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市民网欢迎您!   大楚资讯联播网
微信
腾讯微博
QQ
新浪微博 新浪博客 微店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园地 > 文化广场 >
《点赞中国梦——笔尖下的伟大中国》走进古韵夜郎系列报道
时间:2017-09-02   来源:武汉新市民网   作者:网络  点击: 次

 中国大河风暴•夜郎马帮走丝路报道组 李才武


就如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并没有记录下汉武开疆辟南丝路,历史总会有些让人遗憾的看点。几乎走遍祖国山川河谷,以“西望有山生死共,东瞻无侣去来难”概括一生的著名旅游家徐霞客游历了南、北盘江(夜郎之母牂柯江)后,却疏漏了盘江的一同源姊妹——集夜郎古韵水魂于一身的牛栏江。但是,随着我们中国大河风暴•夜郎马帮走丝路报道组重新走进云贵高原的乌蒙深处,牛栏江,这条古夜郎柯倮洛姆这个西南地区的中央大城达海通江的重要节点之河的地位,已揭开古韵夜郎两千多年来的神秘面纱。为彝文古籍所记载的可倮洛姆(中央大城),就是今含赫章可乐一带至可渡河、牛栏江及乌江南北源地区、横江河谷地带的古夜郎时期的西南地区特大城市。

而牛栏江应为古夜郎时期西南地区勒波洛姆(昆明)与夜郎古国柯倮洛姆这个西南地区中央大城的界河。是中国大河风暴•夜郎马帮走丝路报道组的最新发现。

牛栏江天地为栏       古韵水魂掩千古夜郎神韵

当年草海群峰先生在用脚步丈量牛栏江的凶险时,这样写道:牛栏江,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在它即将呈现在眼前的时刻,我们已感受到它涌过心底的那种分量了!

牛栏江,“它的确像一头野性的牛,人们慑于那暴躁的脾气,都不轻易接近它,并小心地回避它。久而久之,在它身上便笼罩着一层光怪陆离的色彩。翻开史籍,前人对它的记载也少得可怜。《大定府志》写道:“牛栏江,一曰车洪江,即《汉书》收靡县南山腊谷之涂水也。”《威宁县志》则说:“牛栏江,古涂水,源于云南寻甸……此江水量最大,两山紧束,水流激疾,不利行舟。除支流外,江岸始无一居人。”

它甚至躲过了地理学家徐霞客的眼睛。

牛11.jpg

牛栏江河谷耕地,挂在陡坡上。前沿时报记者  刘世艳摄

可以这样设想:一头天地为栏的公牛,楞眉竖眼,撞破牛栏,尥起蹶子扬长而去,给我们留下的是震撼和惊悸……1991年,刘群峰先生以他的名著《牛栏江纪行》,同样为我们留下了震撼和惊悸!

牛栏江的夜郎古韵和水魂,甚至躲过了当时在贵州省毕节地区最为有名的新闻记者刘群峰的笔尖。

牛栏江,这条充满了夜郎古韵的在贵州威宁唯以以河的身份号称江的云贵界河,它实在太蛮荒味了。同为云贵两省的“死角”,牛栏江左边的滇东北与右侧的黔西北,共同组成有名的乌蒙连片贫困区。在这里,牛栏江河谷地带,既是著名的“威宁黄梨”的故乡,同时也是那神秘的牛栏江再生橘的故乡。它还是威宁火腿变身宣威火腿之地。

牛栏江河谷里有山上滚下来的巨石,长成林结仙人桃的那种仙人掌。据说在黑石头街上泼洗脸水,一边泼到珠江,而另一边就泼到长江去了。还有,牛栏江边两岸云贵人家为世世代代的古久姻亲。而江边坚硬的玄武岩被斧砍般整齐地深削,见证野牛般的牛栏江水的千万年功夫。据说牛栏江在云南巧家县和金阳县交界的对坪子街一带流入金沙江,在入口处的江中有一巨石,形状神似水牛,无尾,占河宽三分之一左右。据说水涨多高也不能淹没它,只可从左右而过,牛栏江因此而得名。

而追寻至远,这条发源于彝文古籍所记载的“勒波洛姆”(昆明市)官渡区的以河的身份,而在威宁唯一号称“江”的云贵界河,流经11个县,是古夜郎和古滇国的纽带和血脉。在牛栏江,“过溜”,就是牛栏江这一带血的夜郎古证物中的一个特殊的古证物。

