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哲学与当代文化发展(澳门)论坛系列活动开幕
时间:2017-07-04 来源:武汉新市民网 作者:胡肖楠 点击: 次
今日热点:
摘要:
- 武汉新市民网讯: 据中国文化传媒网报道,时值澳门大学新校区正式启动八周年之际,由国家文化部所属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牵头组织,联袂澳门大学中国历史文化中心、澳门全球华人联
武汉新市民网讯:据中国文化传媒网报道,时值澳门大学新校区正式启动八周年之际,由国家文化部所属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牵头组织,联袂澳门大学中国历史文化中心、澳门全球华人联合会共同主办,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对外文化传播中心、大爱春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温馨之约——中国传统哲学与当代文化发展论坛”及系列讲座活动, 6月27日在澳门大学拉开帷幕。论坛主题为 “传统哲学与当代文化创新”和“传统哲学助力中华国粹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以及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文教部副部长蒲海龙,澳门大学校董会主席林金城,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归侨总会副会长刘雅煌,江苏省政协常委、澳门江苏联谊会会长岑展平、澳门全球华人联合会副主席李秀珍等出席论坛开幕式。澳门大学校长赵伟、澳门大学中国历史文化中心主任郝雨凡、澳门全球华人联合会理事长兼秘书长朱丽、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外事助理兼国际部主任张小兰分别代表主办单位致辞。来自内地和澳门的各界嘉宾、学者与澳门大学、濠江中学师生及澳门市民等3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讲座活动。
赵伟在致辞中表示,今天在澳门大学举办这个活动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八年前的今天(2009年6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对设在横琴岛的澳门大学新校区实施管辖,从此澳门大学结束了有校无园的状态。经过八年的努力,我们成功建起了这座美丽的校园,能够在此举办各种各样的学术活动,并力争把澳门大学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大学,重点建设与中国传统的历史、语言、文化、哲学相关的院系及项目。
中国传统哲学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澳门大学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与推广的重要课题。在中央人民政府和澳门特区政府的关怀与指导下,澳门大学设立了中国历史文化中心,旨在全面、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在澳门乃至在葡语国家、地区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优良传统,特别是强化青少年群体对中华文化的熟知度、亲近感和向心力。
在澳门开展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宣传与推广,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区位优势,澳门大学所属文、史、哲各专业可以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历史智慧,借古喻今,鉴古知今,通古论今,从而使我们的传统学术能够焕发出适用于今的生命活力。今天的论坛可谓群贤备至,大师汇集,丰富生动,精彩可期,相信论坛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
朱丽在致辞时说,澳门是中西方文化完美结合之地,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一国两制的实施为澳门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展望未来,相信澳门发展一定会更加绚丽多姿。在这美好的时刻,中国传统哲学与当代文化发展论坛在澳门举办,让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有序的传承。在习主席大力倡导的“一带一路”思想理论指引下,我们畅谈思想、交流文化、展望未来、孕育新的文化符号,相信我们定会取得丰盛的成果。全球华人联合会将致力于联合全球华人中的有识之士,弘扬国粹瑰宝,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海内外华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以文化的繁荣推动民族经济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构筑走向世界的桥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张小兰在致辞时表示,当今世界,人们都在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一些外国学者认为,中国创造出辉煌的经济奇迹绝非偶然,中国在数千年历史的长河中,曾经长期作为世界先进的国家存在,今天中国的全面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根源于中国文化的复兴。那么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一个人又能够为中国文化的复兴和当代的发展做些什么呢?如果我们可以花很多时间学习外语和外国文化,却不能分出更多的时间了解和研究自己祖国丰厚的历史文化,我们的生命将会失去本可以拥有的历史文化的依托,成为漂浮在世界上的精神浮萍。今天,进行演讲和讲座的都是著名学者,希望大家能够从他们精彩的演讲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感悟中,受到启发,引起思考。期待两地学者,给我们带来丰厚精神文化滋养的美好的一天,相信大家永远都不会忘记今天这场难忘的“温馨之约”。
