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市民网欢迎您!
微信
腾讯微博
QQ
新浪微博 新浪博客 微店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信息大汇 > 医疗保健 > 医疗资讯 >
楷模!一家族七代40个人痴迷中医造福一方
时间:2018-04-10   来源: 武汉新市民网   作者:缪建怀  点击: 次

摘要:

    在长江中游北岸的举水河中段西两公里处,有一个僻壤的村子叫缪河湾。这里孕育了缪姓出了四十名中医的医界大家族,历经160年七代中医薪火相传,祖祖辈辈、子子孙孙,在这片黄土
     在长江中游北岸的举水河中段西两公里处,有一个僻壤的村子叫缪河湾。这里孕育了缪姓出了四十名中医的医界大家族,历经160年七代中医薪火相传,祖祖辈辈、子子孙孙,在这片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他们热爱中医事业,精于中医技术,运用中医救死扶伤造福一方。


   作为第四代传承人,武汉市新洲区第一代名老中医缪泽民,以医疗卫生最基层的代表出席黄冈地区先代会,一生追求事业的故事连篇累牍。传至第五代的缪金怀、缪志怀两位医师,均以其弘扬中医药文化,不断创新而开创出新的篇章。2016年12月,这个默默传承一百六十年的中医大家族,被《武汉晚报》以整版的篇幅题为:“新洲一家族六代出了40个中医”专版新闻。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号称国医,在五千年历史文化中形成篇章。诸家学说,以史为鉴,源远流长。这篇文章叙述了缪氏家族160年中医代代传承,讲述不同时期篇篇诚信执业的往事。
 

   寻根索源,缪氏谱系记载,首创人“咸”字辈的缪咸熙,字:辅臣立有传记:“道光季岁比不登,仅藉馆修,难为事畜计,慨然曰:长坐青毡不如青囊之寿世也,空谈性术不如医术之济人也。吸取历代医宗谱名家,竭精殚思,得其秘芨。于是,四方延请,接迹骈肩,凡症几不治他医所废,然返者,先生至则立全之。尤䆳于针灸,诸方,洗胃湔肠赖以更生活者甚果多,然性洒落,不以繁文缛节绳人,至编甿之家或齎以膏丸而不计其值,故人多经高谊感之……”文中之意是:他青年时期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具有远大理想,虽几经皇考未中决不落志。后立志寻求名家学医有成,为一代名医,四方求诊,其医德高尚,常免费送药于人,怀情宽阔待人,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
 

   缪家中医在接力相传的历史长河中,后人忠实地以前人为谐模,不仅继承了精湛的医技,而且均以崇高的医德悬壶济世,代代的英名业绩均被后人树碑、立传、启迪后世。
 

    据武汉新市民网最新消息,该家族已申报非遗,2018年2月,武汉市相关部门已将此申遗项目进行了社会公示。
 


 


一、缪氏中医外科的传承史记
 

    缪家中医外科在《武汉卫生志》、《新洲县志》、《新洲卫生志》、《邾城街志》以及历代续修的《缪氏宗谱》的史册上,均有清晰的记载与描述。按缪家辈份序:即:正.大.昭.光,咸、遵、祖、训,孝、有、传、佳,缪氏中医外科历代传承也就十分明朗。首创人缪咸熙(1825-1892),《新洲卫生志》载,解放前后,新洲中医外科唯一只有缪少甫(咸熙之三子缪遵荣),名人小传中,有“缪少甫传”:“十六岁随父学医,专攻中医外科,25岁医名盛播。邻近黄冈、麻城、红安及汉口时有患者慕名前来求医。尤擅于治疗‘流瘫’‘背发’‘乳痈’等症,医德高尚,给贫家治病不计较药费,常分文不取,深得乡人厚爱。其子缪雪樵亦精于中医外科”。


