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市民网欢迎您!   大楚资讯联播网
微信
腾讯微博
QQ
新浪微博 新浪博客 微店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化新闻 > 《新教育》杂志 >
共生共长,共创共赢——农科院附小“集团化办学”路径探索
时间:2024-01-26   来源:《新教育》杂志   作者:刘芳 李宁  点击: 次
       【编者按】:2013年起,北京市海淀区按照推进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略,精心绘制海淀教育新地图,通过承办、合并,建立联盟等方式,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其中,2015年以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为龙头组建的“农科院附小教育集团”,八年来不断探索“集团化办学”新思路,取得的成绩令人侧面。
 
      为什么要组建教育集团?如何组建成一个真正的教育集团?八年来探索出的经验有哪些?《新教育》本期走进“农科院附小教育集团”,就相关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空间困境”与“生源困境”并行下的集团化办学选择
 
        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始建于1950年,是一所拥有70多年文化底蕴的学校。学校以生长教育为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育人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生长,在几十年的办学实践中,取得了突出的育人成效,成为区域内老百姓家门口的一所“好学校”。随着学校办学质量和口碑的提升,农科院附小生源逐年增长,办学空间严重不足。办学空间不足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需要亟待破解的难题。

       现任农科院附小教育集团校长刘芳认为,“扩大办学空间”当时已成农科院附小全校师生的迫切心声。

       刘芳校长说,在集团化办学之前,农科院附小属于辖区内教育质量最高的一所学校,学校的教学成绩曾达到了海淀区前十名。周边老百姓,虽有很多不属于学校招生范围,但仍然通过各种渠道,择校进入农科院附小。有一件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有一次不到早上五点,区教委张主任打电话告诉我,你们学校招生处排起了长队,出现了争吵,因为争吵激烈还报了警……随着学校办学质量的逐年提升,学校在周边老百姓心中的口碑不断提升,学校生源越来越多,以至于出现了招生报警这种情况。

        作为区域一所优质品牌小学,生源增长数量和幅度不断加大。随着生源的增长,学校办学空间越来越紧张。我当时统筹学校招生工作,当时学校每年招生都能达到约十二个教学班,有六百多个孩子。由于学校占地只有六千平米左右,生源增长对学校办学空间形成了极大的考验,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和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学校想各种办法应对办学空间不足:一方面,将各年级分校区设置。一二三年级放在南校区,四五六放在本校区。另一方面,我们多次给教委打报告,说明学校办学空间紧张的情况,请上级部门给予支持。

        当时,高年级班级空间特别紧张。学生的课桌椅根本在教室里放不下,所以教室后面的门都得敞开着。孩子们之间的桌椅都非常拥挤,站起来回答问题都很困难。学校就把这些情况拍了图片,写成报告呈给教委领导。因为办学空间紧张,导致学校很多教育教学活动没法开展。学校和区教委就一起想办法,到处租地方、借场地。比如,我们开家长会就得借用财大的学术报告厅或者农科院的报告厅。
因为生源增长太多,导致全部专业教室被占用,很多社团活动、校本课程没法开展。上体育课时,人多、班级多、空间狭小,常常六七个班三百多人一起上体育课。一个班跑步时,其他班的孩子只能在垫子上或者身边周围很狭小的地方做一些简单锻炼,严重制约了学校体育质量的提升和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成长。

       农科院附小金帆管乐团至1996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27个春秋,见证了学校艺术教育的辉煌发展历程。因为生源的增长,也极大地制约了管乐团的发展。随着生源的增长,管乐团的排演空间被压缩。为了给管乐团的孩子们留一个排演的地方,学校将本校区教学楼四层的多功能厅进行隔音改造,改成一个能容纳100多人的排练厅。但是由于办学空间紧张,这个厅增加了很多其他功能,使用时间排得满满当当。管乐团的孩子仅能见缝插针进行排练,很多乐器设备没法固定放在厅里,每次排练时,乐器都得搬来搬去。刘芳校长表示:当时特别渴望学校能有容纳二三百人的一个多功能厅,这样教师大会、家长会、社团排演都能有一个相对宽裕的空间。但由于学校办学空间一直都是这样紧巴巴的,始终也没有能够满足她的这个心愿。

