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市民网欢迎您!   大楚资讯网
微信
腾讯微博
QQ
新浪微博 新浪博客 微店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产经新闻 > 经济观察 >
襄阳创新“三门口”服务模式 打造人社服务升级版
时间:2025-04-14   来源:武汉新市民网   作者:田伯韬 贾伟 李明  点击: 次
     襄阳市人社局深入贯彻落实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的部署要求,立足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创新打造“厂门口、家门口、店门口”三维服务体系,推动人社服务从“保基本”向“促发展”转型升级。该模式实施以来,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打造人力资源集链服务站,“厂门口”前置赋能产业

该局紧扣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主题主线,着眼汇聚人社职能、前置特色园区、融入重点产业、服务企业发展,打造支撑就业与产业、人才链与产业链、人力资源服务业与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度融合的人力资源集链服务站,推动人社业务全要素、企业办事一站式,助力全市100家个体经营者、100家小微企业实现“个转企”和“小进规”,重点产业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2.4万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总营收达到53.5亿元。一是打造服务链平台。将人社284个业务事项前置园区办理,拓展延伸办理发改、经信等9个部门26个业务事项,构建“一窗受理、全链协同”服务体系,累计服务企业1200余家(次),解决企业用工、社保等问题2600余个,开展职工普法宣传26场次,有效提升企业办事效率。二是打造人才链平台。聚焦产业需求侧与人才供给侧精准对接,构建“引育留用服”全链条机制,采取项目合作、技术指导等方式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37名,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和生产经营难题35个,为重点产业链研发、转化科技成果12项,实现产业化项目14个,达成合作金额1480万元,新增产值4.7亿元,持续释放人才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的效能。三是打造产业链平台。聚焦达产释能、技改提能、强链聚能,引进市人才集团和6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园区,为27家重点企业提供一站式人力资源整体解决方案,联系3所职业院校开设校企合作“订单班”5个,定向培养企业急需技能人才164人,高效落实惠企政策,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稳岗返还补贴等资金1.06亿元,增强了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四是打造就业链平台。拓展“襄e就业”信息平台功能,推动“人岗匹配+政策匹配+培训匹配”三同步,支持开展岗前培训3200余人、发放补贴162万元,举办招聘活动3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16000个,签订用工合同1086人。2024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5万人、重点产业新增就业4万人、稳定就业40万人,持续推动就业“长”在产业上。

打造友好社区就业服务站,“家门口”就近保障民生

该局围绕构建友好型发展方式,创新打造就业友好型“家门口”服务站,推动政策友好、岗位友好、创业友好、保障友好等高质量充分就业要素向社区集聚,逐步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用人主体全惠及、就业创业全贯通。2024年,全市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4.0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77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62万人、新增返乡创业7452人,分别同比增长14.4%、22.59%、31.85%、16.66%。一是创新“闪就业”服务。对接辖区餐饮、快递、家政等用人单位,储备一批零工岗位,为辖区零工人员提供快速匹配、现场洽谈、即时面试、随时上岗等全流程快招服务,累计提供就业服务1000余(次),促成签订劳动合同182人次,推动灵活就业人员快速就业。二是创新“就在家”服务。坚持“大数据+铁脚板”,动态摸排、监测重点困难群体6000余人次。挖掘辖区企事业单位保安保洁、物业管理等就近岗位,举办“就在家”小型招聘见面会,精准推送政策、岗位1.2万次,兜底帮扶重点、困难群体就业1000余人,推动无业者有业可就。三是创新“就近培”服务。引导定点培训机构走进社区,开展数字技能类、生活服务类等紧缺工种培训,帮助重点困难群体在家门口学会至少1门职业技能,并对培训合格人员优先推荐岗位,累计开展就业培训4.6万人次,帮助实现就业1.1万人次,推动有业者技能提升。四是创新“就近创”服务。全方位提供创业培训、专家指导、创贷扶持、项目对接、场地支持等服务,举办创业分享沙龙会6次,开展一站式创业服务2000余人次,发放创业补贴2万余元、创业担保贷款300万元,促进创业带动外卖、快递等新业态就业100余人次,推动创业者获得支持,实现创业梦想。

打造城市商圈综合服务站,“店门口”多元共促发展

该局聚焦畅通人社服务“最后一公里”,全面融合和谐蓝领调解站、零工驿站、爱心驿站等多元化职能,打造多点合一、资源共享、一站多能的人社业务综合服务站,构建群众得实惠、商圈得效益、社会得和谐的新局面。2024年,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新增扩面14.7万人,全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取得A级第一名。一是坚持服务功能多元。着眼人社全口径业务向基层延伸,打造集就业咨询、参保扩面、培训指导、劳动纠纷调解、休闲休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站点,实现灵活从业人员新增参保、人员增减、启用社保卡发放、一般信息变更等21个高频事项即接即办,推动单位社保新开户、职工正常退休、丧抚费申领、养老资格认证等210个事项受理快办,累计办理人社政务服务6200多笔。二是坚持服务时间多元。着眼商圈人流特点和群众实际需求,实行服务时间与商圈营业时间并轨,安排业务骨干轮班驻站,累计接待群众政策咨询1.2万人次,提供延时服务晚间达480小时、节假日达280小时,有效解决群众出行和办事时间不对称问题。三是坚持服务人群多元。着眼私营企业者、个体工商户、营业员和消费者等各类人群多样化需求,开展多元化精准服务,为门店个体户帮代办264次、上门办124次,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指导248人次,为中青年群体办理参保续保1563笔、申领社保补贴102人次、追缴欠薪56人次,帮助完成领取养老待遇资格认证382人次,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

公共服务关系民生、连接民心。襄阳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优化“三门口”人社服务模式,在服务维度上实现产业转型、民生改善、市场激活的有机统一;在治理效能上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协同机制;在发展路径上探索网点覆盖、信息辐射、力量下沉的实践样本,为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做出新的更大的人社贡献。

 作者:田伯韬 贾伟 李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武汉新市民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武汉新市民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2、本网凡注明“来源:×××(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特邀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为常年法律顾问
邮箱:932449293@qq.com whxsmw@126.com 联系电话:18827381718 027-8816 6299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本网管理员取得联系,本网将及时予以处理。
鄂ICP备17001920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98号 建议使用360、火狐、谷歌、IE浏览器以及1024X726像素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