余年中为赵、卫、齐、魏、秦国等兵家相争;堽城最初的名字是“刚平”,汉改“刚县”,“晋称刚平”是恢复旧称。“北魏复置”是复汉之“刚县”,治“刚城”(见《魏书·地形志中·东平郡》)。“刚城”之“刚”何时改称“堽”,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

  《宁阳县志·文物·堽城故城址》中说:“故城址……东西约1000 米,南北约800米,东、南、西三面城垣清晰可见,不少地段仍耸立于地面,城东南角最高处有十多米。……东城墙有两个高十多米突出墙外的城台,俗称‘炮台 ’。城中部有一高十多米,径约40米的夯土台基,传为钓台或梳妆楼。该城址内遗迹、遗物丰富,除颓垣断壁外,还暴露有基石、石柱础和丰富的砖瓦等建筑材料及春秋陶鼎、汉代半两石范等。古城墙遗址偶尔可见古代的箭头;而其东南所谓“堽城屯“者,相传即堽城屯兵之所。(完)

 

(编辑:张鑫)

宁阳县堽邑古城民俗博物馆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这是宁阳县堽邑古城民俗博物馆用200多个磨盘建起的假山。

《三国演义》片尾曲《 历史的天空 》 中说:“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参观者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参观 者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讲解员在向参观者讲解藏品

山东省宁阳县堽城镇堽城里村农民王彦红,用他的质朴、执着和坚守,记住了历史,留住了岁月......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这块康熙年间的会文碑刻成为“镇馆之宝”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古代睡床

王彦红最早经营酒厂,后又在县城开起饭馆酒店,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能人”,但他对古玩却情有独钟。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古钱币藏品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兵器类藏品

王彦红用了13年的时间,淘到了5600多件自战国至近代以来的各时期物件,耗资300多万元在堽邑古城遗址旁建起了民俗博物馆,供游客免费参观。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织布藏品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体验操作“二人拧”水车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体验推磨

宁阳县堽邑古城民俗博物馆占地约4亩,共分为9个展厅,分别为壶具类、陶瓷类、生活用品类(2个展厅)、农具类、兵器类、红色文化类、古籍类、体验区。整个博物馆突出“民俗”二字,不少展厅内都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展厅内,都有相对应的藏品供游客欣赏。目前,整个博物馆内留存时间最长的藏物为新石器时代留存的石器,保守估计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红色展厅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自9月29日开馆以来,宁阳县堽邑古城民俗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还聘请了3位讲解员为观众免费解说,成为这个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的一道靓丽风景。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农具类展厅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书画展厅

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中的藏品,大都是他从民间或古玩市场上收购的。当地在大汶河内采砂过程中出土不少古钱币、铜剑以及陶瓷类的古物,有的也成为王彦红民俗博物馆的藏品。而一些农具之类的藏品,在偏远农村,有的还是农民耕种及生活的用品。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陶瓷展厅

“堽”读gāng,同“刚”。从古至今,是山东宁阳一个叫堽城的地方的专用汉字,一般外地人不大熟悉。

堽城,是战国时期赵、卫、齐、魏、秦国等兵家相争之地,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史记·赵世家》中记载:“(敬侯)四年,魏败我兔台。筑刚平以侵卫。五年,齐、魏为攻赵,取我刚平。”这段史料记载的是:敬侯四年(公元前385),魏军在兔台击败赵军。赵国修筑了刚平城来作为进攻卫国的据点。五年(前384),齐、卫帮助魏国进攻赵国,攻占了赵国的刚平城。可见,“刚平”为赵国最早所建,“刚平”即堽城始建之故城名;第二年,齐、卫攻占了刚平城之后,遂成“齐之刚邑”。百余年后,秦昭襄王三十六年,“秦使客卿灶伐齐取刚”(《史记·秦世家》)。刚邑为秦所有。不难看出,刚平原本本是列国纷争的产物,至少百余年中为赵、卫、齐、魏、秦国等兵家相争;堽城最初的名字是“刚平”,汉改“刚县”,“晋称刚平”是恢复旧称。“北魏复置”是复汉之“刚县”,治“刚城”(见《魏书·地形志中·东平郡》)。“刚城”之“刚”何时改称“堽”,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

