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湖北省“无废城市”建设优秀案例名单
排名 |
地市 |
案例名称 |
类型 |
典型做法 |
1 |
宜昌市 |
磷石膏污染治理的宜昌经验——全链条控制与资源化利用的策略与实践 |
一般工业固废 |
按照“前端减量、中端提级、末端应用、全程治理”要求,探索出符合宜昌实际的磷石膏全链条综合治理新模式,2023年综合利用率71.6%,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1.构建技术标准体系。聚焦磷石膏规模化消纳技术攻关,制定《磷石膏及其综合利用产品质量要求》《磷石膏道路基层材料应用技术规范(试行)》和《石膏基自流平砂浆应用技术规程》等标准规范。同时加快创新主体培育,宜昌市磷资源循环利用重点实验室被认定绿色低碳领域科技创新平台。 2.拓展规模利用市场渠道。依托湖北三峡实验室,开发推广10大类35种磷石膏建材新产品。发布“宜材宜用”绿色建材信息服务平台,仅2023年全市建筑领域消耗磷石膏超110万吨。 3.加大配套政策支持力度。采用磷矿开采奖励指标措施,鼓励企业加强磷石膏综合利用,支持符合条件的磷石膏综合类用项目用地。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力度,8个磷石膏项目获中央、省预算内资金支持1.2亿元,2023年度18个项目成功申报省级磷石膏综合治理专项,2024年17个项目列入省级磷石膏治理专项支持项目名单。 4.高规格开展宣传推广。第三届中国磷资源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高峰论坛、第十六届全国石膏技术交流大会等多项全国性大会在宜昌成功召开,宜昌对磷石膏全链条污染治理做相关宣介,其经验和做法受到行业关注和认可。 |
2 |
黄石市 |
中化学大江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固体废物利用行业厂内+厂外双循环 |
一般工业固废 危险废物 |
致力于工业固废、危险废物利用,探索形成工业固体废物利用行业厂内+厂外双循环模式。 1.精准对接铜冶炼企业,以冶炼炉渣为原料,提取铜精矿返回铜冶炼企业作为冶炼原料,含铁尾砂送往建材行业利用,实现资源厂外循环、吃干榨净。每年可处理铜冶炼炉渣120万吨。 2.持续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以铜冶炼白烟尘为原料,采用湿法工艺进行回收利用,年产七水硫酸锌2.5万吨,浸出渣经火法回收利用,年产铅铋合金8500吨,粗氧化锡600吨,冰铜3500吨,实现资源厂内循环、高效利用。 3.出台固废领域地方标准《铜冶炼白烟尘综合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将全流程利用铜冶炼白烟尘工艺制度化、标准化。 4.2023年铅回收率≥88%、锌回收率≥90%、铜回收率≥85%,远高于同行资源化利用水平,焦炭使用量同比减少357吨,减排二氧化碳1021.16吨。 |
3 |
潜江市 |
科技助力生态种养 绘出“无废农业”好“丰”景——潜江市构筑小龙虾全产业链绿色协同发展新模式 |
农业废弃物 |
优化养殖模式,推动农旅融合,将“无废城市”建设与小龙虾产业绿色发展相结合,探索形成“无废产业链”绿色协同发展模式。 1.依托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探索虾稻鳝等立体种养模式,创新“虾稻共作+虾稻连作”复合模式,获评2023年省乡村振兴实用技术大赛一等奖和全国优秀三新科技成果。 2.依托全国唯一淡水甲壳素精深加工基地,探索废弃虾壳在保健食品、化妆品、医药品等领域发展,年处理能力达15万吨,基本实现加工废弃物全量利用。 3.开展养殖污染治理,3000亩养殖尾水达标排放,10500亩养殖虾稻田进行标准化改造,抗生素类药物使用同比减少10%以上。 4.布局1850亩综合性农旅融合项目,实现文旅、农旅深度融合发展,2024年上半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450万人次。 |
4 |
武汉市 |
聚焦激活无废“小细胞” 驱动绿色共富“大循环”——武汉盛璟阳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
建筑垃圾 |
作为武汉市建筑固体废物再生产品示范企业,已形成“拆除-处置-销售-应用”全链条服务能力。 1.以沥青混凝土路面铣刨料、改建工程废弃混凝土块、废弃水泥砖、大理石块料等为主要原材料,产出多种型号的再生骨料水泥稳定碎石、再生骨料实心砖、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RAP热再生沥青混凝土、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等绿色建材。年资源化利用建筑弃料量能力可达120万吨,碳排放降低约30%。 2.改良自动化中央控制系统,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提升至95%,,温室气体排放量由190kg/t降低为140kg/t,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自主设计污水处理系统,通过污水循环、沉淀抽取降低污水浓度,实现废水循环利用。每年处理污水达3.5万余吨,处理利用废弃泥浆6000余吨。 3.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强化基础数据维护、设施互联、报警处理,提升实时监控和预警防范,实现建筑垃圾全链条数智化管理。运用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业务线上化,节约人力成本、管理成本20%以上,进一步提升工效,实现无人化治理。 4..2022年获“三星绿色生产”认证及国家“三星绿色建材”认证。 |