缪少甫养育了五个儿子,长子缪雪樵和次子缪松樵两人都是年幼随父学医。缪雪樵(字:祖坦),“业医功同徙柳妙手回春”。缪松樵(字:祖宽)“业孺与医兼理户政”。兄弟俩担负着第三代中医传承的重任,并终生完成了各自传带第四代的历史传承。其中:缪松樵在他的医疗生涯中,创立了“永安堂”。据《邾城街志》清未至民初时期“永安堂”医药铺设立于新洲邾城河街,医师缪松樵。“永安堂”的名声在邾城人人晓知,其医术是交口称赞。


 
二、兵荒马乱的逃迁年代

 

    1942年,缪松樵不到四十撤手人环,“永安堂”落在了其长子缪泽民的身上。缪泽民(字:训文,1922.12-2005.6)自幼读私塾,13岁跟父学医,熟读经书,《药性附》《汤头歌诀》等唱读如流,历经新旧两个社会,尽管砍坷、曲折、历尽艰辛,一生之中唯有中医不离不弃。他坚强地做到了心无杂念,守业为本,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其医疗生涯特别地展现出传奇色彩。

 

   作为长子,缪泽民坚强地挑起了传承中医.经营“永安堂”的重担,父亲的逝世意味着全家老小家庭重担落在他的肩上。他是兄弟姊妹十人之首,由于兵荒马乱,这个在贫困中挣扎的家庭,似乎在风雨中飘摇,十个弟妹中,有六个均因饥寒交迫幼年夭折。父亲逝世后,仍有一弟两妹,弟弟才七岁,小妹仅只有几个月。而缪泽民时年也只有十九岁,其谋生安身实属飘流式的求生。

 

   自1936年到新洲解放,缪泽民的家前后小搬无数次,大的搬迁有五次。1936年日本鬼子轰炸新洲,这个小镇成为一片废墟,之后,日寇据军长达七年。缪家实在无奈,“永安堂”迁往汪集街,就在第二年“永安堂”主病逝。知情人回忆当年的情景,无不为之叹息地说:“永安堂”那时非常艰难,真是屋漏偏遇连阴雨……
 

   为了养活弟妹,19岁的缪泽民撑起了“永安堂”。他白天应诊,还兼职在街邻的一邱姓人家卖工打杂,做尽了下人活。夜间,他发奋读经书,背方剂。整理父亲留下的医案,仔细地钻研父亲各种验方,自学了各家名著,如名医华佗、扁鹊、张仲景、李时珍的大量医药书籍,使其精神上十分富足。也许正是精神的赋予,他战胜了思想的空虚,战胜了生活的贫脊,他充当了这个家的支柱,过早地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作为兄长,他在弟妹心中树立了最具形象的榜样,给予了弟妹最温馨的关爱和生活的勇气,带领这个家一步一步地艰难拨涉,走出困境。后来几次搬家均因生活百搬无奈,或天灾干旱,或发大水种种原由辗转迁移,由汪集到张店,张店到凤凰左田岗,又返张店,直至解放后,人民政府号召公私合营,缪家才回到本土的刘集缪河湾扎下根来。
 

   缪泽民的弟弟缪焱明,于1958年考入武汉市卫生学校,毕业留校工作,不久分配到新洲人民医院任医政干事,后调县委组织部助理员,城关镇委组织委员,又回组织部,七三年任县卫生局副局长至退休,高级政工师,副主任医师。俩个妹妹均在他的照料下成了家,小妹缪福民任职邾城卫生院主管中药师,他(她)的子女们也都在相关医疗卫生部门工作。


    人生一世,青春几何。在缪泽民的青春年华里,没有轰轰烈烈的赞歌,没有天真浪漫的洒脱,但他在那颠肺流离的生活环境下有着美好的梦想,在风华正茂的年代,背着沉重的生活负担,在困苦之中,暗自胸怀壮志,苦下功夫与白天黑夜争时间,攻读医书,以壮志未酬誓不休的精神,在医疗实践中探索人生最具价值的东西,那就是——实践出真知!他将祖传中医外科原本地继承并发扬光大,与此同时,还将家庭美德传承弘扬到最高境界。

三、“训”字辈的杏林之路
 

   新中国的建立,像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中国人民从此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作为卫生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了百废待兴的过度时期。解放初期,由政府组织成立了中西医联合会,地方成立了中西医联合诊所。