郝雨凡在致辞中说,这是澳门大学中国历史文化中心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高规格、大规模的文化活动与学术活动。中心开启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师名校”讲座计划,同时启动了在澳门的一些重要名校设立中国历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的工作。定期举行大规模、高层次的中国文化论坛,是中心的一项重要任务。此次得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和澳门全球华人联合会之助力,将内地与港澳文化交流重点项目落户在澳门大学并由中国历史文化中心参与主办,是对我们的信任与支持,我谨代表中国历史文化中心,对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对澳门全球华人联合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开幕式嘉宾合影
叶小文和澳门大学中国历史文化中心副主任朱寿桐在论坛上分别发表了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再度“文艺复兴”》和《中国民间文学中的哲性智慧》的主题演讲,赢得台下雷鸣般的掌声。叶小文演讲时谈及,几千年中华文明不曾中断和转移的历史,尤其是近代虽也曾一蹶不振但自强不息、翻身解放、自我振兴、再度崛起的历史,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实现中国化以来,可以在新的时代重新激发、爆发出新的增添“核动力”。中华民族这一百多年来历经磨难,现在离民族复兴越来越近,距离已经可以丈量。但正因为越来越近,再往前走,每一步都是惊险一跳,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巨大飞跃。为此,更需要注入强大而有序的活力,保持持续而健康的动力。
在四十多年成功改革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开放、搞活。这“核动力”,就蕴藏在我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铀矿”之中。我们本来就有这样的传承和基因,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碰撞、相融合,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更能聚合、裂变、爆发出这样的“核动力”。
中国对外开放一个重要途径和模式,与列强过去走过的路子截然不同,是大力倡导并积极建设“一带一路”,要走出一条与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平等、追求互利的新路。肇始于2000多年前的丝绸之路,既是贸易大走廊,也是文明大动脉,更是世界大桥梁。穿过历史的烟云,顺应各方的期待,今天的“一带一路”应运而生,这一构想凝聚了几千年的东方智慧,闪烁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光辉,承载着沿线地区的复兴梦想,迈出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步伐。
借用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融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既是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实现多元、自主、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也是深化区域合作,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中国主张,更体现了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朝着公平、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责任担当。“一带一路”是当代的经济建设之路,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促使顺周期下形成的巨大产能和建设能力走出去。而今天世界各国看好“一带一路”,不仅因为这条新路有互利共赢的经济愿景,还因为这条新路有互利共赢的信心保障。
历史上的中国,其辉煌时期都伴随着大规模的对外开放,西汉与唐,就有北方丝绸之路的兴盛;中唐至宋,更有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古丝绸之路作为对外开放的早期版本,曾被誉为全球最主要的商贸大动脉。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辉煌,其基础一度是以“陆权”政治为核心权力的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作为欧亚大陆之间联系纽带的丝绸之路,正是这种历史辉煌的写照。古丝路不是排他与封闭的,而是包容和开放的,它并非只有一个端口,而是东西通达、四端通畅。“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连接东西方、横贯欧亚大陆的丝路敞开胸怀,商旅穿梭,互通有无,福泽万方。从汉唐到元明,古代中国的强盛期都拥有庞大的丝路“朋友圈”,沿线各国都得益于开放、受惠于包容。
今天我们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更是如此。强化陆路沟通,不会拒绝海洋;强调海路通达,不必拒绝天空。人类正进入“太空时代”,网络正推出“智慧地球”。“一带一路”不只是两点相连,而是立体交叉、多元会通,是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
