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市民网欢迎您!   湖北莲藕产业网
微信
腾讯微博
QQ
新浪微博 新浪博客 微店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产经新闻 > 产经快讯 >
信也科技ESG主题沙龙召开,金融科技平台如何提升ESG治理能力
时间:2024-06-18   来源:华文社会责任   作者:未知  点击: 次
       
      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五篇大文章”,金融机构践行ESG理念对于落实“五篇大文章”具有重要意义。

     6月16日,华文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凤凰网财经联合组织了新一期“企业ESG建设典型案例”线上沙龙,围绕“信也科技”这一典型案例,对金融科技领域ESG建设现状进行探讨与展望。

      信也科技是国内头部金融科技公司之一,多年来凭借自身数字化优势助力小微群体解决融资难题。

    据公开信息披露,在向助贷业务转型后,信也科技撮合信贷交易额从2020年度的37亿元上升至2022年全年的434亿元,三年增长10倍以上,小微业务交易额占总成交额比达到25%,2022年受益小微群体超过90万家。但信也科技也未能逃脱网贷通病,暴力催收、利息虚高等问题依然屡遭消费者投诉。

       对此,沙龙特约观察员、华文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主任龚国林认为,在经济下行的当下,助贷行业面临资产质量下滑、获客成本上升等窘境。但信也科技面对公司未来发展颇具前瞻性,该公司CEO李铁铮曾指出:“将把ESG战略进一步落实到企业的发展中,深入企业文化,把公司发展和价值创造融入国家社会发展大局,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共赢。”面对行业困境,企业应当以普惠金融为重点,探索出一条既能服务社会、又能推动公司良性发展的路子出来。

      沙龙特约观察员何人认为,信贷目标铆钉微小企业群,提供真诚有效的帮助,才是有助于商业化的良心做法。一个城市的中小微企业发达,这个城市的商业才可能发达,市民的生活才会更加便利,市民的幸福指数才会更高。针对对微小企业群贷款融资难,业内人士呼吁国家贷款政策要向他们倾斜,但是力度远远不够,如果有更多的“信也”站出来,联手组成一支强大的专司“微小信贷”业务,那将是商业之福,社会之福,民众之福。

       沙龙特约观察员、罗海波博士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财务表现,还能够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信也科技通过承担社会责任,在满足消费者的期望,还能够在市场上获得优势。金融科技企业可以在多个方面提升ESG能力,一是通过作为负责任的客户推动供应链的社会责任行为;二是通过展示其在环境保护和社会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来增强品牌价值和客户忠诚度;三是利用技术创新来解决社会问题并提升客户体验;四是以及通过承担社会责任来提升企业的财务表现和市场竞争力。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公司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还能够促进其长期的业务成功。

       沙龙特约观察员、《华博商业评论》总监方瑜提到,信也科技近年来积极转型,不仅投身于公益活动中,更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文化,积极履行企业公民的义务。然而作为金融科技公司,信也科技的营业收入却主要为促成贷款服务收入、贷后服务收入、担保收入、净利息收入和其他收入。其助贷业务屡遭投诉,始终逃脱不了由来已久的“网贷通病”,这也成为信也科技企业社会责任治理的掣肘。

       沙龙特约观察员、华博观察出品人吴霞也指出,国家正加大对消费金融公司规范经营的监管力度,提升消费者保护工作水平。信也科技作为头部机构,在消费者保护方面却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该公司曾因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被上海网信办通报批评。此外,消费者多有投诉“暴力催收”“爆通讯录”,这样的行为既不合规也不合法,与信也科技提倡的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和谐共赢相违背。

      对此,资深媒体人骆闻认为,信也科技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值得肯定。但从消费者投诉情况来看,信也科技仍然无法摆脱传统金融催收公司的宿命和套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希望信也科技在法律法规的框架范围内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同时,让被助对象怀着感恩的心感激回馈,降低法律风险和投诉风险,做小微企业最知心的朋友和恩人。

       四川省法治与社会治理研究会秘书长雷宏认为,金融类企业的催收有较高的法律风险,类似案件呈多发增长态势。一方面是欠款催收缺少快捷高效的法律救济渠道,另一方面是对企业违规违法的催收行为缺少有效惩罚。但是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企业形象,不利良性发展。信也科技公司应该考虑刑事风险防范,在催收中,研究重视调解,仲裁等法律综合手段。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武汉新市民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武汉新市民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2、本网凡注明“来源:×××(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特邀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为常年法律顾问
邮箱:932449293@qq.com whxsmw@126.com 联系电话:18827381718 027-8816 6299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本网管理员取得联系,本网将及时予以处理。
鄂ICP备17001920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98号 建议使用360、火狐、谷歌、IE浏览器以及1024X726像素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