       2012年,是学校办学空间最紧张的时候。当时因为本部春晖楼要拆了盖一栋新的教学楼,全校四十多个班都集中到了南校区。另外四个班级还留在本部的南楼,伴随着北楼地基挖掘、盖楼的建设过程,依然克服困难坚持开展教学工作。而南校区因为增加了很多个班,把打了隔断的、没有窗户的、库房等各种能用的空间都临时布置成教室。在家长的理解支持下,全校行政、老师和学生一起想方设法,共渡难关,孩子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了一年半。

       办学空间是学校办学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没有足够的办学空间,就很难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农科院附小生源不断增长导致的办学空间紧张,成为制约学校办学品质提升的严重问题。“扩大办学空间”是当时每一个农科院附小师生的迫切心声。

        而与此同时,共处海淀同一个学区内的艺术师范附属小学(现为农科院附小政法路校区)、向东小学(现为农科院附小气象路校区)两所学校则是遇到了“生源困境”。

     艺术师范附属小学与向东小学原是在京打工子弟学校,90%以上是非京籍学生,学生家长大多在周边批发市场做生意,文化水平不高,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两所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比较弱,导致生源逐年下降,学校每年都需要通过学区协调来解决生源困难。生源的不稳定和生源的流失伴随而来的是教师教研困难,教师团队建设乏力,优质师资不断流失,优秀师资的流失导致教师队伍的缩减,使得两所学校的办学质量逐年下滑,严重制约着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当时的艺师附小教学主任张颖丽回忆:集团化办学前,艺师附小教育发展受生源状况的严重制约。学校招生范围很小,在片区内没有大的单位,仅有政法大学的研究生部和钢铁研究总院两个相对的大单位。这两个单位随着居民搬迁和老龄化,入学需求逐年减少。当时学校生源成了制约学校发展的一个问题。

        每次招生时,在招生范围内,只能招到大约一个班的学生,其他的学生都是学区内其他学校协调过来的,大约能凑一个班。每届招生大约仅有100多人,全校共500人左右,40多位教师,是一所规模很小的学校。

       张颖丽回忆说:“因为学生少,教师配置少,老师很难开展教研工作,学校整体缺少研究的氛围。”“因为一个年级最多也就两三个平行班。像语数老师,一个年级也就一两位,加上还有的老师要教不同年级,所以,导致同年级同学科的老师很难开展日常的教研。没有高质量的校本教研活动,那么,教学质量一定难以提升。”

       生源的限制,导致教研开展的困难。由于缺少同伴和专家的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样生源困境-教师成长-学校发展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向东小学则是紧邻动物园批发市场等外来人员打工聚集地。2011年,由于一些打工子弟学校停办,其中一些学生被调剂到向东小学。周边京籍家长就纷纷择校到其他学校,学校生源流失严重。生源流失导致教学教研开展困难,学校教育质量不断下滑,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的马太效应。看到学校这样的发展情况,很多优秀教师,尤其是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流失很严重。仅2009年就走了七位骨干教师,对整体教育教学产生了严重影响。

       在这样的困难境况下,学校依然积极推进办学品牌发展。以海洋教育为特色,不断深化办学特色。积极争取区级各类评选,先后获得了北京市优质课程建设校、海淀区素质教育优质校、优秀课程建设校等荣誉。成立了全国海洋意识教育促进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海洋教育。学校取得的优异成绩也得到了教委的高度认可。但是,周边的老百姓依然对学校有所误解,一直认为这是一所打工子弟学校,不愿意让子女来校就读。由此形成的生源困难和师资流失问题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以至于到了举步维艰的境地。

      一边是“空间困境”,一边是“生源困境”,正好又都在一个学区——北太平庄学区,对应北太平庄和北下关两个街道。农科院附小、艺师附小、向东小学三所学校同处于海淀东部北下关地区,地理位置在二环和三环周边,刚好处于西城和海淀的交界处。

       在集团化办学前,三所学校经常参加教师教研、教师培训、学生展演等一些区域内跨学校交流互动活动,学校之间交流、互动较多,校领导和老师多有接触,彼此较为熟悉,对彼此学校的情况较为了解。