     50年代的缪泽民正直年轻力壮,他历经苦难,从旧社会熬了出来,投身到新中国医疗卫生界,他万分感恩于党和政府,工作劲头十足积极向上。正是因为苦日子的磨练经历,应证了科学家曹瑞的那句名言:“苦苦苦,不苦如何通今古”?穷则思变,这些都是人生的精神动力,当他赶上了这个好时代,心情万分激动。领导分配的任何工作,毫不折扣,说干就干,利利索索。在这个行业圈子里,他虽然年轻,他将那受苦受难年代里埋头读名著,结合家传秘芨,实践民间验方所收获的知识,大大派上了用场,无论是出诊,巡回医疗,他所配制的膏、丹、丸、散均能为病患者解除痛苦,而且在那缺医少药的年代里发挥出了最大特色,就是简、便、验、廉,形成了缪医生当时及以后几十年医途之中极大亮点。

 

   在这个时代里,缪泽民参加了黄冈地区在团风举行的建国后首次医师资格考试,他取得了新中国首批颁发的医师资格证书。这为缪氏中医传承史又进一步奠定了基础。他作为家族第四代传承人,时刻牢记前辈医训,坚持勤奋好学,除了工作,就是读书。他唱读唱诵医书那种神态,摇头晃脑十分专一,给后代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鲁迅先生说:“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份劳动就有一份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造出来。”缪泽民信服的东西不多,作为一名医生,对于他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而为病人解除痛苦最根本的,要靠过硬的医疗本领、职业技术,他唯一信服的就是多读书,重实践,长本领。
 

四、大渡人民的卫生所长

   至七十年代未,大渡人民公社属于原新洲区下属的一个行政机构,人口万余。当时,大渡公社是新洲县的一个高产棉区,80年代与刘集合并,90年代武汉市统一实行拆社拼区,划归新洲区,后又划归邾城街。
 

   缪泽民医师的工作能力与医疗技术,组织上十分肯定,时任新洲区卫生院院长的缪少坤代表组织找他谈话,派他去大渡筹建卫生所并任所长。组织的决定,缪泽民医师二话没说,只是请求组织多加支持。根据缪少坤院长介绍去大渡工作的情况,任务十分艰巨,而且要求要尽快把卫生所建立起来,为大渡一万多群众做好防病治病和爱国卫生工作。缪泽民向组织立下军令状,三个月内完成建所任务并正常开展工作。

   走马上任了,他密切与当地政府当好参谋,组建卫生所,调配人员,药品器材,家具用具,调查走访,建账建册等等,按时完成组织上交待的任务。但谁也没想到,这一去就是三十年,他把豪情壮志投向了那片黄土地而深深地扎下根来,他这三十年的人生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在大渡人民那儿相传,小小一个卫生所长,成为了造福一方的美谈。
 

   上了年龄的人都知道,那时的农村十分艰苦,尤其是医疗卫生界的工作十分艰巨。时值建国初期,国民经济较差是大背境,就连吃饭均是普遍问题,卫生投入甚微,卫生状况不言而知,导至许多流行病,传染病,加之常见病疑难病,就一个小小卫生所几名医护人员要解决好这系列问题,其工作量非常之大。但是,新中国的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健康极其关注,说苦,各行各业都有难,医疗卫生是个特殊行业,纵有千辛万苦,必须保障民生,这就是硬指标。
 

  头顶压力,肩挑重担,尽的是一份历史责任。卫生所只有开门时,没有关门日。工作人员没有节假日,没有里拜天,除政府规定的工资,也没有任何补助津贴。他(她)们按责任分工,内外勤,蹲点管片,下到各大队包队包户,宣传卫生知识,送医送药上门开展预防工作(50年代里没有赤脚医生)。就这样,早晨门诊结束后,留一二人在所里照看门诊,全部人员下队,晚上开会汇报情况。遇上中心工作或疾病流行,所有人员就更是忙的不可开交。
 

