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点:
摘要:
- 身着庄重的商代服饰却调皮眨眼,日前,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公布了官方吉祥物“”。博物院工作人员介绍,这只寓意着“守护”与“传承”的萌狗,原型为遗址公园看门守院的小狗“虎
身着庄重的商代服饰却调皮眨眼,日前,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公布了官方吉祥物“ ”。博物院工作人员介绍,这只寓意着“守护”与“传承”的萌狗,原型为遗址公园看门守院的小狗“虎子”。
选狗作吉祥物有特殊意义
盘龙城遗址是长江流域已知布局最清楚、遗迹最丰富的一处商代前期城址,距今已有3500年历史,是武汉城市之根。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武汉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面积4.22平方公里,预计将在今年正式开放。
据介绍,选择狗作为吉祥物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盘龙城遗址是商代城址,狗在商代人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商朝人认为狗有守卫墓主、正方位、通神灵之用,墓葬中常见殉狗现象;二是狗代表着“守护”精神,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文化守护队伍;三是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将在今年正式开放,适逢狗年,有纪念意义。
“尨尨”原型是博物院内的看门狗之一“虎子”。“尨尨”形象设计者阿三,曾出版漫画集《考古入坑指南》,她表示,接到设计任务后,见到院内的“虎子”就“灵光一现、几笔而成”,修改数月后便有了如今的“尨尨”。
不到一岁的“虎子”聪明活泼,是盘龙城工作人员的“团宠”,研究部小哥、保安大叔都对它照顾有加,它也特别喜欢与人亲近,武汉大学考古专家张昌平每次来,准会被它咬住裤脚不放。
“虎子”还是一只“好学”狗狗,每次院里开会,不论是博物馆展陈、遗址保护,还是考古发掘会议,它都积极到场。而到了夜间,它与“小灰”“小黑”“大黄”等共同组成盘龙城安防狗队,协助保安警惕地守护这一方天地。
“尨尨”十余个造型都有讲究
据了解,目前“尨尨”已经推出了十余个造型。其中,基础款的“尨尨”是一只活泼可爱的商代狗,它身着简易版商代贵族服饰,黄色的衣装象征着黄河以及中原地区商文化,蓝色衣衽和腰带象征长江和武汉地区商文化;衣服上的纹饰是回纹,来自在盘龙城出土的“粗腰镂空青铜觚”;腰前悬挂的红色蔽膝上的纹饰,则来自在盘龙城出土的“兽面饰”。
此外,“尨尨”还有可爱的饮酒造型、盛水造型、安全员造型、博士造型、大玉戈造型、青铜钺造型等。
网友质疑“尨”字太生僻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吉祥物为何取名“尨尨”?它研究该怎么读?有网友质疑“尨尨”之名太晦涩难懂、不利于宣传。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工作人员解释,“尨”字最大的特点是多音多义:读作“máng”,泛指狗的意思,而吉祥物正是一只萌萌的中华田园犬;读作“méng”,指蓬乱的样子,道出了吉祥物尨茸可爱的样子;读作“lóng”,和“龙”同义,与盘龙城的“龙”相呼应;读作“páng”,通“庞”,寓指盘龙城商文化乃至中华文明之蕴广含深。最终,经过比对,他们从4个读音中选择了比较琅琅上口的“máng”。
记者看到,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的官微上,网友“阿帕奇”留言认为吉祥物的起名应该通俗易懂,过度追求文化内涵可能丧失了其作为吉祥物的本质。比如北京故宫吉祥物“龙壮壮”和“凤美美”,其形象原型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龙凤;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吉祥物“西西”,是龙九子之一赑屃“屃”的谐音;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吉祥物,是以唐三彩女立俑为原型的“唐美丽”……
对此,博物院工作人员回应称,不应该因为有的字对大众而言显得生僻就放弃,一些文字不应该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就如现在人们到博物馆参观,看的也是已消失在现实生活中的古人之物。相信通过介绍推广,大家能理解接受。
记者冯爱华 通讯员宋若虹
“尨尨”设计者阿三 考古圈还有很多“二次元”
吉祥物“ ”的创作者阿三,曾以一本《考古入坑指南》漫画集,在考古圈掀起一股热潮。16日,阿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考古专业学生,她希望让公众真正了解什么是考古;对用画画推广考古,她认为,对比那些圈内“大神”,自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5岁的阿三本名李子一,河南人,本科就读于郑州大学考古系,硕士就读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考古系。2014年起,她在微博上用漫画记录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圈粉无数。去年,这些漫画集结成《考古入坑指南》出版,广受圈内好评。她和同学共同设计的微信表情包《疯狂的甲骨文》,下载量超过12万,发送量超过100万。
对于普及考古知识,阿三认为自己与同龄人中的“大神”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北大考古系学生奚牧凉做了一个微信公众号“挖啥呢”普及考古知识,并获得了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公众考古奖提名奖;社科院考古所学生孙晓彤成立北山小分队,瞄准手机终端和车载广播,自制广播剧《殷墟》;首师大考古系学生申珅自己设计了考古小课程,“圈粉”了很多中学生……阿三一一数来。
未来有很多可能,阿三表示,不一定继续画画,但普及考古会一直做下去。(完)
(编辑:张喜梅)
相关文章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武汉新市民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武汉新市民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2、本网凡注明“来源:×××(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特邀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为常年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8827381718 027-8816 7892
武汉新市民网总群 42088912 通讯员群 285233922 创业者群 203646181 文学群 54177794 打工者群 263038876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本网管理员取得联系,本网将及时予以处理。
邮箱:932449293@qq.com whxsmw@126.com 建议使用360、火狐、谷歌、IE浏览器以及1024X726像素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