       能不能组合到一起,共同发展?海淀区决定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农科院附小为龙头,将艺师附小、向东小学等学校以“教育集团”的形式组合到一起,满足学区内百姓上好学的诉求。

        2015年7月,“农科院附小教育集团”正式成立。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提质增效
 
       合并初,许多家长担心农科院附小合并后优质教育资源会被稀释,还有人担心只是形式上合并、只是“挂牌”而已,被合并的学校干部、教师也担心是否能够得到公平对待。大家的质疑和观望最终都指向集团化办学能不能有效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目标。
“农科院附小教育集团”正式成立后,走过了融合期、发展期、提质期:一年时间实现校际融合、平稳过渡;两年时间促进各校区均衡发展;再用五年时间聚焦提质增效。今天的“农科院附小教育集团”已实现了整个集团的跨越式发展目标。
 
融合期:以情感相融为基础、制度创建做保障,促进各校区平稳过渡运行畅通
 
      2015年7月2日集团成立,为使全体教职工尽快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农科院附小教育集团”领导班子确定了“促进融合、平稳过渡”的工作思路。
 
干部职工融合
 
        首先是干部融合。在合并后的第二天,集团召开了各校区行政人员全体会。干部们彼此相互了解,畅谈过去与未来,互报原有学校优势项目和现有资源,并按自身特点和意愿申报岗位。通过多次集体讨论,集团明确了合并后第一学期总体工作思路,即“分层管理,各履其责;有机整合,运行畅通;抓住机遇,强化优势;促进融合,整体提升”。

       其次是教职工融合。学校党政工团联合开展了“心手相连铸团队,农情凝聚创嘉绩”素质拓展活动。教师通过“起队名”、“认队员”、“画队旗”、“唱队歌”、“喊口号”等方式,迅速熟悉起来。在“认队员”这个环节,教师分组时不是与熟悉的同伴聚在一起,而是按照要求“1至4”报数,报相同数字的队员分在一组。在比赛时,教师快速记住了本组教师的姓名、年龄、所教学科和年级。

       最后是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2015年11月,集团召开全体党员大会,选举出第一届党委委员,党委制定了《农科院附小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每位党员都有了自己联系群众的责任区,各校区的党支部、党员在合并初期起到了沟通协调、促进融合的纽带作用。
 
建立集团组织管理架构

 
       首先,由校长、书记牵头,由各校区负责人及各部门负责人七位干部组成校务会,这是学校决策管理核心,其主要职能是讨论、决策学校的整体发展与规划、管理与协调相关工作,使五个校区步调一致,整体发展。

       其次,重构职能部门,在原有学生服务部、教学服务部和后勤服务部基础上,增加了科研开发部和学校办公室,并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任务职责。集团强调部门职能,要让管理人员不但明确自身职责,同时也明确部门职责,这样无论干部如何流动,都能保证学校在一校多址的情况下畅通运行。同时,弱化职能部门的管理功能,强化各职能部门对学校的各项工作监督、反馈、服务和引领功能。

    合并后,集团十分重视科研在发展中的引领、推动作用,对集团的科研进行了重新定位。其工作目标是统筹集团科研力量,推动集团科研工作的全面开展;努力为教师提供优质的科研服务,规范教师研究行为,提升教师研究意识和能力;为集团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研究和解决集团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管理方面,集团实施了行政大组长和学科大组长负责制,把原有的组长从教育教学的双重事务中解放出来,赋予两位组长更多的自主权,带领本组或本学科教师开展跨校区业务活动。为了保障运行,集团还确立了以校务委员会为决策中心,职能部门为督导服务中心,大年级组、大学科组为执行主轴的运行架构,确立了“统分结合,横纵结合”的管理模式。
 
建立健全运行机制
 

      一校五址的分布式办学管理需要相应的运行机制,具体包括协同机制、沟通机制、流动机制和榜样机制。协同机制是指各校区的发展要与集团的总体发展战略相一致,在保留各校区个性特色的基础上,由校务委员会对学校统筹规划。