5 |
鄂州市 |
聚焦鄂州特色 高标准推进邮政快递行业绿色发展 |
生活源固体废物 |
发挥鄂州“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创建、鄂州花湖机场枢纽绿色示范遇特色优势,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绿色邮政快递项目。 1. 实施“绿色分拨”“绿色网点”创建工程,截至2023年底,建设了标准化绿色分拨中心6个、绿色网点100个,有效带动了行业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 2. 以快递包装为突破口,通过深入开展邮政快递业过度包装和随意包装专项整治以及推广应用可循环快递包装,有效减少包装废弃物产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全市邮政快递行业,采购使用符合标准的包装材料比例达到96%,规范包装操作比例达到95%,电商不再二次包装平均占比 96%,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 3. 发挥花湖机场在邮政快递行业绿色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充分融入绿色设计理念,加大绿色运营投入力度,广泛应用绿色可循环产品、智慧能源管控平台及新能源车辆等先进技术设备。机场铺设超10万平米光伏面板,可实现碳减排2639吨/年,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超25%,年减碳超2.6万吨。 |
6 |
武汉市 |
加强一般工业固废利用处置,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
一般工业固废 监管体系 |
推进建设区域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进一步规范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已形成超大城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的 “武汉模式”。 1. 多方位加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聚焦钢铁、电力、建材、汽车、食品等重点行业,组织推动重点企业实施资源利用效率对标和提标改造,加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推动重点行业资源利用效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近年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利用处置率稳定达到99%以上,钢渣、炉渣、粉煤灰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保持全量综合利用。 2.有效降低一般工业固废及贮存量。开展历史遗留固体废物点位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堆场的全面摸排,对发现的问题点位和堆场逐个进行整治,加强监管,加快固废消纳,减少年度贮存量。 3.推动一般工业固废处置中心建设。青山、经开、东西湖区推进建设区域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中心,补齐固体废物处置能力短板,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非法倾倒现象大为减少。 4. 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基础研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共19项,征集遴选13项固体废物相关先进适用技术收录于《2023年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先进适用技术指导目录》。 |
7 |
十堰市 |
竹溪县龙王河小流域(小南沟段):铸就多维度融合无废流域新典范 |
无废流域 (流域综合治理) |
依托小流域综合治理,总结小南沟省级共同缔造试点经验,打造多维度融合无废流域。 1.龙王河流域引入中观生物肥业回收秸秆发展有机肥产业,采用生物发酵技术将畜禽粪便转化有机肥,探索沼气发电项目,建设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中心。沿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2%,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 2.建设污水主支管网40余公里,将沿线集中村落生活污水接入污水主管网,实现各类农户污水收集全覆盖,建制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6%以上,生活垃圾分类全面推行; 3.实施18.3公里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保障河流生态流量。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占比21%。 |
8 |
孝感市 |
孝感静脉产业园为城市固废治理提供样板,助力打造“无废城市”新典范 |
五废共治 |