中国在大踏步迈向海洋的同时,继续发挥传统农耕文明所培养出的擅走陆路的特长,再度走向欧洲。重建丝绸之路,不是去重现两千多年前由商旅驼队、士兵僧侣和帝王将相们在农耕文明的晕光下走出的昔日辉煌,而是志在使亚欧两大板块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英文把“中国”称作CHINA(瓷器)。
不了解瓷器,广而言之不了解中国原始的陶器,就不了解中华民族所积淀的深重的勤劳、深厚的智慧和深沉的文化,就不能解读为什么世界四大古文明中,为何惟有中华文明延续至今不曾中断,中华民族几经衰落必然复兴的密码。从宋元至清朝时期,欧洲的一艘艘帆船满载着香料、白银,中国的一艘艘帆船满载着瓷器、茶叶,随着季风、追着洋流,开辟了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但西方的香料、白银是有限的,中国的瓷器则是一把把土就可以烧出来,中国的茶叶一棵棵树就可以长出来,取之无限、用之不竭。
于是随着航海技术的改进,巨大的贸易逆差出现了,广州十三行铺面一次失火,烧化的白银竟流成了河,终使海上丝绸之路难以为继。于是西方列强靠着坚船利炮,向中国强买强卖鸦片。于是从虎门销烟到鸦片战争,翻开了一部近代中国从愚昧、挨打、衰落,到觉醒、抗争、崛起的历史。瓷器在烈火中窑变,凤凰在烈火中涅槃,中国在烈火中新生。而新生、崛起、富强的中国,今天要给予世界的,不是坚船利炮、强权霸道,而是合作共赢、一带一路。在全球化的当代,中国让世界信服、让世界感动的,仍是当年丝绸之路上输出的大量瓷器、丝绸所体现的中国的真善美,中国的神与魂。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涛,复旦大学文学博士、上海中华文化研究所所长李定、澳门大学教授魏楚雄等学者围绕《中国哲学的根脉与周易的智慧》《易学与中国文化的当代创新》《中华文化在葡人统治之下澳门的传承与发展》所作之精彩演讲,深入浅出,引发思考。当天下午,澳门大学教授杨义、中国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弓克以《先秦诸子的开幕式与闭幕式》《中国传统哲学之当代传承的思考》为题的高端学术讲座,言之凿凿,发人深省。讲座后的提问环节气氛热烈,互动性强,参与者众,台上台下的思想碰撞与交流,专家、学者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助推论坛活动步入高潮。
为更好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主办方还将开展一系列普及中国传统哲学的公开讲座活动。其中,澳门全球华人联合会易经研究院副院长李达科、华夏龙文化国学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桑军、中华传统文化普陀山论坛总策划郑正国等知名人士28日将汇聚澳门科技大学,就《周易智慧哲理与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启示》《简析天人合一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品格高尚的易学家方可谋略天下》《姓名在历史长河中的作用》《中国传统哲学在青少年成长教育中的体现》等做专题讲座。
“温馨之约”系列论坛活动,是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在国内外主办的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宗旨的品牌文化活动,曾在瑞典、古巴、马耳他、荷兰、南非等国家和我国上海举办,均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本次活动是第八届“温馨之约”系列活动,首次在我国港澳台地区举办,是国家文化部2017年内地与港澳文化交流重点项目。
2014年12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参加了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庆典,对开创“一国两制”崭新局面给予重托,期望各方一起努力,凝聚澳门心,共圆中国梦。习近平还在澳门大学表示,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和了解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骨气和底色,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并做到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本次活动即贯彻落实习主席指示精神的一次具体行动。活动拟通过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并搭建两地文化交流平台,深入促进内地与澳门的思想文化交流,推动当代中华文化发展,用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启发当代文化的发展进程,凝聚澳门人心。选择在澳门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举办,旨在吸引和影响更多澳门青年大学生和市民参与活动,增强活动在青年群体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论坛期间,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代表团拜访了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先生和澳门归侨总会副会长刘雅煌先生,洽谈了未来的互利合作。(完)
开幕式剪彩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以及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文教部副部长蒲海龙,澳门大学校董会主席林金城,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归侨总会副会长刘雅煌,江苏省政协常委、澳门江苏联谊会会长岑展平、澳门全球华人联合会副主席李秀珍等出席论坛开幕式。澳门大学校长赵伟、澳门大学中国历史文化中心主任郝雨凡、澳门全球华人联合会理事长兼秘书长朱丽、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外事助理兼国际部主任张小兰分别代表主办单位致辞。来自内地和澳门的各界嘉宾、学者与澳门大学、濠江中学师生及澳门市民等3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讲座活动。