      沟通机制是指为便于各校区、各职能部门及各年级组互联互通建立的多级例会制度。流动机制是指为优化各校区间的资源配置,在集团的统筹管理下,让各校区的教师、课程等资源在校区间流动起来。榜样机制是指集团全面筛选、组建而成一支高素质的核心教师队伍,旨在培养榜样、宣传榜样,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合并初期,校区间的沟通尤为重要。沟通机制为集团各学校的平稳过渡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每周一次的校务会、校区会,每月一次全体行政例会及全体教师会,目的在于及时沟通和总结五个校区及部门工作的运行情况;每周一次的各教研组活动,每月一次的行政组长和学科组长会,目的在于沟通五个校区各年级组、学科大组间的工作进展与落实情况,从具体实施中统筹学校的工作安排。
 
发展期:乘势借力、狠抓质量、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各校区整体提升
 
以教研促教师专业发展,提升集团整体师资水平
 
       2015年北京市教委发布了《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明确要求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学时用于开设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学科实践活动课程要做到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农科院附小教育集团”领导班子认为,这是一个促进各校区融合,带动各校区整体均衡的重要契机。

        自2016年开始,集团打破校区界限,以六个年级大组开始进行主题式德育活动的研究。集团组织同一年级任课教师从分析本年级学生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他们的需求进行德育主题设计。教师要围绕主题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主探究、自主实践。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大家学习新课程方案,落实新课标理念,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科中、跨学科中开展探索实践,涌现出很多课改先进个人、年级组。还有很多教师撰写的案例、论文在海淀区、北京市获奖。农科院附小还承办北京市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现场会,受到了与会专家和来自全市各区县教师的一致好评。

       为了实现让每一个校区中的每个学生学会、学足、学好,集团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教学服务部对教师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考试等教学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即“教师在备课时除关注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外,还要重视对学习者的分析”,促使教师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制订适切的教学策略,促进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进步。在上课时,教师要做到以下五步。

       第一步,以学习主题为依托,使教学内容情境化。第二步,以核心问题为引领,使教学内容结构化。课堂教学以主问题作为核心,分解问题,形成问题链。第三步,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使教学内容活动化,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逐步完成学习任务,发展核心素养。第四步,提供学习资源,运用适切的教学方式。在这一实施策略过程中,他们探索多种方式,确保并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同伴小组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加大巡视指导的力度,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在巡视中,教师要寻找不同程度学生真实表现的作品,记录学生活动中的问题,并把学生的问题可视化,以便全班反馈时提出来让同学们思考。第五步,指导学习方法,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多边互动交流。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复述程度好的同学的语言,中等学生读懂、解释别人的想法或补充自己的想法,程度好的学生可以对同伴的想法提出质疑。
 
激发不同校区的发展优势,扩大集团影响力

 
        海洋教育是原向东小学(气象路校区)的办学特色。合并后,农科院附小教育集团将原来一所学校的优势在集团内五个校区同步推广,以培养全体学生的海洋意识。于是,每个校区都成立了海洋中队、每年的6月开展“海洋节”主题教育活动、还成立了“海洋研究所”、“红领巾志愿者海洋馆讲解员”、“海洋航模”等精品社团。2016年11月集团成功举办了“第五届全国少年儿童海洋意识教育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所学校、海洋教育研究单位,200多名专家、同行参加了此次论坛。这是集团成立以来在全国举办的第一次大规模活动,体现了一校多址的优势,也扩大了集团的影响力。
 
加强不同校区的干部、教师流动,促进集团均衡发展
 
        平稳度过起始期后,干部、教师开始小范围流动。集团采取“自愿报名+学校委派”的办法进行。首先是原农科院附小的党员、优秀骨干教师到其他校区担任年级学科的召集人或接手一些特殊班级,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提升本校区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其次,请其他校区责任心强、水平高的中青年教师到学院南路或农科院校区担任班主任、学科教师,其目的是通过变换教师工作环境,使他们感受到不同校区的氛围,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为促进和保障教师流动,集团制定了《教师轮岗工作制度》及《奖励办法》。

        几年来,教师流动的比例越来越高,教师们争先到政法路、气象路校区工作。当然,集团内骨干和优秀教师数量毕竟有限,需要加紧培养,形成更大的优秀教师团队,带动全体教师整体提升。集团在“十三五”时期对各校区的骨干教师比例进行了规划,总体实现骨干教师占全体教师的30%以上。为此,集团实施“双培养”计划,通过聘请专家、特级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等到校建名师工作室、带徒弟,通过项目制、科研课题、听评课、系列讲座等引领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同时,集团也为教师搭建不同层级的平台,创造自我超越的机会。