依托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实现多种固废全处理,达到“固废循环利用、污染集中控制、园区统一监管”的目标。 1.项目总投资18.23亿元,以垃圾焚烧发电为主,配套处理建筑垃圾、市政污泥、餐厨垃圾、危险废物、焚烧飞灰、医疗废物等多种固废,形成由源头到终端的生活源固体废物全过程处理产业链,实现城区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最大限度减少固体废物填埋量; 2.打造环保科普基地,通过“项目+展馆”的形式,群众可以近距离参观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过程。2021年至今,产业园共接待社会各界近15000人次,年接待量约5000人次,赋能生态环境教育。 3.静脉产业园协同处置多种固废的集中处置模式不仅解决了土地资源紧张的难点问题,还有效破解了邻避效应。 |
9 |
襄阳市 |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助推“无废城市”建设 |
绿色金融 |
构建政银企对接长效机制,加强市场化投融资机制和商业模式探索,持续提升对“无废城市”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截止目前,已累计发放贷款18.25亿元。 1. 助力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项目,推动大宗工业固废贮存处置总量趋零增长。南漳农商行以“排污权+抵押”方式向华邦保和有限公司发放2000万元贷款,支持磷石膏项目建成投产,全面提升磷石膏综合利用率。 2.助力建设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农业银行襄阳分行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分别向骆驼蓄电池、三环车桥、三环锻、新金洋投放6.5亿元、1.2亿元、1亿元、0.5亿元支持建设再生铅产业链、废旧钢铁产业链、再生铝产业链、再生塑料产业链等。兴业银行襄阳分行基于绿色融资企业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向中再生襄阳循环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投放0.29亿元,支持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治污一体化平台。 3.助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和矿山治理修复。汉口银行襄阳分行以“绿色项目财政贴息”向汉江城建集团有限公司投放1.45亿元,支持开展建筑新材料的研发生产。湖北银行襄阳分行以“城投担保”方式先后向湖北国鑫矿业有限公司、枣阳市恒实矿业有限公司投放3.8亿元、3亿元支持矿山生态修复。 4.助力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体系全覆盖。浦发银行襄阳分行以危废处理量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向湖北中油优艺环保科技投放0.3亿元支持医疗废物处理处置,可实现全市定点诊疗医院和集中医学观察点产生医疗废物收运、处置日产日清。 |
10 |
武汉市 |
武汉动力电池再生技术有限公司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
技术体系 |
针对退役动力电池拆解设备自动化程度低、材料回收率低、回收纯度不高、工艺流程长、二次污染大等问题,开展全流程技术创新与升级,构建废旧电池的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回收利用的绿色供应链模式。 1.创新梯次利用。掌握动力电池老化机理研究、快速分选、寿命预测和多维场景梯次利用等关键技术,已完成59种规格电池包数据模型。将可利用的电池拆分、修复或重组为梯次产品,缓解回收压力。针对部分拆解难度高的动力电池结构类型,创造性研发了CTP数字化除胶产线,目前可处理退役动力电池包型号70余种、胶黏剂8种,开发解胶剂6种,除胶率100%。 2.实现高效再生利用。通过可兼容连续放电技术、可控氧含量精细化分选技术、低温干燥回收隔膜技术、电磁感应强化活性材料精准分离技术、正负极磁-浮联合分离纯化以及负极石墨的高值资源化技术等的研究开发,实现废旧动力电池中各组分的高效回收。磷酸铁锂黑粉全浸出沉铁后提锂,锂浸出率大于99%,镍钴锰金属回收率大于99%,铁磷回收率大于95%,纯度大于99.6%,报废负极片石墨的精制修复再生,回收利用率大于95%。 3.数字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回收-运输-仓储-拆解-制造-产品溯源”,实现退役动力电池来源可溯、去向可追、节点可控。 |
相关文章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武汉新市民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武汉新市民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2、本网凡注明“来源:×××(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邮箱:932449293@qq.com whxsmw@126.com 联系电话:18827381718 027-8816 6299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本网管理员取得联系,本网将及时予以处理。
鄂ICP备17001920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98号 建议使用360、火狐、谷歌、IE浏览器以及1024X726像素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