牛2.jpg

牛栏江边的夜郎神果——再生橘,头年生,第二年还可接着吃。李飞琴摄

《大定府志》卷十四载:“威宁州西南至牛栏江一百八十五里与会泽交界”,是作为界河而简要提及的;《威宁县志》除作界河提及外,其余并无更详细记载。古籍描述牛栏江的文字资料实在太少,这大概因其偏僻至极,文人难至。解放后编的《威宁十年》和《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概况》也仅作粗略介绍。以至于1991年,刘群峰先生在其《牛栏江纪行》里这样写道:“至今,牛栏江仍是人迹罕至,固其依旧“童贞”。它究竟是怎样的一条江,仍然是个谜。”

2013年上半年,记者安排好后事,走进牛栏江。2017年上半年,记者再次走进牛栏江,揭开这条滋养了古夜郎和古滇国这两位同源姊妹的生命之河的神秘面纱,再次从灵魂深处为随着采访的深入而渐次暴露出的牛栏江流域的夜郎古韵和水魂而感到震撼和惊悸。

除了牛栏江,大乌撒还有乌江南北源、横江源及横江河谷、可渡河、草海这些夜郎水魂慑人心魄的灵物。据说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六军团从横江河谷跨过牛吃水、兴隆厂······

据说可渡河岸有“可渡八景”:诸葛大营、苦竹盘根、淌米洞、飞虹伫鹤、荷花池、翠屏积雪、观音堂、清水沟。“诸葛大营”传为诸葛亮南征时驻扎处,遗有峰火台;“九虹伫鹤”与“翠屏积雪”两大摩崖传为孔明题写;另有明征南将军傅友德题写的“水流云在”和明指挥李文龙题书的“山高水长”两处摩崖。据说在可渡河北岸的峭壁上,灌木葱绿中裸露出一片白色砂岩,远视,就如“翠屏积雪”,壁旁有潺潺的小溪,溪旁桃树成林,阳春三月,桃花随风飘落溪中,形态优美,可渡河岸的“桃花溪”,是古时文人墨客赏花咏诗的好去处。其他如草海、乌江源、横江源及横江河谷,大乌撒的古韵水魂,难于一一历数。

威宁 古韵神秘的高原明珠

威宁古称乌撒,位于贵州西部,为云贵高原的结合部,既是黔西北的屋脊又是滇东北走廊的交通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文化悠久而厚重。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文化遗存证实(据中水镇吴家大坪考古发掘)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距今约2500至4000年前的“濮”人(今仡佬族和彝族先民),为威宁最古老的居民。其地夏代属梁州,秦汉为夜郎国的一部份,唐初属南诏国。元世祖时内附,属云南;惠宗时改属四川行省。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隶云南布政司,永乐十二年(1414年),改隶贵州都司。隆庆六年(1572年)置乌撒军民府,十六年又改属四川布政司。清康熙五年置威宁府,隶贵州。雍正七年(1729年),降威宁府为州,隶属大定府。民国2年(1913年),改威宁州为威宁县。民国31年(1942年)分置“得胜坡”分县为赫章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4年11月11日成立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区,1955年6月21日改称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至今,隶属贵州省毕节地区行政公署。

古城乌撒卫城 即今威宁县城,已有六百余年历史,始筑于明洪武14年(1381年)12月,建在乌龙箐之背,内有七山、颇据形势。清宋起志记载:“自明设官置卫,东连毕节西抵东川,南宣威而北镇雄,为滇蜀咽喉巨镇。”洪武十四年,傅友德平乌撒,筑城,周围一千八十丈二尺,城基宽二丈,高一丈二尺,门四,城楼四:东曰迎辉,西曰登丰,南曰延薰,北曰毓秀(威宁志稿)。清康熙四年增修,雍正十四年重修(贵州通志)。乾隆二十六年,贵阳府开州知州刘标捐金数百两补修,内外坚固,城楼巍娥。乾隆三十九年知州袁治详请重修。

威宁县城是明乌撒卫和清威宁府、州、县的治所,是六百多年来,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时代变迁,几经战火,新中国成立前,县城称忠义镇,居民约1600余户,东门至西门长 3.3华里,道宽2米;南门至北门长2华里余,道宽2米,全城仅有公园路用块石铺就,其余均为泥土路面。城墙至1958年全部拆除。

城内建有府第衙门,解放后改为县政府招待所,如今之君怡广场。城内设有史目署,学正训导署、巡检司署、总兵署、参将署、副将署、右营游击署、守备署、都司署、右营守备署、学宫、书院等机构,可见当时古城规模之大,机构之全。

timg (4).jpg

中水考古出土文物。网络图

城内建筑多为砖木结构,人字形屋面,雕梁画栋、木格花扇窗。沿街有经营铺面,生产生活用品虽缺而有。城内有杜公馆、聂公馆、蔡公馆、孙公馆、周公馆、郭公馆、李耀家祠堂、蔡标家祠堂及大户人家天井(四合院)等建筑,虽无建造年代可考,但仍依稀可见。

