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战!心脑同治诊疗模式 快一步化解血管潜伏危机
网络2024-09-25作者:徐伟平 郭姗姗点击:

       20多岁的女子因头痛、黑曚突发脑梗,查出病起于“心”;中年男子罹患冠心病数年,前不久却因胸痛、胸闷紧急入院,还被医生揪出头部潜伏的“不定时炸弹”——脑动脉瘤……脑患“起心病”,心病埋“脑疾”,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

       近年,国际期刊上有关“中国人全因死亡率分析”显示,30年来,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始终位列前二,心脑共患病的发生率也水涨船高。

  为迎难而上,摒弃“头疼只医头,脚痛只医脚”的传统诊疗方式,武汉亚心总医院在2023年1月跨出“心脑同治”的第一步后,今年9月,构建出心脑血管疾病“同查、同诊、同治”的诊疗模式,将筛选高危人群潜藏隐患进一步前移,诊疗更早一步干预,健康威胁更快一步消弭。

 

  一、心脑团战:小心眼,头会痛VS心太宽,埋祸端

  2023年1月30日,武汉亚心总医院接诊到一名心脏主动脉夹层+脑动脉瘤“双向夹击”的患者后,便开启了“脑心同源  异病同治”的篇章——心血管内外科、神经内外科团队联手,7小时同台手术“拆两弹”解除了患者生命危机。而近两年来,医院接诊的同类患者不乏其人——

  1.小心眼,头会痛

  23岁的女性连日剧烈头痛,在确认无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也无高血压等高危诱因下,突发脑梗入院救治,神经内外科团队在采取动静脉溶栓并恢复血流后,病情逐步稳定。出院前,为防范类似“脑血管意外”再度莫名发生,医生为患者追加经食道心脏超声检查,从而找到引发脑梗的“元凶”:卵圆孔未闭,当即向心血管内外科请求会诊,经多学科审慎评估,心血管内外科团队实施卵圆孔封堵术,至此,彻底终结了隐患;

  心血管内外科副主任医师唐成介绍,卵圆孔未闭是婴儿出生后应自然闭合的心脏通道未能合上,形成的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成人心脏就像两室两厅的房子,盖建之初,为方便搬运施工材料,就在两间房中间掏一个洞眼(卵圆孔)。待房子盖好,洞被填上,如若未及时填,房子便会‘漏风’,‘心眼’上的血栓冲到脑血管去,便诱发出脑梗。”

  虽然部分患者不会有明显症状,但也有引起不明原因的头痛、呼吸困难等的情况。可谓‘小心眼’头会痛,两科室先解燃眉之急,再追根溯因,头痛医“心”。

 

  2.心太宽,埋祸端

  无独有偶,46岁的中年男性在数年前的一次体检中,便得知自己患上了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轻度堵塞),因暂无症状,依旧保持抽烟喝酒的习惯。谁知前不久,一场突如其来的胸痛、憋闷让其不得不紧急求医。心血管内外科副主任医师王江友详查病史后初步预判:动脉粥样硬化加剧了冠状动脉闭塞,心脑血管一脉相承,有波及脑部的可能,从而开出心脑同查的检查单。事后证实,患者不仅右冠状动脉严重闭塞、下壁心梗,大脑血管也有多处狭窄,与此同时,还藏着一颗“不定时炸弹”——动脉瘤!

  随后,神经内外科问讯会诊、评估后,两大科室再度联手。

“正因同根生,相煎也太急!心脑看似甚远,实则同根同源。96000公里的人体血管不仅能绕地球2周半,也将心血管、脑血管串联起来。所以,动脉粥样硬化加剧了冠脉的堵塞,脑血管出问题也不足为奇,因着共同的病理机制,心脑同查、同诊、同治便至关重要!”王江友解释道!

  最终,为保障患者最大系数安全及减少创面,心脑两大学科团队采用同一通路(右桡动脉)进行治疗,又一次成功完成了“脑走上游,心走下游”的手术。

  二、心脑同治:本是同根生,相煎才太急

  据2022年国际期刊上有关中国人全因死亡率分析结果显示,近30年来,我国人民的健康饱受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癌症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卒中和心脏病致死率数一数二,所以心脑血管疾病始终都是国民面临的最大健康挑战。本着对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共性的深度研究,今年9月,医院构建出心脑血管疾病“同查、同诊、同治”诊疗模式。

  1.心脑血管:为什么发病也“连襟”?