《宁阳县志·文物·堽城故城址》中说:“故城址……东西约1000 米,南北约800米,东、南、西三面城垣清晰可见,不少地段仍耸立于地面,城东南角最高处有十多米。……东城墙有两个高十多米突出墙外的城台,俗称‘炮台 ’。城中部有一高十多米,径约40米的夯土台基,传为钓台或梳妆楼。该城址内遗迹、遗物丰富,除颓垣断壁外,还暴露有基石、石柱础和丰富的砖瓦等建筑材料及春秋陶鼎、汉代半两石范等。古城墙遗址偶尔可见古代的箭头;而其东南所谓“堽城屯“者,相传即堽城屯兵之所。(记者 张子秋 摄影报道)

宁阳县堽邑古城民俗博物馆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这是宁阳县堽邑古城民俗博物馆用200多个磨盘建起的假山。

《三国演义》片尾曲《 历史的天空 》 中说:“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参观者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参观 者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讲解员在向参观者讲解藏品

山东省宁阳县堽城镇堽城里村农民王彦红,用他的质朴、执着和坚守,记住了历史,留住了岁月......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这块康熙年间的会文碑刻成为“镇馆之宝”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古代睡床

王彦红最早经营酒厂,后又在县城开起饭馆酒店,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能人”,但他对古玩却情有独钟。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古钱币藏品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兵器类藏品

王彦红用了13年的时间,淘到了5600多件自战国至近代以来的各时期物件,耗资300多万元在堽邑古城遗址旁建起了民俗博物馆,供游客免费参观。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织布藏品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体验操作“二人拧”水车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体验推磨

宁阳县堽邑古城民俗博物馆占地约4亩,共分为9个展厅,分别为壶具类、陶瓷类、生活用品类(2个展厅)、农具类、兵器类、红色文化类、古籍类、体验区。整个博物馆突出“民俗”二字,不少展厅内都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展厅内,都有相对应的藏品供游客欣赏。目前,整个博物馆内留存时间最长的藏物为新石器时代留存的石器,保守估计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红色展厅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自9月29日开馆以来,宁阳县堽邑古城民俗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还聘请了3位讲解员为观众免费解说,成为这个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的一道靓丽风景。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农具类展厅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书画展厅

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中的藏品,大都是他从民间或古玩市场上收购的。当地在大汶河内采砂过程中出土不少古钱币、铜剑以及陶瓷类的古物,有的也成为王彦红民俗博物馆的藏品。而一些农具之类的藏品,在偏远农村,有的还是农民耕种及生活的用品。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陶瓷展厅

“堽”读gāng,同“刚”。从古至今,是山东宁阳一个叫堽城的地方的专用汉字,一般外地人不大熟悉。

堽城,是战国时期赵、卫、齐、魏、秦国等兵家相争之地,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史记·赵世家》中记载:“(敬侯)四年,魏败我兔台。筑刚平以侵卫。五年,齐、魏为攻赵,取我刚平。”这段史料记载的是:敬侯四年(公元前385),魏军在兔台击败赵军。赵国修筑了刚平城来作为进攻卫国的据点。五年(前384),齐、卫帮助魏国进攻赵国,攻占了赵国的刚平城。可见,“刚平”为赵国最早所建,“刚平”即堽城始建之故城名;第二年,齐、卫攻占了刚平城之后,遂成“齐之刚邑”。百余年后,秦昭襄王三十六年,“秦使客卿灶伐齐取刚”(《史记·秦世家》)。刚邑为秦所有。不难看出,刚平原本本是列国纷争的产物,至少百余年中为赵、卫、齐、魏、秦国等兵家相争;堽城最初的名字是“刚平”,汉改“刚县”,“晋称刚平”是恢复旧称。“北魏复置”是复汉之“刚县”,治“刚城”(见《魏书·地形志中·东平郡》)。“刚城”之“刚”何时改称“堽”,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