赵伟在致辞中表示,今天在澳门大学举办这个活动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八年前的今天(2009年6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对设在横琴岛的澳门大学新校区实施管辖,从此澳门大学结束了有校无园的状态。经过八年的努力,我们成功建起了这座美丽的校园,能够在此举办各种各样的学术活动,并力争把澳门大学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大学,重点建设与中国传统的历史、语言、文化、哲学相关的院系及项目。
中国传统哲学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澳门大学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与推广的重要课题。在中央人民政府和澳门特区政府的关怀与指导下,澳门大学设立了中国历史文化中心,旨在全面、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在澳门乃至在葡语国家、地区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优良传统,特别是强化青少年群体对中华文化的熟知度、亲近感和向心力。
在澳门开展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宣传与推广,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区位优势,澳门大学所属文、史、哲各专业可以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历史智慧,借古喻今,鉴古知今,通古论今,从而使我们的传统学术能够焕发出适用于今的生命活力。今天的论坛可谓群贤备至,大师汇集,丰富生动,精彩可期,相信论坛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
朱丽在致辞时说,澳门是中西方文化完美结合之地,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一国两制的实施为澳门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展望未来,相信澳门发展一定会更加绚丽多姿。在这美好的时刻,中国传统哲学与当代文化发展论坛在澳门举办,让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有序的传承。在习主席大力倡导的“一带一路”思想理论指引下,我们畅谈思想、交流文化、展望未来、孕育新的文化符号,相信我们定会取得丰盛的成果。全球华人联合会将致力于联合全球华人中的有识之士,弘扬国粹瑰宝,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海内外华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以文化的繁荣推动民族经济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构筑走向世界的桥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张小兰在致辞时表示,当今世界,人们都在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一些外国学者认为,中国创造出辉煌的经济奇迹绝非偶然,中国在数千年历史的长河中,曾经长期作为世界先进的国家存在,今天中国的全面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根源于中国文化的复兴。那么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一个人又能够为中国文化的复兴和当代的发展做些什么呢?如果我们可以花很多时间学习外语和外国文化,却不能分出更多的时间了解和研究自己祖国丰厚的历史文化,我们的生命将会失去本可以拥有的历史文化的依托,成为漂浮在世界上的精神浮萍。今天,进行演讲和讲座的都是著名学者,希望大家能够从他们精彩的演讲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感悟中,受到启发,引起思考。期待两地学者,给我们带来丰厚精神文化滋养的美好的一天,相信大家永远都不会忘记今天这场难忘的“温馨之约”。
郝雨凡在致辞中说,这是澳门大学中国历史文化中心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高规格、大规模的文化活动与学术活动。中心开启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师名校”讲座计划,同时启动了在澳门的一些重要名校设立中国历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的工作。定期举行大规模、高层次的中国文化论坛,是中心的一项重要任务。此次得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和澳门全球华人联合会之助力,将内地与港澳文化交流重点项目落户在澳门大学并由中国历史文化中心参与主办,是对我们的信任与支持,我谨代表中国历史文化中心,对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对澳门全球华人联合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开幕式嘉宾合影