   作为所长,缪泽民是一人要顶几个人用,召集晨会,布置工作,带领大家学习政治和业务,长年应诊、出诊,蹲点、包队、编制各种报表,向上级请示汇报及多种会议等等,而且交通工具就是一双腿,他一辈子没用过什么车,大渡方圆十里,他往往一天因紧急出诊要穿梭几个来回是家常事,天寒酷暑连水都难得喝上一口,走了这家又奔那户,那都是没有白天黑夜之分,急叫急走,大渡人说到这里,谁都会伸出大拇指为缪所长称赞不已。在这里工作久了,人人都知道他的辛苦,或偶尔被那里的庄稼人叫住,送上一杯开水,也往往就因这么片刻,缪所长坐在板凳上打起了甜甜的鼾,此时的乡亲,那好忍心叫唤哟。那艰苦又艰巨的工作环境里,缪所长已习惯了这些……
 

   缪泽民既是所长,根本还是医生。所长要接受各项任务,带头去做当表率。作为医生,百姓的疾苦让他操碎了心,他医疗技术硬,一传十,十传百,找他的病人络择不绝,往往有许多是大渡公社之外的病人,打听问讯地找他看病,多为一些顽症顽疾。刘集有位村民,手上长了一个乒乓球大的疔毒,溃烂化脓深可见骨,跑了好多医院都说要“剁手”,后来,他四处打听慕名而来,缪医生用外敷拔毒收脓生肌,内服中草药调理,仅两个多月,伤口痊愈也保住了手。还有一位凤凰的中年女性患者大腿红肿,皮肤溃烂流脓,在武汉诊断为骨髓炎,做了3次手术也不见好,常年卧床不起,缪医生用红升丹做成药捻引流外敷,配合内服汤剂,三周就能下地,外敷一个半月后,碗口大的伤口痊愈。为此患者全家带上感谢信,锦旗前往表达喜悦的心情。如此之例数不胜数,有多多少少困苦病难者经他治疗而获福音。
 

 五、卫生所长被夺权

   上世纪的60年代中期,一场浩劫自上而下席卷全国。医疗卫生界有口号:肃清阶级队伍,打倒当权派,斗倒走资派,排斥臭老九。卫生所出现了大字报,小传单。称“庙小妖风大”,说卫生所里不“卫生”,叫器要肃清资产阶级业务挂帅的流毒,矛头直接对准了缪所长。
 

   就在这工作忙,受斗争的内处交困之际,缪所长仍一如既往地召开晨会,例行工作。
 

   有一天,他刚迈进诊室,准备召开晨会,话没出口就响起了口号,打倒当权派!彻底肃清资产阶级业务挂帅的流毒,无产阶级专政万岁!随之几位戴着袖章的小伙子一拥而上,片刻之间,被戴上了纸壳做成的大高尖帽,上面写着“打倒当权派!”并用红色钢笔水打了个好大的“×”。原本正常的晨会,演变成了一场政治斗争的批斗会。接下来就是揭发批判,罪名五条:

   执行资产阶级错误路线大搞业务挂帅;大搞封资修那套传承中医技术;借出诊之机逛户游村;克扣职工超时劳动工资;院子种菜是资产阶级尾巴。
 

   就这样,罪名成立了,停职靠边站了。那些群众到所里看病点名要找缪所长,这个特殊时候,得他们说了算,可他们又支不走那些患者,日子一久,他们不耐烦,干脆另来一招,把缪所长送到一个很偏僻的大队劳动改造,理由很简单,他们说:这是斗争的需要。
 

