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红色足迹传薪火 革命精神谱新篇
武汉新市民网2025-03-31作者: 王一然点击: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值此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材科sy2402团支部于12月1日开展“红色足迹传薪火·革命精神谱新篇”主题团日活动。通过沉浸式红色研学、跨时空书信对话、创意文化体验等环节,引导青年学子在革命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筑牢信仰根基。

       寻访:革命地标中的历史回响

       上午9时,第一组同学们来到武汉革命博物馆开始一场红色之旅。团支部首站走进中共五大会议遗址,斑驳的桌椅、泛黄的会议记录手稿,将1927年风雨飘摇中的建党探索娓娓道来。

       在毛泽东同志故居,青年们驻足于油灯与旧书案前,触摸早期革命家的思想轨迹;农讲所复原的教务室与宿舍,则再现了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半工半读”的火热场景。“纪律建设史馆里锈迹斑斑的党员登记册让我震撼。”团员李同学感慨,“革命者的忠诚不仅是热血誓言,更是对组织纪律的终身坚守。”

图为同学们聆听红巷志愿者关于农讲所的讲解。王一然 摄
 

上午10时,第二组同学们来到辛亥革命博物馆。从“晚清中国”展厅的屈辱条约影印件,到“武昌首义”动态沙盘中的枪炮声光,第二组青年在沉浸式观展中重溯辛亥风云。彭刘杨三烈士就义前的绝笔信前,团支部开展现场微团课,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发扬斗争精神”的论述,探讨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主动精神。

图为同学们在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杨帆 摄

对话:跨越时空的信仰接力
 

长江大桥展雄风 革命精神贯长空下午4时,材科sy2402团支部成员们在长江大桥桥头指定地点集合。首先,团支书为同学们简要介绍活动意义与安全注意事项。接着,伴随着组织委员对大桥历史、建筑特色与文化意义的细致讲解,同学们漫步在长江大桥上。“这座‘万里长江第一桥’不仅是工程奇迹,更是新中国自立自强的精神丰碑!”组织委员手持历史照片,对比讲解大桥建设时苏联专家撤离后的技术攻坚故事。团员们手持红旗沿桥漫步,晚霞中桥头堡的浮雕与江面货轮鸣笛声交织,构成历史与现实的交响。

图为同学们在长江大桥。杨帆 摄

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团支部创新设计“百年对话”环节:随机分发仿制的1927年革命家书信,青年们以回信形式与先烈展开心灵碰撞。“您追问的‘未来中国’,如今已成现实——高铁贯通雪域,飞船叩问天宫,而信仰的火种仍在传递!”张同学在信中写道。6封优秀回信通过支部微信公众号同步推送,收获校内外千余次转发。

图为同学们再写给革命烈士的一封信。王一然 摄


传承:创意赋能红色基因  寻找记忆中的“红”

 

“拼图寻迹”游戏中,30块分散的根据地地图碎片在团队协作中逐渐完整;“重走长征路”地图体验,青年们通过体感设备“翻越”虚拟雪山草地。活动现场还设置“红歌歌词飞花令”“党史关键词你画我猜”等环节,让理论学习充满青春趣味

图为同学们在玩重走长征路和拼图寻迹小游戏。杨帆 摄

手掌印梦,绘色传承
 

在一张提前准备好的大型海报旁边放置颜料和手套,团支书组织团员们有序排队,在手上涂颜料后在海报上按下自的手印,象征着同学们许下传承红色精神的庄重承诺,同时也寓意着全体团员凝聚一心,共同为弘扬红色文化贡献力量。

图为同学们在印手印画。王一然 摄
 

活动尾声,团支部回顾全天精彩瞬间,并发布《红色精神传承倡议书》。后续计划将研学成果转化为微党课视频、红色地标手绘地图等文创产品,推动主题教育从“一时感悟”到“长久践行”。正如总结致辞所言:“当大桥上的红旗融入江城夜色,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正在脚下延伸。

图为材科sy2402团支部活动结束合影。刘畅 摄


 
 投票:    
 高级参数↑
 评论选项: 允许评论   禁止评论 浏览次数: 16656
 文章排序: 标题颜色:  
 阅读权限: 消费金币:

 

展开全文

猜你感兴趣

热点新闻

  •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