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感悟上海
武汉新市民网2018-02-14作者:潘和咏点击:
       201711518日,区委组织数十名干部,赴上海交通大学学习,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我感到光荣和兴奋,也倍感责任重大。经过半个月认真学习,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满载而归。其体会如下:

        一、珍惜难得学习机会,带着问题和目的学

为了学到真经,能够学以致用,对我们的工作有更多的帮助启发,我在行前做了一些准备,收集了一些“上海经验”中,关于创新思路、大胆改革、勇于先行先试和面向高端、不断转型发展的资料,便于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带着目的学,带着问题学,带着活学活用的心态学。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严格遵守学习纪律,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听、看、问、记、思,坚持每天总结,每天整理学习笔记、梳理学习内容,结合实际进行思考,撰写一到两篇学习心得,共撰写20篇,名为《上海交通大学求学行记》系列,在QQ日志和微信朋友圈发表。所发表的学习体会,每天被青山很多学习群、企业群做成“美篇”转发,还被《武汉新市民网》在网络上转发登载,也引起了上海交通大学部分研究生、一些在上海从事科技研发和创业的武汉籍大学生的注意,纷纷收录转发。

因为被创业大学生称为“潘爸爸“的缘故,一些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生前来探望和请教创业事宜。借此机会,大力宣传武汉市“双百万工程”政策、青山区创新创业优势和大学生创业情况,动员他们到青山区创业。一个开发“智慧生产管理”项目的团队,有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五个研究生,在我对他们的创业项目进行评估和咨询辅导后,有意来青山创业。1116日,武汉市委组织部(招才局)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招才宣讲会,我又号召上海交大湖北籍研究生积极参加,并拜托他们多多宣传武汉、宣传青山。

我的体会是,组织上在年终大忙之际,下决心派我们出去学习,我们应该感恩组织的良苦用心,珍惜一分一秒的学习时光,既要当一名爱学习的优秀学员,还要做一名真诚合格的交流使者,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满腔热情,把我们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美好的发展前景宣传出去,自觉做一名阳光灿烂的宣传员。

二、认真学习上海经验,在思考中得到启示

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被称为“大上海”。武汉是除上海之外,唯一被冠以“大”字的城市,即“大武汉”,武汉转型发展,学习上海,借鉴上海经验,有着非常好的先天条件和基础。通过本次学习,综观上海的转型发展,有如下体会:

一是站位高,眼界前端广阔。上海的发展口号是:“站在地球的顶端,面向太平洋思考”。对于城市规划,特别是产业规划,非常注重顶层设计,注重吸收先进理念,注重全球化、国际化和面向未来,关照全国大局,强调引领作用和担当,敢于开拓创新和先行先试。

二是重创新,行动果敢快捷。“创新”是上海保持城市活力和高速发展的关键,行动是创新与转型发展的保障。上海提出了“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创中心”的宏伟目标,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等等,无所不在,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创新之城”。如在技术转移方面,专门成立了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在美国波斯顿、英国曼彻斯特各购买了一个科技园,每年从海外购买和引进3万个科技项目进行转化等。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特色产业园遍布全城。同时,注重行动,注重行动的快捷和效率,“创新”思路能得到迅速落到实处。

三是聚人才,高端人才云集。在上海国际人才服务中心,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各个开发区,高端人才集聚是最大亮点。面向全世界招揽人才,不断培训高端顶级人才,是上海人才服务的重要内容。仅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上海在全球金融发达国家和地区,“抄底”顶尖金融人才数百名,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尝试打造的“离岸人才孵化服务”模式,为海外高端人才离岸服务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四是讲服务,服务中出效益。服务是转型发展的基本要求,政府公共服务尤其如此。漕河泾开发区副主任陈青州博士在给我们现场讲解漕河泾开发区发展历程时,自始至终把“为企业服务”挂在嘴边,反复表达“企业是我们发展的基石”、“企业兴、我们兴”的观点。在逐一介绍园区企业时,如数家珍,说到动情处,数度梗咽,明显看到他的眼中挂满泪花,令人无比感动。我在和他交流的时候,当他听说我也是做园区企业服务时,他拉着我的手说:我们做园区的,最重要最重要的,是服务,是专业有效的服务,是朋友式带有亲情的服务。而且,服务一定要有情怀,有情怀的人才能做好服务。

五是促转型,产业结构重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在国际性的冷战红利、全球化红利、反恐红利,以及国内的土地红利、人口红利、制度红利逐步消失的今天,传统产业只有通过不断转型升级,才能得到生存和发展。新兴产业必须站在高端,通过要素自由流动和集聚,才能快速发展,实现最为合理的产业布局,从而实现合理的资源配置,激发更大的发展潜力。在地区发展上,没有一线、二线,忽略中心、核心,重视中小企业引进培育,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不断腾笼换鸟,围绕“新常态、新空间、新民生”规划产业发展蓝图,重构产业转型发展格局。

三、借鉴上海成功经验,促进青山创新发展

如何借鉴上海成功经验,促进青山区转型发展,提升科技创新创业能力和发展水平,是我们此次学习的主要目的。我的思考是:

其一,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之机,大力发展新民营经济,形成新兴产业集聚。如武钢紫光大数据中心项目落地之后,利用IDC     优势,大力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特别是沿冶金大道、友谊大道、青王路一线,重点发展大数据产业园区,原有的科技园、产业园、孵化器等创新平台,都应结合园区实际,调整定位为与大数据相关的产业,形成大数据产业要素集聚。同时,沿滨江商务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创意,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利用青山青年主题社区,建设青山人才中心;以安环院、武汉科技大学为核心,沿和平大道建设科技小微企业中心等。

其二,强化科技促进转型发展的理念。青山区一贯重视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但还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全区有科技创新产业人才7500人,加上研究型科技人才,有一万多人,这是青山区重要的财富。充分发挥这些科技人才的创新引领作用,充分利用众多的科技研发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迫在眉睫。要出台政策,支持和鼓励科技人才在创新创业的一线,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努力奋斗,建功立业。成立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部门,大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把青山区变成活跃的科技创新创业大市场。

其三,完善青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体系。更加重视企业的全链条、全要素服务体系建设,从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育、创业准备期服务、初创企业孵化、成长企业加速、发展企业进入要素市场全链条专业服务,以及资本、项目、人力资源、数据信息、资源整合和能力提升等方面,实现市场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同时,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努力提升全区服务业比重和能力。

其四、利用新技术、新模式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特别是要按照“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对标升级,大力发展绿色再制造产业和智能制造产业。大力开展“腾笼换鸟”和清理“僵尸企业”,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大力引进和培育“四新”企业,形成具有青山区特色的,既有大树(国有大型企业)、又有丛林(中小企业),也有花草(微型科创企业和创新团队),生机勃勃的企业生态系统。 

2017年11月30日
 

展开全文

猜你感兴趣

热点新闻

  •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