叶小文和澳门大学中国历史文化中心副主任朱寿桐在论坛上分别发表了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再度“文艺复兴”》和《中国民间文学中的哲性智慧》的主题演讲,赢得台下雷鸣般的掌声。叶小文演讲时谈及,几千年中华文明不曾中断和转移的历史,尤其是近代虽也曾一蹶不振但自强不息、翻身解放、自我振兴、再度崛起的历史,证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实现中国化以来,可以在新的时代重新激发、爆发出新的增添“核动力”。中华民族这一百多年来历经磨难,现在离民族复兴越来越近,距离已经可以丈量。但正因为越来越近,再往前走,每一步都是惊险一跳,都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巨大飞跃。为此,更需要注入强大而有序的活力,保持持续而健康的动力。
在四十多年成功改革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开放、搞活。这“核动力”,就蕴藏在我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铀矿”之中。我们本来就有这样的传承和基因,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碰撞、相融合,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更能聚合、裂变、爆发出这样的“核动力”。
中国对外开放一个重要途径和模式,与列强过去走过的路子截然不同,是大力倡导并积极建设“一带一路”,要走出一条与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平等、追求互利的新路。肇始于2000多年前的丝绸之路,既是贸易大走廊,也是文明大动脉,更是世界大桥梁。穿过历史的烟云,顺应各方的期待,今天的“一带一路”应运而生,这一构想凝聚了几千年的东方智慧,闪烁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光辉,承载着沿线地区的复兴梦想,迈出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步伐。
借用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融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既是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实现多元、自主、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也是深化区域合作,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中国主张,更体现了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朝着公平、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责任担当。“一带一路”是当代的经济建设之路,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促使顺周期下形成的巨大产能和建设能力走出去。而今天世界各国看好“一带一路”,不仅因为这条新路有互利共赢的经济愿景,还因为这条新路有互利共赢的信心保障。
历史上的中国,其辉煌时期都伴随着大规模的对外开放,西汉与唐,就有北方丝绸之路的兴盛;中唐至宋,更有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古丝绸之路作为对外开放的早期版本,曾被誉为全球最主要的商贸大动脉。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辉煌,其基础一度是以“陆权”政治为核心权力的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作为欧亚大陆之间联系纽带的丝绸之路,正是这种历史辉煌的写照。古丝路不是排他与封闭的,而是包容和开放的,它并非只有一个端口,而是东西通达、四端通畅。“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连接东西方、横贯欧亚大陆的丝路敞开胸怀,商旅穿梭,互通有无,福泽万方。从汉唐到元明,古代中国的强盛期都拥有庞大的丝路“朋友圈”,沿线各国都得益于开放、受惠于包容。
今天我们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更是如此。强化陆路沟通,不会拒绝海洋;强调海路通达,不必拒绝天空。人类正进入“太空时代”,网络正推出“智慧地球”。“一带一路”不只是两点相连,而是立体交叉、多元会通,是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
中国在大踏步迈向海洋的同时,继续发挥传统农耕文明所培养出的擅走陆路的特长,再度走向欧洲。重建丝绸之路,不是去重现两千多年前由商旅驼队、士兵僧侣和帝王将相们在农耕文明的晕光下走出的昔日辉煌,而是志在使亚欧两大板块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英文把“中国”称作CHINA(瓷器)。
不了解瓷器,广而言之不了解中国原始的陶器,就不了解中华民族所积淀的深重的勤劳、深厚的智慧和深沉的文化,就不能解读为什么世界四大古文明中,为何惟有中华文明延续至今不曾中断,中华民族几经衰落必然复兴的密码。从宋元至清朝时期,欧洲的一艘艘帆船满载着香料、白银,中国的一艘艘帆船满载着瓷器、茶叶,随着季风、追着洋流,开辟了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但西方的香料、白银是有限的,中国的瓷器则是一把把土就可以烧出来,中国的茶叶一棵棵树就可以长出来,取之无限、用之不竭。
于是随着航海技术的改进,巨大的贸易逆差出现了,广州十三行铺面一次失火,烧化的白银竟流成了河,终使海上丝绸之路难以为继。于是西方列强靠着坚船利炮,向中国强买强卖鸦片。于是从虎门销烟到鸦片战争,翻开了一部近代中国从愚昧、挨打、衰落,到觉醒、抗争、崛起的历史。瓷器在烈火中窑变,凤凰在烈火中涅槃,中国在烈火中新生。而新生、崛起、富强的中国,今天要给予世界的,不是坚船利炮、强权霸道,而是合作共赢、一带一路。在全球化的当代,中国让世界信服、让世界感动的,仍是当年丝绸之路上输出的大量瓷器、丝绸所体现的中国的真善美,中国的神与魂。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涛,复旦大学文学博士、上海中华文化研究所所长李定、澳门大学教授魏楚雄等学者围绕《中国哲学的根脉与周易的智慧》《易学与中国文化的当代创新》《中华文化在葡人统治之下澳门的传承与发展》所作之精彩演讲,深入浅出,引发思考。当天下午,澳门大学教授杨义、中国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弓克以《先秦诸子的开幕式与闭幕式》《中国传统哲学之当代传承的思考》为题的高端学术讲座,言之凿凿,发人深省。讲座后的提问环节气氛热烈,互动性强,参与者众,台上台下的思想碰撞与交流,专家、学者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助推论坛活动步入高潮。
