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市民网讯:“快传球!射门!好样的!”昨日中午1时,在硚口区同济附小操场上,一场足球比赛正在展开。三(1)班和三(2)班的足球队交战正酣,场上的队员踢得火热,场边聚集的20多位由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组成的拉拉队,手舞足蹈,振臂高呼。
这样的场景,在硚口区64所中小学校园已成为一种常态。
去年7月,硚口区被教育部列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作为全省唯一的试点区,该区64所学校1100多个班级都组建了足球队,每周都有班级联赛,并形成了“班级-校级-区级”的三级联赛体系。足球,不但让孩子们倾情投入,也让家长们为之疯狂。
长江日报记者连日走访发现,在许多家长眼里,踢球已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陪伢踢球,家长不惜牺牲休息时间,为了送伢踢球,过去最看重的培优课也开始靠边,为了让伢踢好球,有家长把孩子转学到足球特色学校。
每个班都有足球队
为伢转学只为踢进班级联赛
11岁的文鑫,今年9月从一所知名小学转到了硚口区新合村小学,他的妈妈张女士说,转学就是为了让儿子踢进班级联赛。
新合村小学是一所老牌足球学校,这里先后走出了郑斌、雷腾龙等30多名国脚。张女士介绍,文鑫从小喜欢踢球,只可惜原来学校足球氛围不浓,儿子踢球的机会不多。今年暑假,张女士带儿子参加了新合村小学的足球夏令营,其间,文鑫的足球天赋让教练眼前一亮,新合村小学的足球氛围也令他向往。开学前,张女士为儿子办理了转学手续。现在,文鑫每周都有班级联赛,踢球的时间比以前多了,但成绩也丝毫没有拖后腿。
在南垸坊小学读四年级的曾令函成绩优异,但不爱运动,父母为此很苦恼。2015年9月,南垸坊小学开始组建班级队。在球迷父亲的鼓励下,曾令函加入班队参加联赛,一场场比赛磨炼下来,此前对足球一窍不通的他竟然踢进了校队。
南垸坊小学校长王元红介绍,此前,南垸坊小学的足球运动并不普及,而班级联赛开展才一年多,学校不仅有了校足球队,还形成了包括班级队和年级队在内的校园足球梯队,平均每个学期要组织30多场比赛。该校840多名学生中,已有300多人上场参加过比赛,其中也不乏女生。
据了解,在班级联赛启动之前,硚口区不少小学的校园足球处于空白。而目前,班级联赛已在全区64所中小学实现全覆盖,每所学校每周至少开设1节足球课。去年起,硚口区3年共拨付1000万元经费,用于联赛、培训、购置器材等,并在全区推广班级联赛。每个学校有足球教材
踢球将成升学依据
“90后”教练李毅算是新合村小学体育组的新兵,从一年前入校执教至今,他一直保持一个习惯:在自己没有课时,站在足球场边旁听其他资深教练讲课。
李毅说,这是新合村小学的传统,每个新教练的上岗第一课是旁听老教练讲课,从内容安排、节奏把握,到与学生的互动,都要细细观察。在最初几个月,新老教练还会在同一片场地上同步上课,对比两个班教学效果的差异,让新教练发现自己的不足。
李毅说,经过50年校园足球发展,新合村小学已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足球教学体系,不仅有一套自编的校本教材,还在多年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授课经验。
“上足球课要有点科研精神,教练们要钻研。新合村小学的足球教学特色不仅在于有自己的教材,更多体现在上课细节之中。”该校德育主任汪建宏说。
硚口区教育局体艺卫站站长黄红兵介绍,今年开始,该区将新合村小学、二十七中学等传统足球特色学校的教学经验全区推广,并集结国家级指导专家、大学教授、足球教练员等多方力量,共同开发区级足球校本教材,让每个学校每个老师“教有所依”。
硚口区教育局负责人也表示,该区已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为有天赋的足球小将们打通一条绿色升学通道,让他们的足球特长也作为升学考核依据,读上心仪的学校,专心踢球,解决家长和孩子的后顾之忧。
拉拉队全家上阵
为踢球让培优靠边
“往右边带!找机会射门!”昨日中午,在同济附小班级联赛赛场上,三(1)班家长姚智刚站在球场旁,紧盯着正在场上比赛的儿子,并不时指导他如何跑位。姚智刚是一名足球爱好者,从孩子去年参加班级联赛开始,他场场必到。姚智刚说,三(1)班有七八个爸爸教练,轮流对孩子们进行训练。每到班级比赛时,几乎每个孩子的家长都会到场,会踢球的教技术,不会踢的来加油。
“孩子踢球,全家出动,有时连爷爷奶奶、哥哥姐姐都会来加油。”同济附小教导主任陈洁说,从去年10月学校的第一场班队选拔赛开始,家长们就表现出了令人惊讶的热情。每次有比赛,球场都被围得水泄不通。“每天放学后,操场上随处可见父母和孩子一起跑步、踢球,哪怕是很窄小的角落,都有三五个家庭一起练习。”
走访得知,硚口区多所中小学的班级足球队都有一批家长“军师”,从足球队日常训练、教练安排,到拉拉队的舞步、服装,甚至比赛时的接送、餐饮,都由家长们商讨决定。
“如果没有家长的帮助和支持,班级联赛很难开展。”崇仁路小学德育主任陈宁说,班级联赛推行之初,以女老师居多的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班级足球队的大小事务基本都是由家长们统筹。踢球需要时间,不少家长为了保证孩子的踢球时间,主动将培优课程调开或减少培优科目。
崇仁路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长汪稀龄说,自从孩子去年参加足球队,每天下午放学和周末都要花时间训练。当足球和培优课程有冲突时,他会提前把培优课调走。“表面上看是足球压缩了学习时间,但其实没有影响,踢球让孩子纪律性变强了,反而促进了学习。”(完)编辑:韩天宇
相关文章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武汉新市民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武汉新市民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2、本网凡注明“来源:×××(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邮箱:932449293@qq.com whxsmw@126.com 联系电话:18827381718 027-8816 6299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本网管理员取得联系,本网将及时予以处理。
鄂ICP备202102184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98号 建议使用360、火狐、谷歌、IE浏览器以及1024X726像素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