据说草海旧石器文化遗址,位于草海南岸王家院子村北。出土动物化石有腹足类、鲤、剑齿象、马、牛、麂、水鹿、动物新种威宁轴鹿。出土石器44件,其中石核4件,石片8件,工具32件,包括各型刮削器28件,尖状器4件,经发掘考证,确认为旧石器晚期文化遗址。

据说威宁县城的古街古巷,当数江西街一带最为繁华。其余为大十街至东门洞一带商业也较兴隆。县府衙往南下就是小街口了,小街口(今南泉路)以下通南门。据说过去从东门洞往上关岭一带称为“接官街”,凡过往官员来威,地方官吏在此迎候。此外有中山路、复兴路等清未民初的街名。还有挑水巷、奈子巷(今健强路)、当铺巷、洋芋巷、铁匠巷、皮匠巷、游击巷、南顺城、北顺城、北关街、宰羊坡、马坡、新街、小石街等古老的背街小巷。

据说威宁古城(古街古巷)历经战火和人为火灾的劫难。明嘉靖时乌撒进士缪文龙(官至监察御史)其父缪良玉(历官知县)举人出身,居于东门(现市场坝一带),乌撒不戒于火。良玉所居左右廛肆屋庐以百数,皆毁,独所居不被灾,人咸异之。成都杨慎(字升掩,明状元)以谪通其地。为匾其居曰:“瑞室”(《威宁志稿》)。

清道光7年2月,火自城西小石街起,延烧出东门,直至上官顶,数日乃止(《威宁志稿》)。

timg (16).jpg

赫章可乐考古出土文物。网络图

清同治庚午腊月十八,苗民义军从东门进城,沿街放火,焚毁各官署及民房(《威宁志稿》),城中居民生灵涂炭。

卖香桥位于威宁城南,为草海镇六洞辖地,草海的上游,明朝年间,草海水城面积约120余平方公里,从四川入滇经威宁古驿道必过卖香桥,六洞桥。今职校(老二中)所在地原为一个美丽的小岛,四面环水,北面与县城对峙,凤山寺、斗阁庙飞檐翘宇,映入海中,六桥烟柳,百鸟啁啾。每年农历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从十里铺、穿刘家巷、过六洞桥到凤山寺、神仙洞、斗阁庙等敬香的香客首先要在卖香桥上购得香蜡纸烛方去敬香。过去的规划为:卖香桥专卖祭祀品,大马城专卖牲畜,五板桥专卖建筑材料;江西街专卖粮食布匹等。卖香桥为古地名,在明清期间,从大马城到江西街,两桥相连,形成一个水上贸易的繁华区。民国初年,蔡锷将军入川护法,途经威宁,曾在卖香桥北堤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后因故火烧东关,街道几经焚烧,过去的景致已经萧条(据《张氏宗谱》记载)。解放后,草海被放干、人口急剧增长等原因,如今卖香桥在人们的记忆中也只剩一个地名而已。

中55.jpg

威宁中水汉砖。网络图

据说威宁城内外居民的饮用水源,相传有“四大堰塘、八大井”之说。四大堰塘:翠柳塘又名祖师塘,在城内正东皮匠巷内,清光绪乙酉,发现脊(鲫)鱼无数,塘几塞满,一月后忽杳。有“鱼飞东塘”诗以记其事。青蒲塘,在城内东南文昌阁后,明天启壬戍,清同治庚午,两次城陷,死节妇女为此塘独多。绿荫塘在城内正中游击巷内,清总镇唐希顺建“永清亭”于其中,今圯。红蓼塘在城内西北三圣庙右巡道莫(署)(《威宁志稿》)。

据说今威宁小街口即南泉路,已不复存在“八大井”为:桂花井、桃花井、又名“菊井”的木碗井,刘家井、闻家井、柳家井、马槽井、四眼井。在威宁城外,还有南大井、四方井、陈家井、施家井、西大井、羊毛井。

威宁有名的龙泉在城北里许凤岭下,水甚清洌,惟夏日甚浊,为县城东北部之饮水源。

凤饮龙泉为威宁胜景之一。沙龙潭在龙泉西牛家院。葡萄泉一名“涌珠泉”,在沙龙潭西,为威宁县城名胜之地。殿宇错落,楼阁参差,方塘游鱼,古木寒鸦,有自然点缀之趣,为景胜之一。傅家井在城外北关街。冒沙井在城西三里。大井在下坝,为最佳饮料。火星塘在城北里许,清知府佟铭凿以映火星。管家井在火星塘,此井亦类涌珠泉喷沫。大洼塘在城西北二里钟山下,周里余,鱼类颇佳,内有荷包鱼一种,以形得名,味极鲜美,为此塘特产。干(应为甘)海子又名提督湖(威宁人,清浙江提督李国栋葬于此,故名。有“坐落甘海子,向打吴官屯”之传说),在大洼塘西二里,周约三里,水天一色(《威宁志稿》)(明指挥李文龙在甘海子一峭壁上题书:“山如赤壁,水似湘波”遗迹)。