《宁阳县志·文物·堽城故城址》中说:“故城址……东西约1000 米,南北约800米,东、南、西三面城垣清晰可见,不少地段仍耸立于地面,城东南角最高处有十多米。……东城墙有两个高十多米突出墙外的城台,俗称‘炮台 ’。城中部有一高十多米,径约40米的夯土台基,传为钓台或梳妆楼。该城址内遗迹、遗物丰富,除颓垣断壁外,还暴露有基石、石柱础和丰富的砖瓦等建筑材料及春秋陶鼎、汉代半两石范等。古城墙遗址偶尔可见古代的箭头;而其东南所谓“堽城屯“者,相传即堽城屯兵之所。(记者 张子秋 摄影报道)

宁阳县堽邑古城民俗博物馆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这是宁阳县堽邑古城民俗博物馆用200多个磨盘建起的假山。

《三国演义》片尾曲《 历史的天空 》 中说:“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参观者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参观 者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讲解员在向参观者讲解藏品

山东省宁阳县堽城镇堽城里村农民王彦红,用他的质朴、执着和坚守,记住了历史,留住了岁月......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这块康熙年间的会文碑刻成为“镇馆之宝”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古代睡床

王彦红最早经营酒厂,后又在县城开起饭馆酒店,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能人”,但他对古玩却情有独钟。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古钱币藏品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兵器类藏品

王彦红用了13年的时间,淘到了5600多件自战国至近代以来的各时期物件,耗资300多万元在堽邑古城遗址旁建起了民俗博物馆,供游客免费参观。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织布藏品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体验操作“二人拧”水车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体验推磨

宁阳县堽邑古城民俗博物馆占地约4亩,共分为9个展厅,分别为壶具类、陶瓷类、生活用品类(2个展厅)、农具类、兵器类、红色文化类、古籍类、体验区。整个博物馆突出“民俗”二字,不少展厅内都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展厅内,都有相对应的藏品供游客欣赏。目前,整个博物馆内留存时间最长的藏物为新石器时代留存的石器,保守估计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红色展厅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自9月29日开馆以来,宁阳县堽邑古城民俗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还聘请了3位讲解员为观众免费解说,成为这个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的一道靓丽风景。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农具类展厅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书画展厅

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中的藏品,大都是他从民间或古玩市场上收购的。当地在大汶河内采砂过程中出土不少古钱币、铜剑以及陶瓷类的古物,有的也成为王彦红民俗博物馆的藏品。而一些农具之类的藏品,在偏远农村,有的还是农民耕种及生活的用品。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陶瓷展厅

“堽”读gāng,同“刚”。从古至今,是山东宁阳一个叫堽城的地方的专用汉字,一般外地人不大熟悉。

堽城,是战国时期赵、卫、齐、魏、秦国等兵家相争之地,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史记·赵世家》中记载:“(敬侯)四年,魏败我兔台。筑刚平以侵卫。五年,齐、魏为攻赵,取我刚平。”这段史料记载的是:敬侯四年(公元前385),魏军在兔台击败赵军。赵国修筑了刚平城来作为进攻卫国的据点。五年(前384),齐、卫帮助魏国进攻赵国,攻占了赵国的刚平城。可见,“刚平”为赵国最早所建,“刚平”即堽城始建之故城名;第二年,齐、卫攻占了刚平城之后,遂成“齐之刚邑”。百余年后,秦昭襄王三十六年,“秦使客卿灶伐齐取刚”(《史记·秦世家》)。刚邑为秦所有。不难看出,刚平原本本是列国纷争的产物,至少百余年中为赵、卫、齐、魏、秦国等兵家相争;堽城最初的名字是“刚平”,汉改“刚县”,“晋称刚平”是恢复旧称。“北魏复置”是复汉之“刚县”,治“刚城”(见《魏书·地形志中·东平郡》)。“刚城”之“刚”何时改称“堽”,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

《宁阳县志·文物·堽城故城址》中说:“故城址……东西约1000 米,南北约800米,东、南、西三面城垣清晰可见,不少地段仍耸立于地面,城东南角最高处有十多米。……东城墙有两个高十多米突出墙外的城台,俗称‘炮台 ’。城中部有一高十多米,径约40米的夯土台基,传为钓台或梳妆楼。该城址内遗迹、遗物丰富,除颓垣断壁外,还暴露有基石、石柱础和丰富的砖瓦等建筑材料及春秋陶鼎、汉代半两石范等。古城墙遗址偶尔可见古代的箭头;而其东南所谓“堽城屯“者,相传即堽城屯兵之所。(记者 张子秋 摄影报道)

