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热点:
摘要:
- 为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黔北脱贫攻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2015年1月,遵义供电局成立了爱度公益团队。 爱度,I DO;爱度,爱你每一度。 据遵义供电局员工介绍,
为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黔北脱贫攻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2015年1月,遵义供电局成立了“爱度”公益团队。
“爱度”,“I DO”;“爱度”,“爱你每一度”。
据遵义供电局员工介绍,“爱度”公益最初是通过在员工内部组织义卖活动筹集善款,成立“爱度”基金,向一些贫困家庭捐赠爱心电度。截至目前,遵义供电局共向近1100户特殊困难群体赠送了24万度“爱心电”。
两年时间,遵义供电局现已经陆续建立起“爱度”电、“爱度”书屋、“爱度”驿站等一系列公益品牌。
“爱度”书屋:扶贫扶智
一张小黑板,三四行白色粉笔字,七八双双饥渴的小眼睛正认认真真地瞅着。原来,他们在看的是这周老师给出的推荐书目。这是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纸房小学课间时分图书室窗前的一副景象。黑板上写着的是本周好书《江河湖海》以及简洁明了的推荐语。
“我们每周都会从“爱度”书屋里挑出一本好书,用小黑板写出来推荐给学生,引导学生阅读。”纸房小学的校长告诉记者。
纸房小学是一个实打实的贫困小学,地处贵州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纸房村,而纸房村又是今年播州区十个必须精准脱贫的试点之一。纸房小学全校119名学生中就有一大半是留守儿童。近年来因政府重视,学校重新修建,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可美中不足的是始终没有一间像样的图书室。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2016年初,遵义供电局逐步开展教育扶贫工作,在微信平台上发起了书屋众筹活动。2016年3月,遵义供电局在得知纸房小学的情况之后,当即决定给当地学生捐助一间书屋和一间多媒体教室。这可乐坏了纸房小学的校长,赶紧挪出一间大教室,给学生留做书屋。于是,纸房小学的“爱度”书屋应运而生了。
课下,“爱度”书屋是该校人气最旺的地方,孩子们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之中,启迪了心灵,开阔了眼界。
据了解,遵义供电局发动内部员工给纸房小学共捐赠了1300多册图书。2016年,仅一个学期,纸房小学的学生平均借阅量就达到了28.3册,孩子们对于知识的渴求可见一斑。
校长满心欢喜的说:“因为有了这些书和电脑,课余时间,我们的学生可通过书本、网上等途径查找资料,再结合我们纸房村特有的造纸技艺,都学会自己动手做一些非常漂亮的剪纸、折纸、贴画之类的手工了。”
据悉,遵义供电局在遵义市各县(区)的16所山区小学捐建了“爱度”书屋,共捐赠图书6700余册,文体用品4900余件,惠及学生4800余人。下一步,遵义供电局还会考虑在更多的地方建立“爱度”书屋,扩大书屋受益群体。
“爱度”驿站:满爱前行
“想有人帮扶买羊3只来养”、“想有人帮扶解决发展资金800元来买2只猪”、“想有人帮扶资助孩子读书的费用”……一个个朴实而具体的心愿正贴在桑木镇供电所的“爱度”心愿墙上等待着好心人士的认领。
2017年1月,遵义供电局首个“爱度”驿站在习水县桑木镇供电所落成,标志着“爱度”公益在扶贫路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短短几个月,已经有9个“爱度”驿站相继在遵义下辖地方供电所和贫困村落户,共覆盖贫困户2759户,捐增衣物、文具等物资1200余件,落实帮扶资金3万余元。目前,还有4个“爱度”驿站正在筹建当中。
“爱度”驿站主要设有爱心交换空间、“爱度”心愿墙、电子阅览室、情感交流站等场所。
据了解,桑木供电所“爱度”驿站建成当天,爱心空间里的首批衣物、文具等物资就被全部领完。
据遵义供电局的员工介绍,困难群众只要有需要实现的心愿,都可以到当地的“爱度”驿站填写心愿表,请求好心人帮助圆梦。他们则会通过“互联网+公益”的模式,将心愿发布到线上平台,集合社会力量来认领、实现这些心愿。
“有时,有的村民出于一种投桃报李、回馈他人的心理,会把家里吃不完的南瓜、土豆、土鸡蛋之类的农产品,自愿放在“爱度”驿站的爱心交换空间里,以用来交换自己或者孩子想要的物品,如一条花裙子、一盒橡皮泥、一个文具盒……”一位员工告诉记者。
公益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幸福。
