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市民网欢迎您!   大楚资讯联播网
微信
腾讯微博
QQ
新浪微博 新浪博客 微店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网络天下 >
新媒体让汾酒的中国味道飘香新春佳节
时间:2017-02-07   来源:中国民生时报   作者:刘兴亮  点击: 次

    武汉新市民网讯:2017年春节期间,央视《味道》栏目走进全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原址型白酒遗址博物馆--山西杏花村汾酒老作坊遗址博物馆,为大家揭秘“经典的山西汾酒是怎样酿造的”,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不错的反响。但这只是个起点,随着自媒体的全面介入,让“央视聚焦汾酒”成为几乎“承包”了整个春节的热点网络事件。

  央视《味道:寻找记忆中的年味》于2017年1月28日播出后,关于经典汾酒是怎样酿成的一段视频开始在网上走红,著名导演贾樟柯带领央视《味道》栏目组揭秘汾酒酿制技艺、品尝原浆汾酒的视频在各大视频网站上陆续播出,点击收看量不断攀升。随后,对此大感兴趣的各大微信公众号、微博大V、自媒体大咖等也开始关注,引发网络热议,使汾酒饱受赞誉。

  不少网友感慨:我刷微博看见的是央视聚焦汾酒,刷微信看见的是贾樟柯给我解密汾酒老作坊,到视频网站看见的是《味道》栏目的杨多杰正在那儿喝原浆汾酒……好吧,这个春节,我的手机被酒泡了。不过呢,这种沁人心脾的清香味道我喜欢!

  很多网友自发地当起了汾酒的“自来水”(自带干粮来灌水)。看看大家的评论:有怀旧的,“汾酒,这两个字如雷贯耳,从记事起父亲喝的就是汾酒,一直到现在都没变过”;有追星的,“贾导原来是汾阳人啊,最喜欢的导演和最喜欢的酒在一个地方”;有为汾酒鸣不平的,“这才是正宗的中国味道,别乱七八糟的洋酒好多了,比起腐败的茅某酒强多了”;有科普的,“汾酒才是中国白酒行业鼻祖”,“第一次国宴用的白酒就是汾酒”,“上次看bbc中国新年的纪录片,里面就是喝的汾酒”;有惊叹的,“800多年的遗址还能酿酒,厉害了我的老作坊”;竟然还有算价格的,“六十年代的酒,那要卖多少钱啊”……

  那么,央视聚焦汾酒事件为何能在春节期间火遍全网,且获得如此好的口碑呢?笔者分析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人们“阅读”习惯的变化。人们早已从读字时代过渡到读图时代,现在又进入到了读视频时代,随着手机客户端的不断普及,人们看视频的渠道也从电视向视频网站、自媒体平台转变。因此,优质的短视频深受网友欢迎,各种各样的“爆款”视频层出不穷。通过在乐视、秒拍、腾讯、优酷、土豆、美拍等各大视频平台的播出,央视聚焦汾酒事件仅在移动终端就迅速积累了千万级的点击量。

  多触点的视频内容。所谓触点,就是能够打动网友、吸引网友的传播点。在新媒体时代仍然是“内容为王”,平台再多,也需要好的内容。央视聚焦汾酒的相关视频里,有浓浓的年味,有醇醇的中国味道,有传奇的老作坊,有国际著名导演贾樟柯做导游,有对酒文化的科普,有大家关心的白酒酿造与品质……如此多且有差异化的传播触点,自然能打动不同的观看人群。

  强大的引流渠道。除了视频网站本身,微博、微信、今日头条、搜狐自媒体、网易订阅、UC头条、一点资讯、腾讯快报、凤凰博客、网易博客、新浪博客、天涯社区、百度贴吧、凯迪论坛等几十家不同的平台上都有相关的热门信息,这些点击量很高的文章及帖子为汾酒带来了爆棚的人气。

  我们通过央视聚焦汾酒事件的走红可以看出,随着人们“阅读”习惯的变化,新媒体的能量已经越来越大,并逐渐成为人们了解信息的主渠道,成为品牌营销的主战场。人们对这一事件的关注也从侧面说明,白酒仍是中国酒类消费的主流,汾酒等优质白酒的文化与品质始终是消费者关心的话题。

  新媒体传播是内容为王,白酒的市场营销也是内容为王,这个内容就是酒的酿造技艺、独特口感、质量安全等。汾酒作为中国酒魂体系的承载者与传承者,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不间断传承着酿造技艺,注重品质,并率先执行严于国内、高于国际的食品安全内控标准,坚持做“绿色汾酒、安全汾酒”,不忘初心,矢志不移。相信,汾酒这样踏实做产品、诚信搞经营的品牌也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与追捧。(完)
 

(编辑:张曦)



相关文章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武汉新市民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武汉新市民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2、本网凡注明“来源:×××(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特邀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为常年法律顾问
邮箱:932449293@qq.com whxsmw@126.com 联系电话:18827381718 027-8816 6299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本网管理员取得联系,本网将及时予以处理。
鄂ICP备202102184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98号 建议使用360、火狐、谷歌、IE浏览器以及1024X726像素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