宁阳县堽邑古城民俗博物馆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这是宁阳县堽邑古城民俗博物馆用200多个磨盘建起的假山。

《三国演义》片尾曲《 历史的天空 》 中说:“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参观者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参观 者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讲解员在向参观者讲解藏品

山东省宁阳县堽城镇堽城里村农民王彦红,用他的质朴、执着和坚守,记住了历史,留住了岁月......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这块康熙年间的会文碑刻成为“镇馆之宝”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古代睡床

王彦红最早经营酒厂,后又在县城开起饭馆酒店,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能人”,但他对古玩却情有独钟。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古钱币藏品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兵器类藏品

王彦红用了13年的时间,淘到了5600多件自战国至近代以来的各时期物件,耗资300多万元在堽邑古城遗址旁建起了民俗博物馆,供游客免费参观。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织布藏品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体验操作“二人拧”水车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体验推磨

宁阳县堽邑古城民俗博物馆占地约4亩,共分为9个展厅,分别为壶具类、陶瓷类、生活用品类(2个展厅)、农具类、兵器类、红色文化类、古籍类、体验区。整个博物馆突出“民俗”二字,不少展厅内都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展厅内,都有相对应的藏品供游客欣赏。目前,整个博物馆内留存时间最长的藏物为新石器时代留存的石器,保守估计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红色展厅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自9月29日开馆以来,宁阳县堽邑古城民俗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还聘请了3位讲解员为观众免费解说,成为这个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的一道靓丽风景。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农具类展厅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书画展厅

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中的藏品,大都是他从民间或古玩市场上收购的。当地在大汶河内采砂过程中出土不少古钱币、铜剑以及陶瓷类的古物,有的也成为王彦红民俗博物馆的藏品。而一些农具之类的藏品,在偏远农村,有的还是农民耕种及生活的用品。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陶瓷展厅

“堽”读gāng,同“刚”。从古至今,是山东宁阳一个叫堽城的地方的专用汉字,一般外地人不大熟悉。

堽城,是战国时期赵、卫、齐、魏、秦国等兵家相争之地,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史记·赵世家》中记载:“(敬侯)四年,魏败我兔台。筑刚平以侵卫。五年,齐、魏为攻赵,取我刚平。”这段史料记载的是:敬侯四年(公元前385),魏军在兔台击败赵军。赵国修筑了刚平城来作为进攻卫国的据点。五年(前384),齐、卫帮助魏国进攻赵国,攻占了赵国的刚平城。可见,“刚平”为赵国最早所建,“刚平”即堽城始建之故城名;第二年,齐、卫攻占了刚平城之后,遂成“齐之刚邑”。百余年后,秦昭襄王三十六年,“秦使客卿灶伐齐取刚”(《史记·秦世家》)。刚邑为秦所有。不难看出,刚平原本本是列国纷争的产物,至少百余年中为赵、卫、齐、魏、秦国等兵家相争;堽城最初的名字是“刚平”,汉改“刚县”,“晋称刚平”是恢复旧称。“北魏复置”是复汉之“刚县”,治“刚城”(见《魏书·地形志中·东平郡》)。“刚城”之“刚”何时改称“堽”,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

《宁阳县志·文物·堽城故城址》中说:“故城址……东西约1000 米,南北约800米,东、南、西三面城垣清晰可见,不少地段仍耸立于地面,城东南角最高处有十多米。……东城墙有两个高十多米突出墙外的城台,俗称‘炮台 ’。城中部有一高十多米,径约40米的夯土台基,传为钓台或梳妆楼。该城址内遗迹、遗物丰富,除颓垣断壁外,还暴露有基石、石柱础和丰富的砖瓦等建筑材料及春秋陶鼎、汉代半两石范等。古城墙遗址偶尔可见古代的箭头;而其东南所谓“堽城屯“者,相传即堽城屯兵之所。(记者 张子秋 摄影报道)