自“爱度”公益诞生以来,遵义供电局共建立了“爱度”小分队29个,收纳队员6000余人。供电局员工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股“人人公益”的氛围,逐渐把公益变为了一种生活习惯,他们在帮助他人时也享受着付出的快乐,留守儿童、贫困学生、困难群体……都是每一位遵供局员工的深深牵挂。
“爱度”使者:倾心公益
袁大洪是遵义供电局的一个老抄表员,也是遵义供电局的“爱度”使者。
据说,袁师傅平日里腼腆少话,可只要谈到与公益相关的话题,就立马打开了话匣子,有着说不完的话。
袁大洪告诉记者,自己是因为工作中的一件事儿的触发而开始开始了自己漫长的公益之路。
十多年前,他主要负责习水县三岔河镇下辖村子的抄电表工作。三岔河镇地处川黔交界,地方偏远落后,居民都普遍穷困。2004年的某一天,袁师傅照例挨家挨户地去乡下抄表,到了一户五保户人家,他把电费告诉了主人家。
主人说:“那我挑些苞谷去卖来拿给你嘛。”
那是一位已年过60的老人,家里家徒四壁,无儿无女,一个人还收养着一个孤儿。那时的电费也不贵,每家每户差不多也就几块钱。但是,恰好就是这区区几块钱电费,却难倒了一个农村老人,还到了要砸锅卖粮的地步。
当时,袁师傅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当即答应用自己的工资给老人缴纳电费。
从此,袁师傅开始与公益结下不解之缘。
起初,他并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就是公益,只是见不得别人苦,想帮别人一把。只要抄表时碰到交不起电费的困难户,他都会毫不犹豫向他们伸出友谊之手。一来二去,当时袁师傅每月400多元的工资,差不多都用在给人交电费上了。有时工资不够用,他还会“挪用”家里的积蓄,为贫困户交电费。
没有报酬,没有荣耀,但在他的精神深处,他认为自己正干着一件有意义的事,他正为一件有意义的事,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
十多年过去了,袁师傅自己也记不清曾帮多少人交过电费,又交了多少电费。没有记,也不想记。
不仅如此,袁师傅本人也资助过不少失学学生、留守儿童上学。只要工作停下来,他就会到处转悠、溜达,去寻找需要帮助的群体,去发掘可以利用的资源。目前,以他为代表的习水县善德助学会共向7所山村小学捐赠图书1万1千册,课桌140套、爱心校服444套,完成了对习水县家庭贫困的高、中、小学生的走访、信息采集,联系社会力量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完成求学梦成功开展一对一助学74起。
有时候,袁师傅还会抽空去学校看那些他曾帮助过的孩子,学生们见了他都亲热地称他做“干爸爸”、“袁叔叔”。
许多做公益的人,都信奉因果。十年前,袁师傅的父亲被查出患有癌症,十年后,袁师傅的80多岁的老父依旧健在。他觉得这是自己做好事所得到的福报。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袁大洪在抄表期间目睹了太多农村的人与事,悲与欢,他表示,他会将公益进行到底,直到自己走不动路,下不了床。公益俨然成为了他的一份终身事业。同时,他还说,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公益的队伍中去,帮助更多的孩子走出贫困的束缚,走出人生的泥淖,用知识改变命运,塑造美丽人生。(完)
(编辑:张曦)
相关文章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武汉新市民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武汉新市民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2、本网凡注明“来源:×××(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特邀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为常年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8827381718 027-8816 7892
武汉新市民网总群 42088912 通讯员群 285233922 创业者群 203646181 文学群 54177794 打工者群 263038876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本网管理员取得联系,本网将及时予以处理。
邮箱:932449293@qq.com whxsmw@126.com 建议使用360、火狐、谷歌、IE浏览器以及1024X726像素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