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市民网讯: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有“两条一青一黄的长龙”,就那样象母亲的一双手,托起中华56个民族的文明与沧桑。
正因为如此,有人把这“两条龙”称做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们是北方的黄河,南方的长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上下五千年,纵贯古今,难于用文人墨客的言语去尽述中华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等等的灿烂与辉煌!“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关于长江,溯其源流,由历史的画卷而来,千千万万个兴衰,千千万万个成败,如今都是滚滚长江东逝水。
在长江的众多支流中,乌江是一条极为重要的大河。乌江是无穷的源泉。“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愚蠢的企业!” 作为龙的传人,我们依恋乌江,因为乌江有母亲的情怀,对乌江的历史、文化、政冶、经济、社会、科技等主题及真挚感情作主线,把乌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通过网络、电视、出书、上报,能够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进而焕发并升腾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也就因此而来,由网上有名的媒体人“中国喀斯特记者”李才武精心策划的“发现乌江”大型中国智慧企业家携媒体人找寻乌江,发现乌江、考察乌江, 成为当世中华企业界和媒体的一首壮歌——一首关于乌江的大歌,唱乌江的大歌,赞乌江的大歌,投资开发乌江的大歌!
乌江如此宏伟,如此壮丽;乌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乌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惊涛如雷,力量无穷。
表达对乌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将由企业家和媒体人联动的《发现乌江》是一首抒情诗,用高度的艺术概括,采用形象、凝练的语言,纵情讴歌贵州人民的母亲河——乌江,以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颂之情。从地理特点的角度描写乌江,歌颂乌江的气概,侧重写实,从历史时空的角度描写乌江,赋予乌江一种特别的象征意义。
让乌江永远充满青春活力,永远向前发展,是充满智慧的企业携媒体人寻找中华古迹文化、地域先贤的根本目的!
借用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笔力,在中华儿女眼中,作为贵州第一大江,在乌蒙大山之中狂泻而出,乌江真可谓是“浊浪横江起,一泻千里,滋润两岸。扁舟转山曲,区区舟上人,未至已先惊。”站在乌江岸边,在中华儿女眼中,乌江少不了“泡沫滩下横。小鱼散复合,瀺灂如遭烹。鸬鹚不敢下,飞过两翅轻”的神奇与魁力!
乌江有中国樱桃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邹椒之乡,中国天麻之乡……乌江有夜郎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乌江更有自己的中国南方重要能源基地!
“行傍乌江影,愁深汨水魂!”乌江两岸以古夜郎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神奇、深邃而又久远。敲驴吟雪月,谪出可乐西。乌江北源贵州赫章可乐出土的套头葬、立虎、铜牛灯,迷离灿烂无可相争的夜郎历史文化,是谁让它成为中国人最大的文化大餐?
天坑葬我母,穷魔浴“茶花”。乌江两岸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中国智慧型企业家用心跳去关注,用精准开发的文化智慧去思考。
“饥拾山松子,渴饮岩下泉。腊肉苞谷饭,谁知夜郎孙?”乌江还很贫困,但乌江沿岸的后发优势潜力巨大。
“六月乌江万里晴,核桃树下暖风轻;龙井不含天水色,辅处南是夜郎城?寻访乌江的企业将在国内各家媒体推出的《发现乌江》大型采访报道,将以简练深厚的文字、丰富多彩的照片和音像等向广大读者展示乌江这条亿万年生生不息的深邃幽远的大山中的江;乌江这条孕育了伟大的贵州各民族的大江;乌江这条蕴涵着丰厚的夜郎历史文化的大江;乌江这条充满了新时代新贵州活力的大江。
江山如画,企业家和媒体人“赞美”、“依恋”乌江,就从足下开始,追寻乌江这古老的中华长江文明之源。
从乌江北源源头龙井开始,将由中国智慧企业和媒体人联合走访的《发现乌江》将完整地记录和观察这条中华民族生命之江的历史—— 亿万年沧海桑田;五千年文明变迁;乌江的波澜画卷,惊心动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才看江南稻谷,又观可乐日出,何处望夜郎,满眼风光樱桃浪。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俱往矣,不尽乌江滚滚流。兴业初试茅,梦怅江南恨未休。夜郎烽争,起宏图。后起乌江谁敌手?夜郎当自大, 敞门世界游!树上核桃轻落下,不尽乌江滚滚来。阿西里西唱响后,历史文化变成楼。”
朋友,风吹浪打,惊涛拍岸,卷起几多雪,那就是乌江、乌江、乌江!中国人的乌江!
( 文/ 熊鹏威、徐彬云、刘世艳)
相关文章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宁波市新宁波人服务中心增添合伙人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武汉新市民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武汉新市民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2、本网凡注明“来源:×××(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政府链接
- logo链接
邮箱:932449293@qq.com whxsmw@126.com 联系电话:18827381718 027-8816 6299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本网管理员取得联系,本网将及时予以处理。
鄂ICP备17001920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98号 建议使用360、火狐、谷歌、IE浏览器以及1024X726像素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