宁阳县堽邑古城民俗博物馆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这是宁阳县堽邑古城民俗博物馆用200多个磨盘建起的假山。

《三国演义》片尾曲《 历史的天空 》 中说:“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参观者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参观 者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讲解员在向参观者讲解藏品

山东省宁阳县堽城镇堽城里村农民王彦红,用他的质朴、执着和坚守,记住了历史,留住了岁月......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这块康熙年间的会文碑刻成为“镇馆之宝”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古代睡床

王彦红最早经营酒厂,后又在县城开起饭馆酒店,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能人”,但他对古玩却情有独钟。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古钱币藏品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兵器类藏品

王彦红用了13年的时间,淘到了5600多件自战国至近代以来的各时期物件,耗资300多万元在堽邑古城遗址旁建起了民俗博物馆,供游客免费参观。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织布藏品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体验操作“二人拧”水车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体验推磨

宁阳县堽邑古城民俗博物馆占地约4亩,共分为9个展厅,分别为壶具类、陶瓷类、生活用品类(2个展厅)、农具类、兵器类、红色文化类、古籍类、体验区。整个博物馆突出“民俗”二字,不少展厅内都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展厅内,都有相对应的藏品供游客欣赏。目前,整个博物馆内留存时间最长的藏物为新石器时代留存的石器,保守估计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红色展厅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自9月29日开馆以来,宁阳县堽邑古城民俗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还聘请了3位讲解员为观众免费解说,成为这个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的一道靓丽风景。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农具类展厅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书画展厅

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中的藏品,大都是他从民间或古玩市场上收购的。当地在大汶河内采砂过程中出土不少古钱币、铜剑以及陶瓷类的古物,有的也成为王彦红民俗博物馆的藏品。而一些农具之类的藏品,在偏远农村,有的还是农民耕种及生活的用品。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陶瓷展厅

“堽”读gāng,同“刚”。从古至今,是山东宁阳一个叫堽城的地方的专用汉字,一般外地人不大熟悉。

堽城,是战国时期赵、卫、齐、魏、秦国等兵家相争之地,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史记·赵世家》中记载:“(敬侯)四年,魏败我兔台。筑刚平以侵卫。五年,齐、魏为攻赵,取我刚平。”这段史料记载的是:敬侯四年(公元前385),魏军在兔台击败赵军。赵国修筑了刚平城来作为进攻卫国的据点。五年(前384),齐、卫帮助魏国进攻赵国,攻占了赵国的刚平城。可见,“刚平”为赵国最早所建,“刚平”即堽城始建之故城名;第二年,齐、卫攻占了刚平城之后,遂成“齐之刚邑”。百余年后,秦昭襄王三十六年,“秦使客卿灶伐齐取刚”(《史记·秦世家》)。刚邑为秦所有。不难看出,刚平原本本是列国纷争的产物,至少百余年中为赵、卫、齐、魏、秦国等兵家相争;堽城最初的名字是“刚平”,汉改“刚县”,“晋称刚平”是恢复旧称。“北魏复置”是复汉之“刚县”,治“刚城”(见《魏书·地形志中·东平郡》)。“刚城”之“刚”何时改称“堽”,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

《宁阳县志·文物·堽城故城址》中说:“故城址……东西约1000 米,南北约800米,东、南、西三面城垣清晰可见,不少地段仍耸立于地面,城东南角最高处有十多米。……东城墙有两个高十多米突出墙外的城台,俗称‘炮台 ’。城中部有一高十多米,径约40米的夯土台基,传为钓台或梳妆楼。该城址内遗迹、遗物丰富,除颓垣断壁外,还暴露有基石、石柱础和丰富的砖瓦等建筑材料及春秋陶鼎、汉代半两石范等。古城墙遗址偶尔可见古代的箭头;而其东南所谓“堽城屯“者,相传即堽城屯兵之所。(记者 张子秋 摄影报道)

宁阳县堽邑古城民俗博物馆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这是宁阳县堽邑古城民俗博物馆用200多个磨盘建起的假山。

《三国演义》片尾曲《 历史的天空 》 中说:“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参观者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参观 者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讲解员在向参观者讲解藏品