   缪所长捆起被子,收拾好行旅,随他们上路,这次去劳动改造,缪所长可沾了他们的光,坐上了手扶拖拉机。
 

   一路上,缪所长一言未发。随着手扶拖拉机的颠坡和那黑色油烟滚滚,心头不知怎么的却有些开朗,很快又沉着下来。平日里出诊,这条小道不知走过多少的来回,有阳光、月亮、有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更有烈日当头的盛夏和风雪雨打的寒冬,他总是在急病人安危之中而匆匆路过,他疾步如风、如“竞走”,一路的小跑、快点赶到病人身旁,早一分钟,多一份安全,那一次次都是与生命较量,再大的事都搁在一边,即便有最美的景色也不屑一顾。他心里在想,我缪泽民出诊逛户游村吗?他心头在狂笑,在嚎哭,在痛流心泪。也许是伤心过度的一种疲劳。也许是手扶拖拉机颠坡的酷似摇篮,又或是这青天大白日真的坐上手扶游户逛村的熏熏享受,然而,长期的农村工作超负荷的付出,疲劳之下,他很快就发出了鼾声,拌着手扶轰轰轰的节奏,越走越远。他梦了,梦见车后的尘土飘起滚滚浓尘,与手扶冒出的黑色浓烟混为一团,被一阵阵猛烈的旋转风飚卷向天空,形成巨大乌云,遮住了阳光。
 

六、乡亲们信得过的缪医生
 

   一阵急刹,手扶拖拉机停了下来,缪所长的梦被惊醒。
 

   这里是大渡公社西峰大队部。缪所长睁开眼睛揉了揉,定神一看,好几十乡亲正热热情情地向他走来,最前面的是大队书记,一会儿走到跟前,书记双手握着他的手,热泪盈眶地说:缪所长呀,我们都听说你受罪了呀!本想去所里看望你,听说他们不让你接见,你来了,这就好,我们老哥俩在一起了,这就好,这就好呀!一张张熟悉的脸露出那特殊的笑容,一个个缪所长、缪所长地叫唤、打着招呼。说时迟,那时快,乡亲们已经将他的行旅搬到了大队部,还为他收拾干净一间卧室。书记与乡亲们说:好了好了,大家都回去吧。

   "被送到这里来劳动改造的还有大渡公社原党委书记吴汉坤,今天一早被红卫兵们叫走了,估计又是开批斗会,糟孽啊"。大队书记陪缪所长在大队部那张旧大桌子旁坐下,就向缪所长介绍。吴书记继续说:你住在这里,大队派了一名同志做饭,你以后就与吳书记一起吃。饭我们做,粮票和钱一起结账好了,有么困难直接与我联系,不要怕天塌不下来!他说着说着,有些激动,沉默了一会,然后又说:公社下午有个会,我要去参加。然后,就离开了大队部。
 

   缪所长一人在这大队部,他从未有过这么思静,大白天一人在这里,无事可做,有些失落,于是他解开行旅,拿出笔和本子,按照红卫兵头头指示:从灵魂深处闹革命,深刻检讨。他来回走着,这灵魂深处革命怎么个闹法?又想着怎么个检讨?检讨什么?直得检讨吗?我是一名医生,职业告诉我就是为病人服务,没有医疗技术,你怎么面对那痛得叫爹喊娘的病人呢?错在哪里?说我是执行资产阶级路线,忘了无产阶级本,证据在哪里!想着想着,他感觉到了愤怒,愤怒这天下怎么有了颠倒黑白的奇谈怪论,这到底是为什么?而又百思不得其解。


晚上10点,吴汉坤书记疲惫不堪地回来,缪所长迎了上去。大队书记已将他俩的事互相之间都告诉了,于是,眼前这两位“当权派”也就互相心知肚明。来到这里,是劳动、改造、检查、反省,吳书记被红卫兵叫去现在才回,准又是遭到批斗。

 

   吴书记是位胸怀开朗而高风亮节的公社书记,文化水平高,工作有拍力,全社上下具有威信,群众拥护,干部信服,他为国家大办棉花,年年高产丰收,贡献巨大,在全省都有名的。怎么啦,一夜之间就走了资产阶级路线?说打倒就打倒?缪泽民心里想着这一连串的问题,自己与吴书记比比,还呕么气呢。

吴书记,你吃晚饭冇?

 

   渴了碗粥。
 

   缪所长吃了冇?
 

   吃了,吃的面条。
 

   这两位上下级关系的干部,今天同遭此打击,而同住在了一起,他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的心结,这到底是为什么?

这个夜晚是极其的漫长,他们俩都没有睡意,坐在床上交谈了一夜,吴书记作了一个结论,他说:眼下这些是是非非,我们可要沉得住气呀,大风大浪靣前,我们要坚定地相信党和政府,相信人民群众!

