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最深的就是凝聚人心
时间:2024-01-26 来源:《新教育》杂志 作者:刘芳 点击: 次
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1950年建校,是北京市红旗学校、海淀区素质教育优质学校,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从一所学校拓展并创建了一校五址的教育集团。面对集团化办学中的诸多挑战,中国农科院附小教育集团经过长达八年的实践探索,逐步摸索出一套渐进式的集团化发展模式,并针对集团化办学不同发展阶段的突出问题进行积极干预的方式与工作机制,有效破解了集团化办学中的突出困境和不足。实践证明,集团化办学促进了区域教育公平优质均衡發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及跨校协同发展。它既是一项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全面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水平的务实之举。
2019年,我有幸成为人大附小郑瑞芳校长工作室的学员,有机会结识了张铁道院长。其实在2007年,在张院长和孙主任两位领导的直接推动下,“中英合作项目”就让初当校长的我和我的学校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
12年后,我又有幸在郑校长工作室与张院长近距离学习交流,真的是非常难得。2019年4月24日,依照拟订的本学期的工作室方案,在我校如期举行工作室的第二次活动。我做了聚焦“校际均衡发展及特色发展”的主题报告,还有英语团队的三位教师分享了“以问题为导向,多学科融合,自主探究体验”的校本研修活动,最后来到农科院创新园参加了学校植物社团的学生活动。本以为这就是一次工作室的交流活动,但它就像一颗种子,深深的扎在农科院附小这片土壤里,最后生长出我们对八年集团化办学的实践与思考,成为学校发展历程中不可磨灭的精彩篇章。
12年后,我又有幸在郑校长工作室与张院长近距离学习交流,真的是非常难得。2019年4月24日,依照拟订的本学期的工作室方案,在我校如期举行工作室的第二次活动。我做了聚焦“校际均衡发展及特色发展”的主题报告,还有英语团队的三位教师分享了“以问题为导向,多学科融合,自主探究体验”的校本研修活动,最后来到农科院创新园参加了学校植物社团的学生活动。本以为这就是一次工作室的交流活动,但它就像一颗种子,深深的扎在农科院附小这片土壤里,最后生长出我们对八年集团化办学的实践与思考,成为学校发展历程中不可磨灭的精彩篇章。
从2022年8月26日,在张院长的指导下,我们确立了集团化办学这个主题,在黄小玲博士、刘钊主任、曲艳霞校长的帮助下,我们进行了全校教师、学生、还有家长的访谈调研,从调研中确定在集团化办学实践中到底有哪些好的经验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大半年的梳理,我们终于在集团化发展路径的思考、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培养、家校社共育、机制与制度建设五个方面形成了五份报告。我们更加坚定了农科院附小走的这条渐进式集团化发展之路是符合我校实际需求的,顺应时代要求的,能够满足社会和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期盼。
回顾八年集团化办学之路感受最深的就是人心,三所学校合并最关键的问题是凝聚人心。合并的第一年无论是干部还是教师保持不变,大家彼此熟悉,通过各种活动促进融合,同时把三校的制度进行统一。我清楚的记得,整整一个假期我们几乎都没有休息,在学校每天都工作到深夜,最后终于编写出来一本指导各校区干部教师工作的《教师手册》,还有农科院附小新的《制度汇编》。这些制度的出台为新学校平稳运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就是要借势,作为海淀区的36个教育集团之一,始终要引领区域教育的创新与实践,做好排头兵。
因此我们也借助2015年北京市的新课改,2019年的双减和2022年的新课标颁布,不断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促进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当然在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的寻找学校自身发展的特色和优势。作为校长要不断的学习和思考,抓住一切发展机遇引领团队去探索实践,从而实现共生共长、共创共赢。到目前,值得我欣慰的是,从合并初我们只有一个市级骨干,现在已经有一个特级,三个市级骨干,80多位区级带头人和区级骨干,骨干队伍的形成为集团各校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挥重要的作用。此时,作为校长更不能有喘口气,歇一歇的想法,而是要站在课程改革的潮头,带领教师们去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攻破一个又一个难关。第三就是机制与制度建设,有了人,有平台,还要建立激发大家合作共赢的工作机制和制度,这样才能使集团化办学更加可持续。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要求,在集团化办学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如何更加深化学校教育变革,加快构建更加公平、更有质量、更具活力的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实践。办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农科院附小教育集团永远在路上!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来源:《新教育》 2023年第六期
相关文章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武汉新市民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武汉新市民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2、本网凡注明“来源:×××(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今日热点
新新闻
网络链接
如果您的网站PR≥4 欢迎申请链接 更多>>
本网特邀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为常年法律顾问
邮箱:932449293@qq.com whxsmw@126.com 联系电话:18827381718 027-8816 6299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本网管理员取得联系,本网将及时予以处理。
鄂ICP备202102184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98号 建议使用360、火狐、谷歌、IE浏览器以及1024X726像素浏览
邮箱:932449293@qq.com whxsmw@126.com 联系电话:18827381718 027-8816 6299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本网管理员取得联系,本网将及时予以处理。
鄂ICP备202102184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98号 建议使用360、火狐、谷歌、IE浏览器以及1024X726像素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