       到目前为止,集团形成了1名特级教师、3名市级骨干教师、39名区级带头人(含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37名区级骨干教师的强大骨干教师队伍,他们分别工作在各个校区,为集团各校区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
 
提质期:从外树形象到内涵品质,实现各校区均衡优质发展
 
集团整体推进“123456”育人工程
 
       集团始终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提出“四个学会”育人目标,深入挖掘德育资源,丰富德育活动途径,增强育人功能,共同探索实施“123456”育人工程。

      “1”指集团坚决落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第一教育主线,推进德育体系建设,努力解决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育人的现象,全面加强和改进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2”指的是学年两次评选,即学期末各级各类“好学生”评选和“红领巾奖章”争章评选;“3”指三大典礼,即“入学礼、入队礼、毕业礼”;“4”指围绕“四个学会”育人目标,即培养农科学子“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的优秀品质;“5”指五大节日,即“阳光体育节、缤纷艺术节、金穗读书节、创意科技节、金穗海洋节”;“6”指的是六个育人关键词,即“守规则、爱健康、能自理、会合作、有责任、勇创新”。并围绕这六个关键词,全体教师打破校区界限,以年级组为单位设计特色德育活动课程,此课程贯穿学校1—6年级全体学生,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需求不断更新主题目标,提高全员德育实效性。 

       2022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是先锋队,共青团是突击队,少先队是预备队。入队、入团、入党,是青年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步曲’。”农科院附小教育集团一直把党建带团建、队建作为学校党建工作的重心,引领少先队员着好人生底色,努力成长为具有民族灵魂、家国情怀、世界眼光的中国人。每年学校都会隆重举行新队员的“入队礼”,在少先队员们“时刻准备着”的铮铮誓言中,培养少先队员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情感,对少先队组织的深厚热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定理想信念。在庄重、严肃的仪式教育中,为每一名新加入少先队组织的少先队员们点亮理想之灯、守护信仰之光,引导他们牢记习爷爷的嘱托,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做好预备队、向往共青团、永远跟党走”,为走好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步曲”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科院附小教育集团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个根本方向和根本使命,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认真钻研“123456”育人工程,进一步完善自身教育体系,将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统一,持续优化“全面生长”的育人新环境,为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所好学校不仅要有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还得要拥有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能够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四有好教师”和“大先生”。集团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首位,党委书记负责师德建设,每学期开学第一课讲师德,与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在学校微信公众号让每一名教师讲述《我心中的好老师》育人故事,使广大教师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严格落实师德要求。

        他们从三个方面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一是育人质量高,二是上课水平高,三是反思深刻,有创新。基于教师年龄特点与个性化需求,借助校内外资源,积极搭建培训、展示、交流、比赛为一体的平台,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针对青年教师的“青穗杯”教学基本功展示活动;针对骨干教师的“金穗杯”教学基本功展示活动;针对老年教师的“农科因你而精彩”教育智慧沙龙活动。集团为各校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研修展示平台,盘活集团内部优质师资,创造了更多学习与展示的机会。
 
打造集团具有“农科符号”的校园文化

 
         高质量的育人环境不仅要有高“颜值”的校园环境,同时还要具有高品位的校园文化、高品质的学习空间,在给学生带去美的享受的同时,更能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丽的校容校貌、浓郁的校园文化,其本身就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也是一种教育力量。集团通过5年时间,逐步完成了各校区外部形象的统一,形成了独特的“农科符号”。各校区的建筑以中国红为主色调,白色进行点缀,显得稳重大方、品质高雅。每个校区的大门都根据校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有所区别,农科院校区:生长教育的发源地,大门以大树造型,寓意学生自然生长;气象路校区:海洋教育,大门为海浪的造型;政法路校区:规则教育,大门规规矩矩,横平竖直的建筑风格。每个校区绿树成荫,增添校园的活力。每个校区都有学生们最喜欢的操场、图书馆和各类专业教室,还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融媒体中心等。
 
锻造集团“金穗品牌”
 