城内还有高家井(在今小街口,已不存在);龙井、任家井、发财井均在城内西北余庆湾。发财井,昔人有得宝于井壁,故名,至今遗迹犹在。小井在城内忠烈祠前。因井众多之缘,因此,“夜郎马帮”战略策划人认为,称威宁为“夜郎古井”,似不为过。

草海周边历史文化之富集和奇特超出想象 农业生产为贵州之巨

距威宁县城100公里的中水遗址 ,为“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考古成果发现新的考古学文化——鸡公山文化。填补了贵州早期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空白,还为古夜郎文明找到一个重要源流。发现了贵州高原最早年代,最大规模的稻米遗存。不仅为贵州高原早期稻作农业的起源与传播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还为文献记载的古夜郎文明“耕田、有邑集”的农业稻作特征找到直接证据。中水遗址大量祭祀遗迹的清理和文化遗物的出土,为探讨贵州高原史前先民的文明发展模式提供了新的线索。中水考古,率先建立起贵州西部局部地区的文化发展框架,即鸡公山类遗存发展到红营盘类遗存再到银子坛类遗存,年代范围在距3500年至2000年之间,基本反映了滇东黔西青铜时代及早期铁器时代的发展历程,是贵州古文明的缩影。

位于今威宁羊街镇辅处东南2公里姊妹岩南壁的辅处悬棺葬遗址,悬棺处距地面约十米,棺木已毁,现存石孔三排,孔间相距1.6米,孔经0.2米见方,深0.4米,钻凿痕迹清晰可见。悬棺葬俗,据三国吴沈茔著《临海水土志》记载,是南方某一少数民族之古代葬俗,悬棺越高,表示对死者越尊重。

威宁盐仓士府官衙遗址,盐仓士府官街遗址位于县城东北25公里的盐仓坪子。遗址分布在南北长1公里,东西宽400米的盆地周围。常有条基石,石拱门额,踏跺石之类出土。1958年在遗址北出土粗铜锭5块,长约2尺,宽1尺、铜锭间压存一纸,上有“府”字墨迹(现存省博物馆)。遗址四周有许多瓦砾碎片。在杀达沟台地上,遗存石水缸一口,是在地下一生根石上钻凿而成,能容300多挑水,传说是盐仓府家的蓄水池。缸旁耕地上有石虎一具(原为一对,另一具损毁)。高1.1米,造型粗犷古朴,其雕刻手法和造型风格与大方慕俄格城堡遗址出土石虎一致。石虎是官衙某一堂宇前的装饰品。

威宁石门文化遗址,位于石门乡政府所在地,1905年,英格兰人基督教传教士柏格理首创,逐步建起孤儿院、养老院、医院、邮政代办所,还修建了足球场、游泳池及英式别墅等设施,开办中国近代较早的男女合校,在中国首创和实践双语教育,建立了乌蒙地区第一所苗民小学,威宁县第一所中学,创立了苗语文字,并培养出第一个苗族博士,石门坎因此以“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区”,“苗族文化复兴圣地”而闻名遐迩。2006年,石门坎文化遗址保护区被正式确立为省级文化遗址保护单位。

中国大河风暴——夜郎马帮走丝路报道组记者注意到, 威宁中水古墓葬及汉墓群位于中水镇中河、前河间的梁子上,面积约3.5平方公里,经两次发掘出土青铜器、陶器、玉器等。陶器上出现51个刻画符号,保存完好。现存于贵州省博物馆和毕节地区博物馆,1989年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被彝文专家陈英、王子尧破译,属夜郎旁小邑文化遗存。县政府1982年,省政府1985年将中水汉墓群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说威宁野鸡河古墓群位于城西北53公里,威昭公路“七里半”左侧1.5公里处。分为“苏家坪”、“假粮堆”两大墓区,面积约3万平方米,墓区内有大量墓砖露出地面,墓砖有长方形,楔形。砖呈灰色,质地坚硬,敲击有声。砖上纹饰有几何纹、车马纹、耕耘纹。农民在耕种时常发现刀、灯、罐及人头骨之类残骸。据了解,1982年3月,威宁县政府将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而辅处汉墓群位于威宁羊街镇辅处和赫章县辅处(原乡政府)所在地。海拨1760米,墓葬分布在两县所辖的丘陵地上。贵州省博物馆和两县文化馆通过发掘,出土器物造型和纹饰都明显具有中原文化特点和本地土著民族文化特点。辅处汉墓群的发现,对于研究两汉时期黔西北的族属关系,研究古夜郎文化与中原文化关系提供了可贵的实物依据。