山东省宁阳县堽城镇堽城里村农民王彦红,用他的质朴、执着和坚守,记住了历史,留住了岁月......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这块康熙年间的会文碑刻成为“镇馆之宝”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古代睡床

王彦红最早经营酒厂,后又在县城开起饭馆酒店,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能人”,但他对古玩却情有独钟。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古钱币藏品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兵器类藏品

王彦红用了13年的时间,淘到了5600多件自战国至近代以来的各时期物件,耗资300多万元在堽邑古城遗址旁建起了民俗博物馆,供游客免费参观。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织布藏品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体验操作“二人拧”水车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体验推磨

宁阳县堽邑古城民俗博物馆占地约4亩,共分为9个展厅,分别为壶具类、陶瓷类、生活用品类(2个展厅)、农具类、兵器类、红色文化类、古籍类、体验区。整个博物馆突出“民俗”二字,不少展厅内都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展厅内,都有相对应的藏品供游客欣赏。目前,整个博物馆内留存时间最长的藏物为新石器时代留存的石器,保守估计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红色展厅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自9月29日开馆以来,宁阳县堽邑古城民俗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还聘请了3位讲解员为观众免费解说,成为这个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的一道靓丽风景。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农具类展厅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书画展厅

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中的藏品,大都是他从民间或古玩市场上收购的。当地在大汶河内采砂过程中出土不少古钱币、铜剑以及陶瓷类的古物,有的也成为王彦红民俗博物馆的藏品。而一些农具之类的藏品,在偏远农村,有的还是农民耕种及生活的用品。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陶瓷展厅

“堽”读gāng,同“刚”。从古至今,是山东宁阳一个叫堽城的地方的专用汉字,一般外地人不大熟悉。

堽城,是战国时期赵、卫、齐、魏、秦国等兵家相争之地,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史记·赵世家》中记载:“(敬侯)四年,魏败我兔台。筑刚平以侵卫。五年,齐、魏为攻赵,取我刚平。”这段史料记载的是:敬侯四年(公元前385),魏军在兔台击败赵军。赵国修筑了刚平城来作为进攻卫国的据点。五年(前384),齐、卫帮助魏国进攻赵国,攻占了赵国的刚平城。可见,“刚平”为赵国最早所建,“刚平”即堽城始建之故城名;第二年,齐、卫攻占了刚平城之后,遂成“齐之刚邑”。百余年后,秦昭襄王三十六年,“秦使客卿灶伐齐取刚”(《史记·秦世家》)。刚邑为秦所有。不难看出,刚平原本本是列国纷争的产物,至少百余年中为赵、卫、齐、魏、秦国等兵家相争;堽城最初的名字是“刚平”,汉改“刚县”,“晋称刚平”是恢复旧称。“北魏复置”是复汉之“刚县”,治“刚城”(见《魏书·地形志中·东平郡》)。“刚城”之“刚”何时改称“堽”,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

《宁阳县志·文物·堽城故城址》中说:“故城址……东西约1000 米,南北约800米,东、南、西三面城垣清晰可见,不少地段仍耸立于地面,城东南角最高处有十多米。……东城墙有两个高十多米突出墙外的城台,俗称‘炮台 ’。城中部有一高十多米,径约40米的夯土台基,传为钓台或梳妆楼。该城址内遗迹、遗物丰富,除颓垣断壁外,还暴露有基石、石柱础和丰富的砖瓦等建筑材料及春秋陶鼎、汉代半两石范等。古城墙遗址偶尔可见古代的箭头;而其东南所谓“堽城屯“者,相传即堽城屯兵之所。(记者 张子秋 摄影报道)

宁阳县堽邑古城民俗博物馆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这是宁阳县堽邑古城民俗博物馆用200多个磨盘建起的假山。

《三国演义》片尾曲《 历史的天空 》 中说:“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参观者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参观 者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讲解员在向参观者讲解藏品

山东省宁阳县堽城镇堽城里村农民王彦红,用他的质朴、执着和坚守,记住了历史,留住了岁月......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这块康熙年间的会文碑刻成为“镇馆之宝”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古代睡床