“心脑”为何总同提?

“心脏是‘发动机’,大脑是‘指挥部’,它们是拴在一条绳上的‘蚂蚱’,血脉相连,彼此影响。”脑科专家陈劲草教授解释。

  追溯心脑血管疾病缘由,皆因人体血管出了问题,由于人体血管串联着心脏和大脑,所以发病机理也是“一脉相承”,相伴发病或是相互诱发疾病也不足为奇。如心梗和脑梗,即给心脏或大脑供血的血管形成了血栓,阻塞血管,导致心肌或脑组织缺血坏死。而就中风而言,很多人都以为是“脑血管意外”,殊不知,这中间有相当一部分病从“心”起,心脏有“栓子”脱落,随血液流到了脑血管,便会造成脑部血管堵塞。据相关数据显示,由此原因引发的中风比例可达40%。

  所以,见心病兼治脑,见脑病兼顾心,近些年来心脑同治与MDT多学科诊疗两个理念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

  2.什么是心脑同查、同诊、同治?

  心脑同治一指心脑疾病同时治疗,另一个是同法治疗。心脑两大科室的联合诊治,不仅仅是会诊,而是对于    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从看诊、检查、治疗(整个围手术期)形成一贯式闭环管理。

 

  3.哪些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

(1)40岁以上;

(2)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动脉硬化等;

(3)已知或曾经患有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其中之一);

  对于以上患者,医院采取心血管内外科、神经内外科医生联合诊疗模式:

  心脑同诊:目前,医院已开通心脑同治专号,一键享受联合会诊服务、心脑疾病的同步管理,得到全面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心脑同查:通过一次介入CTA检查,同步筛查心脑血管健康,简化就诊流程。若发现急危重症的心脑血管问题,立即启动门诊多学科诊疗(MDT)进行同步商讨、制定方案和管理;

  心脑同治:根据患者情况,提供同台、同法治疗或针对两个病种分期手术,实现诊疗管理共通,以疾病为中心,全面考量,优化治疗效果。

  三、快一步发现隐患

“同查、同诊、同治的诊疗模式,将筛选高危人群潜藏隐患进一步前移,诊疗更早一步干预,健康威胁更快一步消弭。”心血管内外科主任王潇表示,及时筛查出高危人群后尽快干预,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几率可下降6成以上。

  上述谈及到的年轻脑梗患者,诊疗过程值得深思。过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单学科诊疗模式下,通常在术后病情稳定后即能出院,来不及深究病因,未来可能缠斗在“这么年轻就脑梗”以及“脑血管意外会不会卷土重来”的忧虑里。但现在通过1+1>2的联合模式直击病因,同时解除了“心头大患”,这正是理念进步带来的最大获益。

  出现这些症状的患者尽早就医

  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如出现头晕、头痛、口齿不清或者单侧肢体活动不利索等情况,需要警惕脑血管病变;

  出现劳累后胸闷、胸痛、憋喘心悸等不适,需要考虑心脏血管问题;

  出现双侧肢体血压差别过大、间歇性运动后腿痛腿胀、脉搏搏动变弱等情况,需要考虑外周血管病变。

  据记者梳理,“心脑同治”理念在武汉亚心总医院院内之所以能成为趋势,得益于实力强大的专家团队联合作战。早在2022年9月,武汉亚心总医院、武汉中南医院便共同搭建了神经内外科专科联盟,引进陈劲草教授担任神经内外科行政主任、专家顾问,现如今由欧阳和平教授担任执行主任,定期坐诊、手术,并与心脏专科团队默契配合。

 

        武汉亚心总医院苏晞院长介绍,心脑血管疾病往往相伴而来,动脉粥样硬化是它们共同的病理基础。由于累及部位不同、发病先后不一,才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因此,在治疗上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见心病兼治脑,见脑病同时兼顾心。

  武汉亚心总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都隶属于香港亚洲医疗集团,该模式在三院间同步推进,同时,在集团的支持下,亚心与亚总还建立了院间转诊机制,让突发率、致残率、死亡率极高的心脑血管疾病可同防、可同治。

  武汉亚心总医院已开通心脑同治专号,9.28~9.29日,将开展心脑同治(同查、同诊)~健康科普活动,929世界心脏日当天,更有百人健康团,呼吁大家关注心脑血管健康,趣享运动,乐享银龄。

展开全文

猜你感兴趣

热点新闻

  •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