威宁彝族“向天坟”墓群位于盐仓镇乐北500米的大坟梁子、小坟梁子周围(二塘、龙场、中水、大街、羊街、城关也有“向天坟”墓葬)。大坟梁子山顶墓葬是至今国内发现的向天坟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呈大、中、小三圆台堆垒而成的金字塔型,墓基周长217.2米,直径约70米,墓高约10米,此墓为祖摩乌曲意为君王坟墓(年代无考),推论是明代乌撒土司祖先的坟墓。从距墓30余里的羊街运来毛石,就其自然形状配搭堆砌而成的,一台一台往上收缩,第三台用石砌成凹口,凹穴朝向北斗星。在“大跃进”年代,石头被拆除烧石灰,坟被破坏,从坟顶凹陷处掘出盛有骨灰的陶罐,这说明彝族实行火葬的传统习俗。周围山上有六座圆环单台墓葬与祖摩乌曲墓相似,但规模较小。据刘尧汉、卢央研究:向天坟是彝族实行火化,放置骨灰的一种方式,但主要功能是作为观象台或天文台用。“向天坟”具有悠久的历史,同时也有哲学,天文学的科学意义。是研究彝族历史、历法的重要实物依据。1985年3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历史名人幕葬,威宁有葬于甘海子的李国栋墓(威宁人,清浙江提督,墓碑构件、毁坏严重)。施彦荣墓位于草海镇西海村,施彥荣,山东历城县人,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9月随傅友德南征,将军职,后留守威宁西大门。1997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威宁响塘坡将军陵园俗称“大将军坟”,位于草海镇响塘村西北约200米的响塘坡的赵氏祖茔,墓园由洪武将军赵颙(前军先锋)至十余代后裔的墓葬组成。获将军职者4人,签事2人,参游1人。西门大水井西侧李氏八世指挥墓园,由纪念碑,双斗标及若干碑铭组成。双龙乡明征南将军张南峰墓,经三次修复,气势巍峨。乌撒卫指挥千户代德墓,位于白家嘴荷叶山,代氏祖茔内。火星塘官坟坡位于草海镇星光村西北约1公里的大黑山管氏祖茔,坟山由明百户指挥管成及后裔的墓葬组成。明洪武年间征南将军李世英墓位于今金斗乡河畔村西侧约500米,墓建于明万历十八年。向文美将军墓位于金斗乡坪子村东北,墓建于清咸丰年间,为三碑四柱牌坊式墓碑。明授都指挥蔡谦墓位于南门前,蔡氏祖茔内。明指挥管良相墓在城南三里管家山。明指挥祖胤昌墓在城南十里白家桥。明指挥朱运泰墓在城东三十里栗子扒。蒋道士墓在城西2里之火龙山。孝子姚之兴墓在城南十里李家沟。翁性蒋氏仙人百三翁墓在城西二十里吴关屯龙爪石。游击刘大受墓在城东七十里鲁章坝。吏部掌印主事孙维墓在城西二十五里纱帽山。烈女邹琼英墓在可渡桥西门外。烈女牛小姑墓在城东里许黑神庙后。六殇冢(俗称姊妹坟)在凤山寺右侧、清嘉庆六年(1801年)威宁知州程正坤子侄六人合葬墓。相传程的子女染天花,一周内相继死亡。原有程亲笔题写的碑文,“文革”中被砸碎。英籍牧师柏格理和高志华墓,位于石门乡政府后山坡上,分别用英文、苗文、汉文刻写碑文。苗勃然墓位于草海镇西海村西2公里的苗氏祖茔内,苗勃然,号荣生,清已酉科拨贡,《威宁志稿》的主撰者,1929年病逝于贵阳,1947年迁回威宁与夫人孔氏合葬。

timg (8).jpg

夜郎古风。网络图

威宁大乌撒夜郎古韵之重,还在于其古建筑众多。七星关桥, 明永乐十四年以铁索缆舟为桥。明嘉靖年间羽士黄一中筹资募捐建古桥,明未清初因战火而毁,顺治十三年总督卞三元重建,十八年桥自已坍塌,康熙五年再建,二十七年被大水冲毁。三十七年威宁镇总兵唐希顺建木桥,五十四年被洪水冲毁。乾隆九年,改建古桥于下游,十九年五月被大火烧毁。乾隆20年,知县董朱英捐银复建。咸丰10年为苗族义军所毁,同治八年知县刘义升拨义谷重修,1936年大地主朱义斋为围堵红二、六军团将桥烧毁。1937年修川滇公路时,古桥被改建为石墩、钢架、木板桥。

