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市民网讯,据中国网消息:近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新高考高峰论坛上发表名为《新高考改革政策走向分析》的主题报告。他表示,高考改革不只是教育部的事,高考招生关系到每一个人,每个人都要负起自己的责任。
以下是报告全文:
各位朋友下午好,高考的问题讲了很多年了,高考改革也讲了很多年了,我今天就讲一下高考改革的现状和它的政策走向。
国务院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来的时候,把其中一个最关键的点——“招考分离”抽掉了。国务院的《实施意见》也加了一部分内容,主要就是要尽可能地统一命题,减少加分,规范加分。
我们讲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它瞄准几个关键点,第一个谁来改革,高考的改革到底是少数人去改,还是大家都参与改,这是一个很关键的议题。我主张大家都参与改,包括今天在座的,还包括我们的考生、家长。
第二个明确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个问题从1982年提出要高考改革的时候,到现在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看法。应该说中共中央的决定和国务院的意见只采取了其中一种观点,一种看法。还有目标是什么,路径是什么,我们高考改革也是只选择了其中一个。
高考招生制度现状如果是用一个很简单的词来表示,就是迈步,迈出了改革的步子。我们1982年开始就提出要改革高考,但是长期以来,我们都是零打碎敲地改,包括春季招生。这一次相对来说是比较整体性的,比较系统性的一次改革。基本的时间节点就是2020年,新的高考这种体系将全面建立。
新旧高考的差异在哪里?高校招生、学生成长、社会公平这三个因素的价值定位发生变化了。
考试分数在升学上面的效价降低了。原来是完全凭分数说了算,但是现在不光是分数,还要看综合素质评价。那么这就强调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强调了综合素质、综合评价,包括学生的选择,高校的选择。这些事实上都决定了原来那个仅仅看分数的高考是旧高考,现在我们新高考的一个关键性的新的点,在于不仅仅看分数。
我记得我高考的时候,考场上有一幅标语,“站出来让祖国挑选”,可以说旧的高考主要是从高校挑选学生的角度考虑,把这个放在最高的位置。新的高考有一点变动,就是把学生的成长的位置放在最高。
所以这些年除了我们高考改革的一些措施,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市的考试区分度降低了,这几年题出得越来越容易,北京的考生都能考高分,高校挑他的学生时候,门槛降低了。对于高校选择学生的这个价值放低了,而对于学生成长发展这个价值放高了。
同时还有一个因素,社会公平。这些年更为强调公平,这三个因素同时在考虑,而在过去我们可能主要是考虑其中高校选拔学生一个因素,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浙江第一轮高考改革试点完成后,又做了一些调整。这次调整之前来征求我的意见,我给他的基本评价是中规中矩地先行先试。他们不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改革,而是在一定程度上要符合国务院的意见,按照国务院的意见来实施,不像当初小岗村的改革。在依照国务院《意见》这一点上是中规中矩的。所谓讲先行先试,在这种改革当中,他先走一步了,先试探一下。
浙江高考改革比较有亮点的是三位一体,它强调了多个主体在这个高考招生当中都发挥一定的作用,不仅仅是考试分数,不仅仅是招生办,高校和中学都能够有一定的发挥作用的空间。
改革要让考试精简,而不是越来越复杂。同时,浙江高考改革也有一些问题,最大的缺陷就是把考试招生部门设计成了一个全能的机构,我想怎么弄就怎么弄。我有一次到浙江一所学校,问校长学生选课怎么选,校长说就依据学生前一次考试的成绩让学生选,哪一门考得高就选哪一门。这样科学不科学?这样肯定不科学。招生部门说要规范中学选课,但是这样一来,校长就可以规范中学的选课,老师还不能提意见。
怎么能兼顾到所有教师对学生选课产生影响呢?很难做到,这就导致改革目标太分散,这个也想弄,那个也想弄。实际上这种改革最关键的是要找到一个机制,在这个机制上找到一个关键点,这个关键点上改了以后,相应的其他方面就自然地改了。建立机制,这是最关键的。
如果说浙江考试改革还有一些问题,那么浙江本身的方案就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但是更主要的还是整体的体制和机制障碍。所以我们讲高考改革的调整完善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在座的各位不要期待高考改革一年两年就能改好,这个调整应该是在不断地进行,有多长时间呢?乐观的看法是,最近十年一直都要不断地调整。
2014年方案出来的时候,我接受搜狐采访的时候说了“四个不”,“不完整、操作性不强,稳定性不强,不专业”,当时很多人很吃惊。(完)
(编辑:李远洋)
严正声明:
1、本网所有转载文章和图片均旨在为网民朋友传递更多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权益人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2、在本网所发稿件凡涉及经济类的信息,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各位网友一定仔细辨别真伪,以免上当受骗。
3、本网原创稿件欢迎转载,同时请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及作者。
4、擅自使用武汉新市民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武汉新市民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5、本网站如因系统维护或升级而需暂停服务时,将事先公告。若因线路及非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文章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武汉新市民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武汉新市民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2、本网凡注明“来源:×××(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邮箱:932449293@qq.com whxsmw@126.com 联系电话:18827381718 027-8816 6299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本网管理员取得联系,本网将及时予以处理。
鄂ICP备202102184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98号 建议使用360、火狐、谷歌、IE浏览器以及1024X726像素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