王彦红最早经营酒厂,后又在县城开起饭馆酒店,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能人”,但他对古玩却情有独钟。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古钱币藏品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兵器类藏品

王彦红用了13年的时间,淘到了5600多件自战国至近代以来的各时期物件,耗资300多万元在堽邑古城遗址旁建起了民俗博物馆,供游客免费参观。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织布藏品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体验操作“二人拧”水车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体验推磨

宁阳县堽邑古城民俗博物馆占地约4亩,共分为9个展厅,分别为壶具类、陶瓷类、生活用品类(2个展厅)、农具类、兵器类、红色文化类、古籍类、体验区。整个博物馆突出“民俗”二字,不少展厅内都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展厅内,都有相对应的藏品供游客欣赏。目前,整个博物馆内留存时间最长的藏物为新石器时代留存的石器,保守估计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红色展厅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自9月29日开馆以来,宁阳县堽邑古城民俗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还聘请了3位讲解员为观众免费解说,成为这个远离城市喧嚣的乡村的一道靓丽风景。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农具类展厅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书画展厅

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中的藏品,大都是他从民间或古玩市场上收购的。当地在大汶河内采砂过程中出土不少古钱币、铜剑以及陶瓷类的古物,有的也成为王彦红民俗博物馆的藏品。而一些农具之类的藏品,在偏远农村,有的还是农民耕种及生活的用品。

宁阳农民王彦红的民俗博物馆:记住历史 留住岁月

陶瓷展厅

“堽”读gāng,同“刚”。从古至今,是山东宁阳一个叫堽城的地方的专用汉字,一般外地人不大熟悉。

堽城,是战国时期赵、卫、齐、魏、秦国等兵家相争之地,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史记·赵世家》中记载:“(敬侯)四年,魏败我兔台。筑刚平以侵卫。五年,齐、魏为攻赵,取我刚平。”这段史料记载的是:敬侯四年(公元前385),魏军在兔台击败赵军。赵国修筑了刚平城来作为进攻卫国的据点。五年(前384),齐、卫帮助魏国进攻赵国,攻占了赵国的刚平城。可见,“刚平”为赵国最早所建,“刚平”即堽城始建之故城名;第二年,齐、卫攻占了刚平城之后,遂成“齐之刚邑”。百余年后,秦昭襄王三十六年,“秦使客卿灶伐齐取刚”(《史记·秦世家》)。刚邑为秦所有。不难看出,刚平原本本是列国纷争的产物,至少百余年中为赵、卫、齐、魏、秦国等兵家相争;堽城最初的名字是“刚平”,汉改“刚县”,“晋称刚平”是恢复旧称。“北魏复置”是复汉之“刚县”,治“刚城”(见《魏书·地形志中·东平郡》)。“刚城”之“刚”何时改称“堽”,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

《宁阳县志·文物·堽城故城址》中说:“故城址……东西约1000 米,南北约800米,东、南、西三面城垣清晰可见,不少地段仍耸立于地面,城东南角最高处有十多米。……东城墙有两个高十多米突出墙外的城台,俗称‘炮台 ’。城中部有一高十多米,径约40米的夯土台基,传为钓台或梳妆楼。该城址内遗迹、遗物丰富,除颓垣断壁外,还暴露有基石、石柱础和丰富的砖瓦等建筑材料及春秋陶鼎、汉代半两石范等。古城墙遗址偶尔可见古代的箭头;而其东南所谓“堽城屯“者,相传即堽城屯兵之所。(记者 张子秋 摄影报道)

相关文章

上一篇:好好做事帮助更多的人,才是我想要的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武汉新市民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武汉新市民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2、本网凡注明“来源:×××(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编辑部地址:武汉市武昌区瑞安街248号 鄂ICP备17001920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98号
本网特邀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为常年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8827381718 027-8816 7892
武汉新市民网总群 42088912 通讯员群 285233922 创业者群 203646181 文学群 54177794 打工者群 263038876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本网管理员取得联系,本网将及时予以处理。
邮箱:932449293@qq.com whxsmw@126.com 建议使用360、火狐、谷歌、IE浏览器以及1024X726像素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