      一所好学校的办学实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业成绩好、教师教学业绩好、学校治理能力强等方面。集团通过校长热线畅通家校沟通渠道,通过问题清单实现未诉先办,通过校区联合督导提升整体水平。集团治理能力的提升,得益于过去三年攻坚克难考验和历练。

        过去几年成为提升学校治理能力的实战过程,也是检验集团化办学成效的最好契机,他们拓展了集团化一校多址办学的新优势。例如,所有教师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学习和运用,实现了线上、线下教学双重能力的提升,大家已经自觉、习惯地使用更加开放的优质资源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又如,集团管理从散点式管理到全面整体推进,攻坚克难阶段,除了要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外,后勤工作比哪个时期都要做得更加全面精准、周到细致,从物资储备、技术平台搭建、数据统计、预案制定等都需要科学统筹,提前谋划。

        再如,他们与家长、社区的沟通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与家长的线上家访、在线班会、空中活动、周末家长学校等;与社区街道、派出所、社区服务中心、城管大队、消防支队等部门形成了以学校为中心的检查、监督、援助、专业支持的良性互动机制,全社会都在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充分体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价值所在。此外,还历练了一支可靠的干部、教师队伍,成为集团最宝贵的财富。党政同心、干群一心、师生连心、家校共心,大家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彼此关爱,默契配合,是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高质量的学校既是一所享有社会信誉的学校,也是一所有着很高的识别度、具有地标性质的品牌学校。

        为了打造学校品牌,集团依托各校区周边的优质的资源创建特色品牌课程,例如科技的《小小新农人》、劳动的《古籍劳动—耕织课程》、体育的《跳绳课程》、美术的《四季课程》等。

       最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在提质期还把教育帮扶作为贡献社会、历练队伍、提升学校影响力的公益事业,把服务社会作为提升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农科院附小从2010年“手拉手同生长”寻访留守儿童公益活动开始,学校的教育扶贫已经走过了十余年。从单纯的物质帮助发展成为对口校、合作校等多种形式,通过输出资源、分享课程、共建平台、多元合作等多种途径,教育扶贫在不断走向深入,越来越多的老师参与到教育扶贫工作中。

        自2019年开始,学校在中国教育学会的组织下与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的三所小学和一所幼儿园建立联系。在两年的时间里,先后2次赴赫章县开展教学交流活动,将学校的优质资源与课程分享给当地教师。其中14位教师进行研究课展示,开展3次课程讲座。学校邀请赫章学校教师代表到校观摩交流,6位教师进行研究课展示。

        在过去几年的攻坚克难期间,为了促进赫章学校的教学工作提升,学校将自主开发的60节微课资源分享给当地教师。在2020年十月赴赫章教育帮扶活动中,学校在当地建立了语文、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名师工作室,借助此平台,开展更加深入的教学交流活动。
 
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农科院附小教育集团范式
 
       北京农科院附小教育集团走过了八年的“集团化办学”之路,在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过程中,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和做法,值得总结,值得借鉴。
 
五个“统一”集团建设标准

 
       管理机制统一。集团五个校区属于一个学校,一个法人,一套领导班子、一体化管理。以校务委员会为决策中心,职能部门为督导服务中心,大年级组、大学科组为执行主轴的运行架构,为集团的发展确立了一种“统分结合,横纵结合”的管理模式。

       集团确立的运行机制:协同机制、沟通机制、流动机制和榜样机制贯穿管理全过程,保障了合并初期各校区的运行畅通。课程管理机制及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促进了集团发展期的整体均衡。三级家长委员会、落实双减政策的五项管理及新时期的小学生危机预防、预警、精准干预,保障集团高质量地实现立德树人。

      资源配置统一。盘活集团总校及各校区资源,并可以进行充分调配,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供给。各校区还可根据自己独有的特色资源创新校区特色,从而实现1+1+1>3的效果。例如集团内优秀教师的流动,教育教学设备的充分统筹以及校外资源的有效利用等。
课程教学统一。集团构建了三个层级涵盖五个领域的生长课程,各校区统一使用课程方案,并扎实推进课程实施。集团内定期开展线上线下的教育教学研讨交流,培训研修,采取适合的、丰富的网络课程和教学资源等多种形式改进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学生培养统一。集团始终把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作为办学实践的首要任务,并贯穿在集团建设与发展的全过程。各校区围绕育人目标,通过管理、课程、课堂、活动、文化等载体,开展德育、科技、艺术、体育、劳动教育等活动,实现育人目标,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集团内各校区之间还打破校区界限,进行跨校区培养,贯通式培养,进行个性化、差异化教育,使学生实现自我超越。

