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名老中医,张幼玲因口碑扎实,收获了一大批“粉丝”,很多患者跨越一千多公里来找他看病,每日接诊量排得满满当当。
“很多患者朋友大老远的专门来找我,很信任我,我非常的感激,我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只要身体状况好,我就会一直坚持坐诊。”张幼玲说,能够为患者服务,发挥自己的余热,他就非常高兴。
百年医家传承 创新治疗男科
张幼玲是真正的百年中医世家传人,祖上四代行医,传承不绝。其祖父和爷爷都是当地有名的中医,擅长治疗男科、肾病、肝病以及一些民间的疑难杂症,并且留下了大量的古方和经验。这些家传医学遗产,经过大量的实践验证,疗效显著。
1976年,张幼玲进入中医药大学学习,后又进入北京中医药大学、省中医院进修,又在后来的全国访学中,结实了诸多同行前辈,向他们学习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
在大量的学习和实践后,张幼玲对男科、肝肾疾病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在治疗方法上也有了更独到的见解。
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疏肝、除湿、活血、化瘀”的综合治疗思路。这一思路不仅涵盖了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传统方法,还加入了除湿的环节,体现了他对病因病机更全面的认识。
张幼玲指出,“肝主疏泄”,肝气郁结是导致血瘀的重要原因之一。《内经》中有“久病入深,病入营卫,行涩为痹,经络不通”,强调了疏肝理气在治疗中的重要性。他的治疗思路深受这一理论的影响,注重通过疏肝来解决气机不畅的问题,从而促进血液运行,减少瘀血形成。
除了中医经典理论的运用,张幼玲还深受张仲景等古代医家的影响,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曾提出“蓄血”、“干血”等概念,并创制了桃核承气汤、大黄䗪虫丸等经典方剂。张幼玲在治疗中也借鉴了这些经典理论,将疏肝、活血、化瘀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治疗方法。
临床治疗中的经验和智慧
在临床治疗中,张幼玲非常强调疏肝的重要性。他发现,许多患者因肝气郁结而导致血瘀。例如,情绪波动、压力大等都会导致肝气郁结,从而引发瘀血。
同时,张幼玲还注意到湿邪对血液运行的影响。湿邪内蕴会阻碍气血运行,形成湿瘀互结的病理状态。因此,他在治疗中加入了除湿的手段,如使用茯苓、泽泻等药物,以祛除体内湿邪,改善血液循环。
他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灵活运用活血化瘀的方法。例如,对于气虚型血瘀患者,他采用补气活血的方法;对于血瘀较重的患者,则使用力度较强的活血药物。
除了治疗方法的改良,张幼玲还非常注重辨证施治的能力,他强调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疗效的关键。例如,对于肝郁脾虚型患者,他采用疏肝健脾、化瘀消积的方法;而对于肾虚型患者,则注重补肾活血。
致力于中医文化的传承
和中医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张老,非常希望自己一辈子的心血能得到传承。他常说,中医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积累,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不能丢。
繁忙的工作之余,张幼玲还经常参加各类中医学术交流活动,分享家传医学的经验与心得,并撰写了多篇关于中医治疗男科、肾病、肝病的文章,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认可。
他毫不保留的把经验教给热爱中医的年轻人,希望为中医的传承与发展出一份力,让更多人了解中医、信任中医,并从中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