可渡河桥,建桥处谷深岩险,水流湍息,隔断两岸交往,人们只能隔岸相呼而不能相聚,原名“不可渡河”,在县城南45公里处。为三孔石桥,由细錾料石砌成,桥面宽5.6米,长37米,两面有0.55米高的栏马石,卷洞顶离水面约10米,据记载,可渡河桥最早为木桥,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云贵总督范承勋于下游改建石桥,被洪水冲毁;雍正十二年(1734年)又建木桥于上游,又被洪水冲毁,现存石桥,民国6年(1917年)由前守备赵瑞麟经理,广东虎门总司令赵越督建,有东岸桥头碑记可考。云贵总督范承勋曾作《可渡桥碑记》:“以桥关政务也,今幸落成矣。梁曰:“可渡,今诚可渡矣。”

timg (13).jpg

墓群特点;多而奇特。网络图

关口铁索桥在今斗古乡关口西北7公里处,桥凌空飞架于牛栏江面,始建年代不详。据当地传说,原为竹索加溜筒构成,民国年间改为铁索。全长500米,距江面30米,现较为完好,仍为云贵两岸边民往来的必经之路。

玉皇阁在城中,于清初知州程正坤建,由正殿、左右配殿、前殿组成。为封闭式四合院,占地1000平方米,外有山门。正殿三层,底层推出单棚卷顶抱厦,构成歇山顶屋面,上层为重檐八角赞尖顶,撩檐枋用重叠梁,翼角上翘,面阔8.1米,进深5.5米,屋面盖筒瓦,上两层八面皆窗,可凭栏远眺。顶盖青筒瓦,尖置宝顶由两个铜铸净瓶重叠组合,据记载铸于康熙初年,紫铜合金,重达300余公斤,有铭文。全城可见宝顶五光十色。上层檐下悬有“万神朝礼”横匾,传为吕洞宾书。1966年,翼角被打坏、宝顶山门被撒毁,幸存主体建筑。1982年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11月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寿宫在城东民享路,建于清初,坐北朝南、分上中下三进,构成两重四合院,均硬山顶式。正殿祀晋阳仿许逊,左右分别为观音殿、地藏殿,有围墙。山门前有戏楼,山门前牌楼“万寿宫”三字传为吕洞宾书。道光四年修缮碑记载:“累遭兵变,宇遭破坏,云南淌塘李小五在威宁开设银铺,捐资协助重修”。原为江西会馆,抗日战争时期,为官商合办的中国旅行社旅馆。1950年后设为城关粮管所,内部改为粮仓。

timg (7).jpg

威宁出土文物。网络图

准提阁在威宁城关文化路,清同治年间修建,坐北朝南,为砖木结构封闭式四合院,硬山式屋面,前殿翼角正檐,均在三间,占地548平方米,建筑保存较好。1984年信徒捐资修复佛像20余尊,正殿为释加牟尼,左右分别为准堤、观音。有住持5人,常年香火不断,每逢观音会,城乡善男信女前来祀供。

下坝清真寺在县城西北下坝村。康熙四十三年钦差总戌大掌教韩忠自凉州来此镇守,倡导修缮,“经筹措,纠工备材,期年而规模宏广,栋宇辉煌”,并扩建“明经楼”,“训圣堂”、“教拜楼”,后因兵事遭破坏,现存建筑,系民国19年(1920年)回民集资,由马遵鸣、马遵府经手修缮的,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占地面积490平方米。竣工时,民国威宁县长陈怀珍提议设学校于内。

马坡清真寺在城内马坡上,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原有朝真殿,教拜楼等建筑,咸丰七年毁于战火,存一厢、墙垣、殿基。1982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点。

牛棚子土目庄园 在牛棚镇政府驻地,建于清朝后期,坐东向西,原为七重堂宇。土木结构,四周有围墙,占地约1万平方米,现存最后正堂,其它拆除或改建。

大官寨土目庄园 在雪山镇新街,建于清朝后期,坐北朝南。现存正堂一间和东西庭院残墙,占地约8000平方米。

大佛寺在威宁县城文化路,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坐北朝南,占地680平方米,现存左右两厢和前殿残宇。龙王庙在县城东北0.5公里凤山下,建于清朝,坐北朝南,由一正殿和两厢组成。于此曾办过县酒厂,拆除正殿和厢房,现存残宇一厢。