为更好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主办方还将开展一系列普及中国传统哲学的公开讲座活动。其中,澳门全球华人联合会易经研究院副院长李达科、华夏龙文化国学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桑军、中华传统文化普陀山论坛总策划郑正国等知名人士28日将汇聚澳门科技大学,就《周易智慧哲理与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启示》《简析天人合一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品格高尚的易学家方可谋略天下》《姓名在历史长河中的作用》《中国传统哲学在青少年成长教育中的体现》等做专题讲座。
“温馨之约”系列论坛活动,是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在国内外主办的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宗旨的品牌文化活动,曾在瑞典、古巴、马耳他、荷兰、南非等国家和我国上海举办,均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本次活动是第八届“温馨之约”系列活动,首次在我国港澳台地区举办,是国家文化部2017年内地与港澳文化交流重点项目。
2014年12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参加了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庆典,对开创“一国两制”崭新局面给予重托,期望各方一起努力,凝聚澳门心,共圆中国梦。习近平还在澳门大学表示,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和了解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骨气和底色,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并做到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本次活动即贯彻落实习主席指示精神的一次具体行动。活动拟通过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并搭建两地文化交流平台,深入促进内地与澳门的思想文化交流,推动当代中华文化发展,用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启发当代文化的发展进程,凝聚澳门人心。选择在澳门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举办,旨在吸引和影响更多澳门青年大学生和市民参与活动,增强活动在青年群体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论坛期间,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代表团拜访了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吴志良先生和澳门归侨总会副会长刘雅煌先生,洽谈了未来的互利合作。(完)
(编辑:张曦)
相关文章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武汉新市民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武汉新市民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2、本网凡注明“来源:×××(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大家都爱看
新新闻
网络链接
如果您的网站PR≥4 欢迎申请链接 更多>>
编辑部地址:武汉市武昌区瑞安街248号 鄂ICP备17001920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98号
本网特邀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为常年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8827381718 027-8816 7892
武汉新市民网总群 42088912 通讯员群 285233922 创业者群 203646181 文学群 54177794 打工者群 263038876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本网管理员取得联系,本网将及时予以处理。
邮箱:932449293@qq.com whxsmw@126.com 建议使用360、火狐、谷歌、IE浏览器以及1024X726像素浏览
本网特邀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为常年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8827381718 027-8816 7892
武汉新市民网总群 42088912 通讯员群 285233922 创业者群 203646181 文学群 54177794 打工者群 263038876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本网管理员取得联系,本网将及时予以处理。
邮箱:932449293@qq.com whxsmw@126.com 建议使用360、火狐、谷歌、IE浏览器以及1024X726像素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