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市民网欢迎您!   大楚资讯网
微信
腾讯微博
QQ
新浪微博 新浪博客 微店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产经新闻 > 产经新动向 >
中央七部门发文加强政策扶持——健全创业支持体系
时间:2025-03-25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敖蓉  点击: 次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创业支持体系提升创业质量的意见》,提出着力构建“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孵化、创业活动”四创联动的支持体系,分型分类提供创业支持保障,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业政策持续完善,创业服务持续优化,创业氛围日益浓郁,经营主体发育迅速。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经营主体发展质量稳中有升,登记在册经营主体1.89亿户,比2023年底增长3.1%;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办涉税个体工商户721.6万户,同比增长17.4%。

创业是就业之源。有研究发现,如果成功设立一家个体工商户,平均每户能够吸纳3个至5个人就业;如果成功创办一家私营企业,那么平均每户吸纳就业的人数将上升到10个至12个人。“创业活动催生了大量新增经营主体的同时,已成为稳定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法宝。”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李长安介绍,我国劳动者自主创业主要集中在民营经济和个体经济领域。目前全部经营主体中,民营企业数量超过5700万户,占企业总量接近92%,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个体工商户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支撑了近3亿人就业。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认为,构建创业支持体系,既需要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提供硬支持,也需要以法治平衡风险包容与责任边界,让企业家精神真正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专精特新企业被视为中小企业的“领头雁”,如何在中小企业中飞跃出更多“领头雁”?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建议,集聚政产学研各方合力,在加大政策供给、丰富金融支持、整合技术资源、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不断加强创业创新扶持,解决创业者面临的各类实际问题,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此次《意见》聚焦不同业态创业者不同阶段的创业需求,明确面向初创期、成长期创业者,开展改善企业、扩大企业等基础培训,拓展经营管理、增长战略等延伸培训。围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银发经济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开发特色培训项目,提升创业者能力素质。

创业质量是衡量创业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包含了创业率、创业成功率、创业群体素质和创业层次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李长安介绍,从实际情况看,我国创业质量有了一定提高,但仍存在不少差距和短板,比如,创业项目同质化较高,市场竞争激烈,创业成功率和可持续性有待提升;支持创业的政策服务有待加强,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和保障制度有待完善。“必须从创建促进创业的体制机制着手,消除阻碍创业活动、影响创业质量的各种因素,激发劳动者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意见》提出,推行重点项目跟踪扶持孵化模式,在一定周期内给予“跟踪陪跑”帮扶。近日,山东省人社厅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创新推出“创梦护航”创业陪跑工作机制。山东将通过打造陪跑空间、遴选陪跑项目、组建陪跑队伍、提供陪跑赋能、畅通陪跑渠道5项措施,为创业者提供从“初创萌芽”到“枝繁叶茂”的全链条支持。

山东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创业陪跑不是“代替跑”“背着跑”,而是“并肩跑”“提速跑”。创业陪跑工作机制的建立,是山东创新探索创业服务新路径的重要实践。据介绍,山东将聚焦全省“十强”产业、新质生产力领域以及高校毕业生、返乡入乡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广泛摸排遴选一批处于种子期、初创期且市场前景广阔、带动就业效果显著的创业项目,纳入“金种子”陪跑计划。按照“一项目一建档”原则,为每个项目建立专属陪跑档案,量身定制陪跑计划,动态更新信息,及时调整服务策略。(敖蓉) 

相关文章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武汉新市民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武汉新市民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2、本网凡注明“来源:×××(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特邀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为常年法律顾问
邮箱:932449293@qq.com whxsmw@126.com 联系电话:18827381718 027-8816 6299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本网管理员取得联系,本网将及时予以处理。
鄂ICP备17001920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98号 建议使用360、火狐、谷歌、IE浏览器以及1024X726像素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