他们在这里,白天同群众一起下地做活,夜晚总有说不完的话。来这里坐的干部和群众也是蛮多,有的群众还将家里的活菜带来给他们下饭。而缪所长比吴书记多了一事,就是许多群众知道他在这里,十分方便找他看病开方子。

 

 七、学习班时受审的日子
 

   1971年10月“一打三反”掀起了高潮,缪所长被转移到阳逻采购站那高大的院墙内,参加县里办的学习班。名曰学习班,实则是无产阶级专政对象,层层门卫把守,难进也难出。
 

   “一打三反”运动的背景是源于1970年中央发出的三个文件,《关于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的指示》、《关于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的批示》和《关于反对铺张浪费的通知》。它是“文革”中深入“斗批改”的一个重要措施,在当时“左”倾思想指导和许多地区在一个“三派”性掌权的情况下,出现了不少的冤假错案。
 

   那是一个深秋的夜晚,一帮人突然来到了大队部,令缪所长立即收拾东西跟他走,看架式,必有新的阴谋。人在屋檐下,谁能不低头。
 

   学习班的主要经历,除了学习报纸,深刻检讨,再就是“斗、批、改”,斗争大会是全体对象和动力人员参加,斗争会十分严肃,台上发言,下面是鸦雀无声,斗争对象是各个组里上报对象到学习班负责人手里,由负责人确定。一般,每周要召开一次,每被批斗的对象少则5-6人,多则上10人,极像人民法院审判大会,而被斗争的对象,多为不接受“教育”的人,被称为是死不悔改,顽固不化,所以要将其斗倒,斗够,斗臭,踏上千万只脚,让他们永远不得翻身,而且会场口号喊起来时,斗争对象就要遭殃,他们以“架飞机”,捆绑、戴高帽、挂黑牌、下跪等等恶劣手段进行摧残。那帮穷凶极恶的家伙如此咬牙切齿。来到这县里住学习班,多为被认为是重犯、“阶级敌人”,这些人几乎人人都被斗争过,有的被打成反革命分子被送法院,有的被整得留下残疾等等。
 

   缪所长的问题,重点是思想问题,“大搞业务挂帅”,缺乏无产阶级又红又专的思想,他在学习班里天天读报,武装思想,“领导”找他多次谈话,要他下决心“自薪”,但他那灵魂深处的革命始终就“闹”不起来,他写了三个月“检讨”,里面的内容一次又一次换汤不换药的语言,就是不承认为群众看病和抓业务学习有错。因此,也没少吃亏,直到学习班宣布改散,他被列为"遗留问题“的对象,谴送回当地,仍被监督改造,被剥夺人身自由,训诫是:只许他们老老实实,不许他们乱说乱动。
 

八、鱼水之情相依于人民群众
 

   从学习班回到劳动改造的那间大队部,一贯少有出门的缪所长多少也算增长见识了。从旧社会过来的人,14岁跟父当徒学医,家境状况那么的恶性循环,19岁父亲去逝,姊妹十人只剩下弟妹四个。那年月,是怎样熬过来的简直是一场梦。
 

   信念是心灵深处的一团火,永不熄灭!
 

   缪所长回来了!这消息一下被传开,西峰村里群众都来看望他,安慰他,许多乡亲们一有空就撵到大队部,与缪所长拉家常,说农业,亲亲热热,毫无介意。这是因为缪所长尽管是名医生,他的为人和善,普普通通,从不显摆;他医技高明,为群众防病治病细至入微,从不推辞;他穿着朴素,闹腰裤子,三百六十天与草鞋结缘,走遍大渡家家户户,他的精神状态也从来没有过低落。看得出,自从他被送到大队,他的脸上很少出现往日那朗爽的笑容,乡亲们都是知根知底,心头很不是味。之所以去和他聊聊天,就是让他开开心,这也就是唯一办法。至于那帮东窜西撵的东西们三不三跑到大队狼狠地发难于他,但也经常被周围的乡亲你一言、我一语地给讽刺走了,时间一长,那些东西们也就很少来这里了。

