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硚口区64所学校千余支班级足球队每周踢联赛
长江日报2016-11-18作者:网络点击:

武汉新市民网讯:“快传球!射门!好样的!”昨日中午1时,在硚口区同济附小操场上,一场足球比赛正在展开。三(1)班和三(2)班的足球队交战正酣,场上的队员踢得火热,场边聚集的20多位由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组成的拉拉队,手舞足蹈,振臂高呼。

  这样的场景,在硚口区64所中小学校园已成为一种常态。

  去年7月,硚口区被教育部列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作为全省唯一的试点区,该区64所学校1100多个班级都组建了足球队,每周都有班级联赛,并形成了“班级-校级-区级”的三级联赛体系。足球,不但让孩子们倾情投入,也让家长们为之疯狂。

  长江日报记者连日走访发现,在许多家长眼里,踢球已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陪伢踢球,家长不惜牺牲休息时间,为了送伢踢球,过去最看重的培优课也开始靠边,为了让伢踢好球,有家长把孩子转学到足球特色学校。


  每个班都有足球队

  为伢转学只为踢进班级联赛

  11岁的文鑫,今年9月从一所知名小学转到了硚口区新合村小学,他的妈妈张女士说,转学就是为了让儿子踢进班级联赛。

  新合村小学是一所老牌足球学校,这里先后走出了郑斌、雷腾龙等30多名国脚。张女士介绍,文鑫从小喜欢踢球,只可惜原来学校足球氛围不浓,儿子踢球的机会不多。今年暑假,张女士带儿子参加了新合村小学的足球夏令营,其间,文鑫的足球天赋让教练眼前一亮,新合村小学的足球氛围也令他向往。开学前,张女士为儿子办理了转学手续。现在,文鑫每周都有班级联赛,踢球的时间比以前多了,但成绩也丝毫没有拖后腿。

  在南垸坊小学读四年级的曾令函成绩优异,但不爱运动,父母为此很苦恼。2015年9月,南垸坊小学开始组建班级队。在球迷父亲的鼓励下,曾令函加入班队参加联赛,一场场比赛磨炼下来,此前对足球一窍不通的他竟然踢进了校队。

  南垸坊小学校长王元红介绍,此前,南垸坊小学的足球运动并不普及,而班级联赛开展才一年多,学校不仅有了校足球队,还形成了包括班级队和年级队在内的校园足球梯队,平均每个学期要组织30多场比赛。该校840多名学生中,已有300多人上场参加过比赛,其中也不乏女生。

  据了解,在班级联赛启动之前,硚口区不少小学的校园足球处于空白。而目前,班级联赛已在全区64所中小学实现全覆盖,每所学校每周至少开设1节足球课。去年起,硚口区3年共拨付1000万元经费,用于联赛、培训、购置器材等,并在全区推广班级联赛。每个学校有足球教材

  踢球将成升学依据

  “90后”教练李毅算是新合村小学体育组的新兵,从一年前入校执教至今,他一直保持一个习惯:在自己没有课时,站在足球场边旁听其他资深教练讲课。

  李毅说,这是新合村小学的传统,每个新教练的上岗第一课是旁听老教练讲课,从内容安排、节奏把握,到与学生的互动,都要细细观察。在最初几个月,新老教练还会在同一片场地上同步上课,对比两个班教学效果的差异,让新教练发现自己的不足。

  李毅说,经过50年校园足球发展,新合村小学已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足球教学体系,不仅有一套自编的校本教材,还在多年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授课经验。

  “上足球课要有点科研精神,教练们要钻研。新合村小学的足球教学特色不仅在于有自己的教材,更多体现在上课细节之中。”该校德育主任汪建宏说。

  硚口区教育局体艺卫站站长黄红兵介绍,今年开始,该区将新合村小学、二十七中学等传统足球特色学校的教学经验全区推广,并集结国家级指导专家、大学教授、足球教练员等多方力量,共同开发区级足球校本教材,让每个学校每个老师“教有所依”。

  硚口区教育局负责人也表示,该区已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为有天赋的足球小将们打通一条绿色升学通道,让他们的足球特长也作为升学考核依据,读上心仪的学校,专心踢球,解决家长和孩子的后顾之忧。

  拉拉队全家上阵

  为踢球让培优靠边

  “往右边带!找机会射门!”昨日中午,在同济附小班级联赛赛场上,三(1)班家长姚智刚站在球场旁,紧盯着正在场上比赛的儿子,并不时指导他如何跑位。姚智刚是一名足球爱好者,从孩子去年参加班级联赛开始,他场场必到。姚智刚说,三(1)班有七八个爸爸教练,轮流对孩子们进行训练。每到班级比赛时,几乎每个孩子的家长都会到场,会踢球的教技术,不会踢的来加油。

  “孩子踢球,全家出动,有时连爷爷奶奶、哥哥姐姐都会来加油。”同济附小教导主任陈洁说,从去年10月学校的第一场班队选拔赛开始,家长们就表现出了令人惊讶的热情。每次有比赛,球场都被围得水泄不通。“每天放学后,操场上随处可见父母和孩子一起跑步、踢球,哪怕是很窄小的角落,都有三五个家庭一起练习。”

  走访得知,硚口区多所中小学的班级足球队都有一批家长“军师”,从足球队日常训练、教练安排,到拉拉队的舞步、服装,甚至比赛时的接送、餐饮,都由家长们商讨决定。

  “如果没有家长的帮助和支持,班级联赛很难开展。”崇仁路小学德育主任陈宁说,班级联赛推行之初,以女老师居多的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班级足球队的大小事务基本都是由家长们统筹。踢球需要时间,不少家长为了保证孩子的踢球时间,主动将培优课程调开或减少培优科目。

  崇仁路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长汪稀龄说,自从孩子去年参加足球队,每天下午放学和周末都要花时间训练。当足球和培优课程有冲突时,他会提前把培优课调走。“表面上看是足球压缩了学习时间,但其实没有影响,踢球让孩子纪律性变强了,反而促进了学习。”(完)编辑:韩天宇

展开全文

猜你感兴趣

热点新闻

  •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