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市民网欢迎您!   大楚资讯联播网
微信
腾讯微博
QQ
新浪微博 新浪博客 微店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产经新闻 > 创业新政 >
功能区引领武汉新动能 三大新兴产业底定城市转型
时间:2016-11-30   来源:未知   作者:demo1  点击: 次

武汉新市民网讯:下月初,代表我国存储芯片参与全球竞争的长江存储公司,即将在东湖高新区动工。20多天前,国家自动驾驶“智慧小镇”示范区在武汉开发区落地。

  中国经济新常态步入第三年,武汉新兴产业的蓬勃热力引人瞩目:我国首个商用量子通信城域网在汉布局,建设8年的光谷生物城企业总收入迈过千亿大关,中央媒体“中国制造2025调研行”聚焦武汉……

  以东湖高新区、武汉开发区、武汉化工区等为代表的功能区,咬定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最前沿,聚焦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探求体制机制的创新改革,锻造经济新动能,为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引领性驱动力。


  从钢时代到硅时代,谋划经济新动能

  一座城市的发展及自我更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其产业升级转化的能力之上。

  东湖高新区和武汉开发区,一直承载着武汉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的当下现实和未来梦想,在新的“大光谷、大车都、大临空、大临港”的武汉工业版图中,两大功能区是中流砥柱,更是开疆辟土的先头部队。

  坚定创新、开放双轮驱动的东湖高新区,培育创新生态,集聚创新企业。五年来,企业总收入年均增长25%,去年跨越万亿大关,较2010年足足翻了三倍有余。

  稳住城市经济增长底盘的武汉开发区,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成为我国汽车产业聚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去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四分之一,有力充当武汉市经济增长主引擎。

  以乙烯项目为核心建立石化产业体系的武汉化工区,今年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45亿元,比2012年增长近62倍,成为中国石化产业园区20强之一。

  工业倍增,产业转型,不仅应急,更要谋远。

  投资240亿美元的国家存储器基地落地光谷,刷新湖北产业投资额新纪录,聚焦信息时代的“粮食”芯片,武汉实现从“钢产量”到“硅含量”的工业底色重大转变。

  投资160亿元的华星光电,连同武汉天马,一再打破中小尺寸显示屏的投产纪录、建设纪录,产线世代形成引领,可折叠屏、柔性屏等技术紧盯未来。联想、摩托罗拉等手机终端产品,成为“武汉造”走向全球。从芯到屏,再到智能终端,信息产业新动能闭环成型,万亿级产业集群在光谷呼之欲出。

  建设8年的光谷生物城,今年企业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作为全国26个国际级生物产业基地的后来者,综合实力跃升全国第二。在武汉,生命健康这一战略新兴产业,通过二妃山下的产业之变,正在向支柱产业攀升。

  “十二五”期间,东湖高新区引进100亿元以上项目5个,50亿元及以上项目14个,除了华星光电、武汉天马、联想,还有华为、奇宏、国药、华大基因、辉瑞等一批重大项目,全部接入新兴产业链条。

  武汉开发区在实现200万辆整车产销目标的同时,引进国际国内知名零部件企业,补充发动机、变速箱、通讯导航等缺失或薄弱环节,提高汽车零整比。谋划成立国家级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轻量材料共性技术研发基地,推动开发区实现由“制造”向“智造”升级,占领价值链中高端。 
       综合试验区,引领体制机制创新

  创新就是闯字当头。近年来,武汉承担多项改革试点,逐渐从涉及具体工作层面的专项型改革试点,向承担国家战略的综合型改革试点转变。

  去年,武汉入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成为国内首个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今年,以武汉片区为主体的湖北自贸区正式获批。

  众多创新试验落户武汉,正是因为有了东湖高新区、武汉开发区等国家级开发区的创新引领。

  东湖高新区作为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充分发挥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在全面创新改革、科技金融改革、湖北自贸区申报等创新试验中,既是试验田,也是播种机。

  东湖高新区探索的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上的突破,引领全国。2012年,武汉“黄金十条”将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解放出来。2014年,“光谷创业十条”出炉,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和社会创业活力。去年,《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颁布实施,这一“光谷基本法”更进一步固化了30年改革创新的政策措施,以法规形式保护改革者、激励创新者。

  申报湖北自贸区,先行先试的试验田就放在东湖高新区。在这一工作推动下,东湖高新区改革力度空前,“先照后证”改革中,146项前置审批事项全部改为后置审批,仅保留11项前置审批,改革力度全国领先。

  两大开发区也是武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先行者。武汉开发区成立全市第一家行政审批局,区级行政审批事项由改革前的268项缩减为159项,减少40%,实现“一个图章管审批”。东湖高新区成立政务服务局,把管委会9个职能部门的86项审批事项统一归口到1个局,26枚印章变成1个章。全市国税、地税、人社等5个分局将审批职能归并整合,成立审批科,整建制进驻光谷公共服务中心。

  光谷的政务服务更率先触网,推出“政务淘宝”,86项行政许可类审批事项中,12项可直接在网上办理,74项可网上预约办理、现场确认,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探索“三生融合”,践行发展新理念

  全球产业创新的竞争,最终就是人才和资源集聚的比拼。建设智慧、生态、宜居的硬环境,提供全球一流的营商、服务、文化软环境,方能实现产业和城市的持续发展。

  大光谷“一路向东”,产业和城市都随之“生长”,大量高科技人才聚集,居住生活人群急剧增加,仅今年前三季度,该区就新增社保人数11.96万。在光谷,建设小学的速度,正在全力追赶小学生的就读需求。

  集聚光谷的人们,不仅在此奋斗,更在此安居。5年来,东湖高新区城建投入,从2010年的123.6亿元增至去年的267亿元,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从2010年4.94亿元增至19.74亿元,五年翻了4倍。

  东湖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搬迁;长江大道、雄楚大街、光谷大道加快快速化改造;武汉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光谷广场综合体工程、有轨电车T1、T2示范线、光谷火车站等多个工程同时建设;光谷国际网球中心惊艳亮相,光谷外国语学校开学招生,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开诊……光谷的工作生活环境越来越有国际范儿,生活在光谷的便捷程度、高端品质迅速提升。

  大车都“文化补课”“生态加码”,告别“工业孤岛”,城市功能品质大幅提升。2011年,开发区经济发展很快,但文化设施奇缺。区内出行、购物、娱乐及孩子上学等,都未能得到妥善解决——人在开发区工作,居住、休闲和消费却在别处;这里买不到报纸,买本书得跑到20多里外的新华书店。

  这几年,武汉开发区投入巨资,大手笔建设城市配套设施,如商圈、国际学校图书馆、美术馆等,实现“产城一体化”,打造生产、生活、生态协同发展的宜居新城。

  近年来,武汉开发区已聚集18万产业工人以及大量企业家和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去年春天,集群艺馆、美术馆、图书馆于一体的武汉开发区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在汤湖之畔正式启用,免费向市民开放,这座幽静雅致的园林式公共文化园地,让居民在家门口看戏、看画展、上图书馆的梦想成为现实。(完)编辑:韩天宇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武汉新市民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武汉新市民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2、本网凡注明“来源:×××(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特邀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为常年法律顾问
邮箱:932449293@qq.com whxsmw@126.com 联系电话:18827381718 027-8816 6299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本网管理员取得联系,本网将及时予以处理。
鄂ICP备202102184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98号 建议使用360、火狐、谷歌、IE浏览器以及1024X726像素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