        评价标准统一。集团综合考虑整体发展情况制定相关改革方案、管理制度、效果评估办法等,各校区按照一个质量标准开展工作。特别是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标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课堂质量评价标准都是统一的,目的就是促进各校区的均衡优质。
 
“渐进式”的集团化建设路径
 
       教育集团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齐头并进,需要稳步推进,切忌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农科院附小教育集团”8年的办学实践,历经了融合、均衡、提质三个阶段,才探索出一条渐进式集团化办学的发展路径。

       集团聚焦办学不同发展阶段的突出问题进行积极干预。合并初期,校与校之间没有认知,缺乏感情基础,难以形成合力。因此这个阶段促进融合、平稳过渡是关键。随着各校区教师的接触、了解增多,制度机制的保障,很快消除了陌生感,建立起情感信任。之后,集团需要以更大的力度推动发展,只有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均衡优质。因此这个阶段他们凝心聚力抓质量,外树形象,寻找到突破口,借势借力,通过抓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特色活动、优质项目等促进均衡。随着集团均衡目标的实现,集团需要在均衡的基础上实现更加优质,这是集团可持续发展的自身需要,也是社会、家长、教育行政部门在新时代对集团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提升团队领导力的黄金法则
 

       集团建设需要一支团结奋进的领导集体。党政一把手目标一致,精诚合作。书记、校长分别管理集团内师生人数最多的两个校区,既考虑集团整体发展战略,又能深入一个校区开展治理。为了使沟通更加通畅,每个职能部门都成立一个工作群,书记、校长两个人都在这个群里,可以讨论工作、发表意见。这样既减少猜忌,有利沟通,而且使工作更加高效便捷。除了党政合力,还需要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建设学校,发展集团。党政一把手走出去请进来,参加了海淀区名师工作室、北京市卓越校长工作室等,在专家的指导下横向了解、学习兄弟学校以及国际学校的办学之道,无论是学校变革还是提高质量,扩大了参照系。火车头的视野宽了,火车就有了动力,集团就有了更高的愿景。

       队伍建设事关集团化办学执行力,集团按照章程制定五年规划,并细化到每一年、每个学期的发展目标中。只有当干部成员看清楚前进的方向之后,大家才愿意为此做出牺牲并携手前行。目标确立之后,干部们组成不同的项目团队,并选出适合的成员,集团权力下放,提供必要的资源、资金支持,以绩效考核的方式评价项目的进展和成效。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的集团化办学推动模式
 
       农科院附小教育集团8年“集团化办学”探索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市海淀区教工委及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集团发展期,为了促进各校区的均衡,区教委投入大量的资金改善明光路校区的办学环境,把原来一个破旧不堪的出租小院,变成了可以解决集团青年教师子女入园的附设幼儿班。幼儿班的建设同时也带来了政法路校区生源数量的增加,加快促进集团的整体均衡。

      农科院附小教育集团也得到了周边资源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充分利用周边资源优势改善学生的活动场地,拓宽综合实践基地,真正做到家校社协同育人。

     历经了8年“集团化办学”的农科院附小教育集团,现在已是一个拥有123个教学班、5000余名师生的“一校五址,共生共长”的大型教育集团。通过“集团化办学”,他们创建了高质量的育人环境,努力解决了区域内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并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原标题:
共生共长,共创共赢——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小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路径探索


来源:《新教育》 2023年第六期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 感受最深的就是凝聚人心

相关文章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武汉新市民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武汉新市民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2、本网凡注明“来源:×××(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特邀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为常年法律顾问
邮箱:932449293@qq.com whxsmw@126.com 联系电话:18827381718 027-8816 6299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本网管理员取得联系,本网将及时予以处理。
鄂ICP备202102184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98号 建议使用360、火狐、谷歌、IE浏览器以及1024X726像素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