 
九、拨开乌云见太阳

 

   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全国各地无不欢欣鼓舞。新洲也同全国一样,逐步肃清了“四人帮”余毒,生产生活恢复正常。

    强扣在缪所长头上的那几条罪状彻底平反,重新走上了所长的岗位。他特作诗一首:歪风邪气莫张狂,人民眼睛最雪亮。人民医生为人民,世世代代做榜样。以此表达出了对“四人帮”的痛恨,对党和人民群众的信任以及崇高的职业责任感。

   接下来的是,他大抓而特抓业务,建章立制,重新培训赤脚医生,建立各大队医疗网点,方便群众就近就医。他经常安排到各大队巡回医疗,帮带指导赤脚医生九人,为缓解农村医疗卫生工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尽管很累,但累得心情舒畅。卫生所是县、乡、村三级卫生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正常医疗,还承担着计划生育、预防接种,爱国卫生运动等中心工作任务,上、下联络,确保境内一方平安。

 

    大渡公社的医疗卫生得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1978年,他作为全县基层卫生工作的标兵,被推选出席了原黄冈地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1981年,在大渡这片土地上为群众防病治病三十年的老所长时年已是五十多岁,组织上为了照顾他,将其调回他的家乡原刘集卫生院,正式建立并主持中医外科。值此,他的身心也全归到了专心总结与研究祖祖辈辈传承的专业上来。也正是这个时期,他被组织上确定为中医名老医师,根据国家实施的名老中医带子女、中医传承政策的落实,使缪氏中医外科在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下,得以传承了下来。


 

十、一生无憾 留下偏方益后人
 

   缪泽民医师到龄退休后,仍被组织留用数年,以传帮带出新一代人。他以其几十年来从医所积累的经验,研制出了专攻中医外科的许多膏、丹、丸、散和单方,验方,毫不保留地传给了下一代,他不仅传技术,更着重传授医风医德。他对子女们说:“你们的名字都有一个怀字,就是要心怀病人疾苦,把病人当亲人。”

    直到缪医生年龄和身体原因退休回家,许多病人都找上门,尤其是对远路人和重病人,他都要热情地送上一杯糖水,遇上家里吃饭,就留病人一起吃。中医外科配方较复杂且专业,有的一时在医院配不上,他经常将其自制的药类送给那些贫困人家。他的举止言行,为他的后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家风传承的榜样。2006年,武汉市妇联出版的《我家家风的故事》一书,刊载了笔者写的《传世医家的情怀》,系统地记述了缪泽民医德医风传承的故事。

 

   进入二十世纪,由新洲区卫生局、区中医药学会和区中医医院共同组织编印的《中医临床经验集粹》一书,收录了《缪泽民治疗疔疮验案》,文中说:“他出生于岐黄之家,幼承父训,从事中医外科六十余年,对皮肤病、多发病及疑难外科杂证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常以小方验方而起沉疴,自制膏、丹、丸、散,简便验廉,深受农村患者欢迎”。

    在缪医生晚年生活中,他仍以奉献余热为荣,蹬门求诊求方者来之不误。他还坚持二十余年每逢重阳节亲赴敬老院,为几十位孤老送去人均一份猪肉,红糖或月饼之类营养品,并一一送给他们手中。直到后来走不动了,还嘱其子女们去看望他们。

 

   2016年农历六月初九,这位缪氏中医第四代传承人物,终于圆满完成了祖辈交给他的全部任务,终年83岁。
 

   巴尔扎克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在缪泽民的人生之中,为了生活,为了事业,为了中医后继有人,他所受的苦和难,也许就是改变人生的动力,以不断的勤奋和毅力,举起医学的火炬,把眼前的世界照得极其明亮,他为社会的特别贡献,就是将这辉煌的火炬传承给了后代。
 

 十一、“孝”字辈的佼佼者

   作为第五代中医,缪泽民的长子缪金怀现已六十二岁,从事中医四十余年。从发奋学习中医到临床实践,自始立志坚定不移,无论社会变革,金钱诱惑,顺境逆境,他认准的路,一概持之以恒走到今天。
 