禹王宫在东门原县油脂公司后面,现已破烂不堪。三圣宫在县城民享路53号,建于清乾隆年间,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为张飞殿、关羽殿、刘备殿,现存刘备殿,余装修为粮仓。昭忠寺在解放路,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有正殿、左右两厢,四面封火墙,占地525平方米,基本保留原状。据史料记载,威宁城内外曾有庙宇48处之多,大多毁于战火或人为破坏,仅剩以上几处了。

西南丝绸之路是揭开古夜郎国神秘的一棵红线 蜀身毒道牵结千古

中国大河风暴——夜郎马帮走丝路报道组记者注意到,据《史记·西南夷传》记载:“秦时,命常頞略通五尺道,诸北国颇置史焉”。以僰道(今宜宾)为起点,通往建宁(今曲靖)打通了中原经僰道通往云南、贵州的道路。按当时道路的尺寸,它的路面宽5尺,所以叫“5尺道”(合今3市尺)。这条道路北起宜宾,南到贵州威宁,然后一分为二、一路经宣威、曲靖、直趋昆明、大理;—路经毕节奔向盘江流域。

汉武帝时,令唐蒙在秦五尺道的基础上修筑“南夷道”。唐蒙“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牁江”。就是利用秦五尺道,以宜宾经云南至威宁,沿北盘江顺江而下,经广西、广东西江而达广州,历史上称这条路为“南夷道”。现存的观音岩古驿道,位于威宁自治县金斗乡黑泥村西南15公里,自观音岩至可渡河边,残段约长3公里,宽1.7米,块石铺砌,蜿蜒山间,基本完好;乌撒古驿道四铺残段,位于县城东北18公里的盐仓镇高峰村,长约10公里,路面宽1.7米,青石铺砌,为明洪武年间修筑(龙场九驿)。此外,古驿道残段还有四堡古驿道、李子沟古驿道等。

可渡111.jpg

可渡河边的古驿道。网络图

而据中国大河风暴——夜郎马帮走丝路报道组记者最近走访发现,西南丝绸之路从云南镇雄进入贵州的第一站,在赫章县结构民族乡大山村,这条道经可乐、辅处到铁匠。而从以草海镇为中心的区域看,威宁中水夜郎考古,威宁乌撒古城历史文化及为厚重,威宁盐仓古墓群,辅处古墓群,中水古墓群、赫章乐乐古墓群等墓群奇特地分布于草海周围,而据史料记载“南夷道”以宜宾经云南至威宁,沿北盘江顺江而下,经广西、广东西江而达广州,而蜀身毒道又是经曲靖到昆明至大理经腾冲、德宏到达印度,这就证明威宁这个古乌撒为夜郎核心区,西南丝绸之路的分水岭就在大乌撒。

威宁为滇黔要冲,“夜郎马帮”汇集多方资料进行对比发现,以“乌撒”为符号,威宁、赫章一带为彝族、苗族主要聚居区,而彝族、苗族为夜郎民族主要民族。以草海为中心,百公里范围四周竟然出现可乐、辅处、中水、盐仓等密集古墓群,而可乐、野马川、妈姑古时均为乌撒兵营。以农特产看,威宁的农特产在贵州为龙首之地,威宁有着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的荣誉,从威宁可通疆达海,南下两广,西达印度。从西南古丝绸之路低云南昭通地区后,不是从昭通直达大理,而是从东南部的镇雄折向威宁分县赫章,最后从威宁西南分,分别以“南夷道”经广西、广东西江而达广州,而西南丝绸之路的蜀身毒道经横江河谷,经牛栏江和可渡河可进云南曲靖地区看,古时“大乌撒”这一带应该是一经济巨镇,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特大城市,以今草海镇为点,可乐、辅处、中水、盐仓等古墓群富集,让人震撼。而可乐、野马川、妈姑古时均为兵营,还有威宁县城内古迹众多,足可推断出彝文古籍所记载的可倮洛姆一带,就是夜郎鼎盛时期的西南地区中央大城。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立传》中记载蜀贾偷运枸酱至夜郎市之,夜郎有10万精兵,又唐蒙入夜郎率万余众及携锦帛见夜郎王多同,夜郎耕者有邑聚这些情况,又有威宁与盘江地缘相合,《史记•西南夷立传》中记载从牂柯江(北盘江)可到达夜郎腹地。

