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稻神王山(岜芒朝)远眺
2024年起,为了赋能助力壮族地区的乡村振兴工作,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先后开展了对骆越祖居地文化康养资源田野的调查。扶绥县渠黎镇因为是中国野生稻基因多样性的中心,又发现了旧石器时代舂稻谷的陨石舂臼,因此被列为调查的重点地区。在碧计村岜宁屯,一座壮语称为“岜芒朝”的石山,引起了专家组的注意。“岜”在壮语中意为石山,“芒”意为“神”,“朝”为王,“岜芒朝”意为“神王山”。“岜芒朝”山势座东北向西南,西南面曾是野生稻广阔分布的汪庄河湿地。
图片说明:专家组发现古骆越岩画文字图案
获取考古密码似乎近在咫尺。为此,专家组一行不畏艰险深入“神王山”中的密林调查,在一处山崖发现了一组赭色的岩画图案。古人通常把赭红色的赤铁矿粉,用动物脂肪稀释调匀,用草把或鸟羽蘸上,在天然崖壁上直接刷绘出神奇的画作。“初识壁面认前朝,色自丹丹迹未凋。鬼斧神工输技巧,风吹雨打犹鲜妍。”令人叹为观止的是,经过如此久远年代的风吹日晒雨淋,壁画的颜色仍然鲜艳夺目,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谜团。
图片说明:骆越古岩画文字“芒”(神)字细部
从现场发回的图片来看,该岩画图案造型独特,构图饱满厚重,风格简洁质朴,色彩历经千年风雨洗刷依然鲜艳夺目。专家初步推断,从岩石上斑驳的程度分析,这一赭色的岩画图案,理应比左江沿岸的花山岩画年代更为古老。其中一个人形符号最为清晰:她的两手和左江岩画双手上举的形像不同,是双手向下握拳,两手旁各有一点,使图案更为抽象,如同一个“雨”字。这个字在水书字典中有记载,读音为“芒”意为“神”。这个古骆越文字“神”字的标识,表明“岜芒朝”在古骆越时代就是备受先人膜拜的神山,使我们得以一窥过去在中国南方盛行一时的原汁原味祭拜仪式。
图片说明:图为岜宁屯稻神庙
专家组在岜宁屯考察期间,还发现了一个供奉稻神“谷母夫人”的庙宇,在壮族民间信仰中稻神“谷母”又称“娅王”。这座庙宇的柱础虽然是明代风格,但是稻神“娅王”崇拜的年代可以追溯到骆越时代。
图片说明:三哈屯岜赖骆越根祖祭祀遗址
壮族著名古籍《布洛陀经诗•唱郞汉》中就有“大田娅王造”“鸭鸡祭娅王”的记载。无独有偶,碧计村在壮语中的意思就是“鸭鸡村”,鸭鸡祭稻神是岜宁屯的古老习俗,稻神“谷母”就是“娅王”“芒朝”,“岜芒朝”就是稻神王山,岜宁屯是骆越稻作文明的纪念圣地。
图片说明:岜宁屯掠影
业内人士认为,碧计村三哈屯的“岜赖”山是骆越岩画的根祖地,三哈屯又是104岁的红军老寿星吴西老将军的故居;骆越根祖地文化、长寿养生文化的双重叠加,以及荡气回肠的岜宁骆越稻作文明纪念圣地,堪称是乡村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探索;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乡村“文史+”记忆产业发展重要的开发对象,亦是新时代助力赋能“乡村振兴”重要文化富矿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