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市民网欢迎您!   大楚资讯联播网
微信
腾讯微博
QQ
新浪微博 新浪博客 微店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新看点 >
健康消费将进入增长“快车道”
时间:2016-12-17   来源: 中国改革报   作者:付朝欢  点击: 次

  编者按: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特别是新兴服务消费,着力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必然选择。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扩大消费这项工作。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这项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批示。201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为进一步加大扩消费宣传力度,加强舆论引导,我委联合有关单位撰写了系列宣传解读文章,现推送供交流借鉴。


  “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系列报道之六

  健康消费将进入增长“快车道”

  医疗旅游这样的跨界健康领域消费正从一个小众市场逐渐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今年11月底,国务院85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在培育发展健康消费方面,《意见》中最让人瞩目的就是促进健康医疗旅游等支持政策。《意见》同时明确,适时将健康险税优政策由31个试点城市向全国推广,重点推进医养结合试点地区创新医养结合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这些都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在《意见》的政策利好之下,国内的健康消费将进入增长“快车道”。

  医疗旅游跨界破冰起航

  “医疗和旅游有机整合是新兴产业,发展医疗旅游既是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的必然要求。”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副处长王毅曾在公开场合表示。

  目前,医疗旅游已经成长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医疗健康相关服务业将成为全球最大产业,观光休闲旅游相关服务则位于第二,两者相结合将占全球GDP的22%。

  医疗旅游,是以医疗护理、疾病与健康、康复与休养为主题的旅游服务,覆盖范围小到美容整形,大到重症手术,具有高附加价值且低污染的特点。

  较强的消费支付能力、日渐增强的医疗健康意识,再加上出境休闲游的便利,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选择医疗旅游。韩国整容、泰国经典泰式按摩、瑞士抗衰老服务、美国肿瘤治疗,已成为国内高收入者医疗旅游的热门选项。

  面对医疗旅游近几年飞速增长的数字,国内开始加快医疗旅游方面的建设。近年来,我国在海南、上海、珠海等地促进医疗旅游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的实效。但是在国内医改进入深水区、健康产业破冰起航的当下,快速发展的中国医疗旅游行业在出境和入境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对等现象。

  “目前国内医疗旅游90%以上是出境的,到中国接受医疗服务的外国游客数量很少。在入境医疗旅游方面,中国不仅落后于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甚至还不如印度。”中华国际医疗旅游协会理事长贾笑芳指出。

  面对发展相对成熟的国际市场,我国医疗旅游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产业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意见》明确促进健康医疗旅游,建设国家级健康医疗旅游示范基地,推动落实医疗旅游先行区支持政策,可以说是给萧瑟的国内医疗旅游市场医疗旅游市场注入一股暖流。

  税优政策撬动保费收入

  记者注意到,此次印发的《意见》除了支持各消费领域“跨界”,对税优型健康险试点范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也提出了不同要求,为保险业培育大众健康消费指明了方向。

  个人税优健康险是国家首个针对商业保险个人消费者的税收优惠政策性险种。从实际效果来看,个人税优健康险除了可实实在在提高个税起征点外,其保障程度也非常高。

  《意见》提出,适时将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的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由31个试点城市向全国推广。对此,多家经营税优健康险产品的保险公司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试点范围的扩大无疑将加快个人税优健康险发展的速度。

  国际经验表明,税优政策是撬动保费收入进入快车道的最大杠杆,将刺激保险购买从被动转向主动。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3430亿元,同比增加86.77%,较2015年51.87%的同比增速提升明显。

  从《意见》的要求来看,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个人税优健康险试点范围小的问题,下一步应从增加服务供给入手,释放大众对保险的需求。事实上,需求是广泛存在的。日前发布的《2016中国职工福利保障指数大中城市报告》对36个大中城市的职工调研显示,虽然已经购买个人税优健康险产品的职工比例仅为11.4%,但有购买意愿的职工比例高达56.6%。

  今年3月4日,人保健康、阳光人寿、泰康养老3家获得首批经营个人税优健康险的公司,相继开出产品第一单。在税优政策推动下,业内看好商业健康险在未来成为与财险、寿险并列的三大业务板块,据估算,我国健康险规模在2020年将达到1.5万亿元。

  医养结合补齐养老短板

  “人上了年纪,最怕的就是看病。腿脚不利索不说,到了医院还得排队、取药……太麻烦!”家住北京市武圣路松榆东里社区的刘奶奶今年68岁,谈到看病的经历,心中充满了担忧。

  医疗和养老,是所有人都绕不开的话题。从2015年到2035年,我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从2.12亿增加到4.18亿,占比提升到29%。人口老龄化程度逐年上升的同时,养老机构缺乏医疗服务资质,制约着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指出,我国家庭发展变化突出表现之一是城乡养老照护和医养结合需求较大。据记者了解,目前普遍的情况是,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经常在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奔波。

  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有数量庞大的老年人群患有慢性病。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老年慢性病康复时间长,往往是治疗结束而护理、康复未结束,许多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使得大医院一床难求。

  为顺应我国社会老龄化的趋势和特点,国家已经采取措施,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医养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

  此次印发的《意见》明确,重点推进两批90个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地区创新医养结合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形成一批创新成果和可持续、可复制的经验。

  “部分地区经验表明,推进医养结合,能够提高养老院入住率,减轻医院病床压力,降低医保负担。”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表示,医养结合既是知识密集型也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能够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拉动护理及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完)
 


(编辑:张曦)



相关文章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武汉新市民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武汉新市民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2、本网凡注明“来源:×××(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特邀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为常年法律顾问
邮箱:932449293@qq.com whxsmw@126.com 联系电话:18827381718 027-8816 6299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本网管理员取得联系,本网将及时予以处理。
鄂ICP备202102184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98号 建议使用360、火狐、谷歌、IE浏览器以及1024X726像素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