西南丝绸之路没落后,以牛栏江为界的滇东北、黔西北地区都沦为深度贫困区,云南有88个贫困县,威宁海拉曾抓阄上学、威宁“得胜坡”分县赫章在毕节试验区成立以前“苦甲天下”这些情况看,从草海镇开始的这一带,时应为西南地区地理中心,夜郎古国的特大城市。其经济汲纳及辅射力,影响到勒波洛姆(昆明)到勒姑洛姆(成都),此外,还有储奇洛姆(重庆)。夜郎王多同时期,汉武帝开设西南丝绸之路后,这一中央大城经济鼎盛,更是由于五尺道自此通疆达海,中央大城柯倮洛姆相当繁华,富甲天下。夜郎多同时期,文治武功,高瞻远瞩,非凡人能比。至后世,西汉稳固了对于古夜郎的统治后,为永远平定西南夷,故而找到借口,灭夜郎王兴,就为永久占据夜郎。只可叹后来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使得古商道渐渐地演变,蜀身毒道渐渐没落,后来柯倮洛姆大城所属地域在后世也被称作乌撒。

夜郎神秘消失的原因,竟在于蜀身毒道因商道演变这一主线而已。

这也就是说,古夜郎鼎盛时期都城,就在柯倮洛姆。这一西南特大城市辉煌以后,而后,西汉政权在稳固对柯倮洛姆的统治之后,夜郎部族逐步被引流迁出柯倮洛姆,后来夜郎王“兴”被陈立斩杀于且兰亭。而后人们应该渐次寻找到的夜郎都城,就应是夜郎后世的流亡之都。还有就是古夜郎时期,夜郎部族在柯倮洛姆鼎盛之前,那些过渡之都,当然,这还需要我们不断的通过考古发掘去发现。

最后还应该要补充的一个观点是,“大乌撒”作为西南地区的地理中心,其资源的富集,汉武时期与天下之广为交往,使得其历史上曾昌盛之极。而今天我们还应看到的一个事实是,贫困的牛栏江,其悬于山崖上的人家,其江边密集的村落人户。都可见证一个“神秘消失”的夜郎古国曾经的繁华,其时因商贸发达,柯倮洛姆这个特大城市人烟绸密,人们一直居住到牛栏江边。而勒波洛姆(昆明)与夜郎古国之帝都柯倮洛姆靠牛栏江维系着千古的情感。记者在走访中看到,在牛栏江河谷里的黄梨树,至今,这里的村民还沿袭着古风,其出产的蔬菜,首先就销往昆明。由此又可推断出,记者所魂牵梦系的牛栏江,因其一年可产3季作物,故而在古夜郎国时期,这里就是夜郎古国中央大城柯倮洛姆和勒波洛姆等大大小小的城镇的蔬菜瓜果生产供应基地。西南古丝绸之路没落后,牛栏江一线的蔬菜瓜果再没有大的销路,故而那些悬在江两边山岩上的村落人家,从此陷入深度的贫困。然而,他们在作千古的坚守,因为,牛栏江河谷地带菜蔬瓜果的生产条件,是特别的优越,总会有出头的一天。现在看来,这一天,已经来临了。而在牛栏江边走访,记者看到在这里,威宁火腿变为宣威火腿,而来自史上茶马古道的织金的茶风,已在威宁变为炉山茶业。这一切都说明,文化智慧的青辉闪烁,大智在民间。大智在牛栏江,大智在中华的大江大河。

记起2012年下半年记者策划《中国大河风暴——长江纪行、黄河纪行》,在策划书中写下的第一句话就是:有水,就生灵气。有大江大河,就必然有大智慧······古夜郎国消失两千多年后,天地为栏,楞眉竖眼,撞破牛栏,尥起蹶子扬长而去,给我们留下的是震撼和惊悸的牛栏江,竟然成为今人破解千古神秘夜郎之谜的带血的古证物,这,不但是当初用脚步去丈量牛栏江的刘群峰先生所想不到的,更是为安排好后事,一头就扎进牛栏江走访,一心要《发现牛栏江》的记者所想不到的。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很多人把牛栏江叫作东方最神秘峡谷的原因吧!

牛栏江,今天,你终于揭下了千古的神秘面纱!  这是历史的际遇,而非巧合。在本文将要结束之时,记者的耳边,再次响起那位背着孩子在牛栏江上“过溜”的那位传说中的苦命的妇女,在她的孩子掉下江心后,那“呕嘿嘿,我的儿呀!”的凄历的哭声。是那哭声,再次刺激了记者的灵感。为了赶走历史的贫困,“夜郎马帮”义无反顾,奋勇向前。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我们永远行进在中国的大江大河,走向世界的大江大河!(完)

(编辑:张鑫)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武汉新市民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武汉新市民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2、本网凡注明“来源:×××(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特邀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为常年法律顾问
邮箱:932449293@qq.com whxsmw@126.com 联系电话:18827381718 027-8816 6299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本网管理员取得联系,本网将及时予以处理。
鄂ICP备202102184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98号 建议使用360、火狐、谷歌、IE浏览器以及1024X726像素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