  他曾任新洲区中医骨伤专科医院第四任院长书记,长达12年,他是中医骨伤副主任医师、湖北省老年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委员、常委;武汉市中西医结合骨伤专业委员会委员;武汉市卫生系统优秀医学专家;新洲区科技拔尖人才,优秀科技工作者;新洲好人;是区卫生系统和区委表彰的模范共产党员;突出贡献人员,优秀医疗卫生工作者。在任职院长期间,将一个濒临倒闭的医院盘活,一举走进全区、乃至武汉市医疗卫生系统先进行业,被评为红旗单位,创建了一级甲等中医专科医院和武汉市中医骨伤重点专科。作为学科带头人,带领医院骨干人员成立科研攻关小组,曾经六年潜心攻关研究,主持市级科研课题两项,并荣获科研成果证书,将其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临床,百姓受益,医院增效,为振兴新洲中医作出了巨大贡献。
 

   缪金怀干出了一番火热的事业。他的成功引来了许许多多人的注目,有系统的领导、同行,有省市的专家、学者,有国际友人教授,也有各地纷纷闻名而来的取经人。那么,他成功的秘诀在哪里?缪金怀屡次的回答只有两句话:工作是干出来的,事业是拼出来的!一点都不假,工作事业来不得半点虚假。而且,他最禁忌虚假,谁对他假一回,再也没有谁的戏。说到底,他是真抓实干,制定拍板的方案,谁也别想动摇,哪怕是再大的阻力,哪怕是天大的困难,他带头冲锋陷阵,九头牛也拉不回。

  
 十二、牢记父嘱勤于学

 

   缪金怀姊妹六人,三位姐姐两位弟弟,均出生于4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的农村,不用说,一看就是一个家大口渴的人家。父亲长年在大渡公社卫生所工作,尽管与刘集相邻,但一年到头没回家里好生休假一天,似乎相隔千山万水。这个家全靠母亲艰难打理。那个年代是“农业上纲要”的年代,除了小伢们上学,农村是“青一色”的农民,稍遇年气作梗,吃饭都成问题。这些难,自然都在父母肩上,一家这么多伢读书,交学费都不得了的。

   偶尔父亲回家,且多为夜间出诊到刘集边界时顺便回家看看,每逢此时,父亲总要把伢们叫扰来一一嘱咐,好好读书,听老师的话,学好知识,将来才好为人民服务……。父亲的教诲与温和善良,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深深打下了烙印。
 

   缪金怀初中毕业时,也正值“文革”时期,上高中实行的是推荐制,加之家大口渴缺劳力,故被轮为回家生产。他15岁开始随大人们一道赴金台桑树咀充当水利大军,晴天一把汗,雨天一身泥地拉板车,拖土方。后来,参加“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赴涨渡湖农场开荒种地,在极其超负荷的强度劳动下,夜间他仍在微弱的油灯下坚持不懈地看书学习。此间,他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几经手朮治疗,而且被感染伤寒病,高烧达41度昏迷不醒,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被共大学友们泥泞路滑地、从涨渡湖抬到县人民医院急救才脱险。
 

    马克思说: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缪金怀历经了这人之初艰苦生活的磨砺与锤炼,他在少年时期就与劳动人民深深地结下情缘,而热爱学习的良好品质的形成,牢固地奠定了他终成大业的基础,继而成为了新洲一家新型中医专科医院开拓、创新的佼佼者,走在了全区乃至全市同行业同级别机构的前列。
 

十三、临危受命领“旨”
 

   1978年,缪金怀按政策实行名老中医带子女传承中医,他从涨渡湖“共大”来到了原刘集卫生院,随父学徒。这一来就40多年,成为了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在卫生院里,他如饥似渴地“肯”书,从熟悉中医中药开始,他购买了大量书籍《中医基础》、《中药学》、《中医方剂学》、《解剖学》等等,白天上班跟父学习,晚上“转点”睡觉,清晨起床温习一小时。
 

  圣人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中医是国医,中国几千年的中医传承史,被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纳入到了战略高度,尤其是挖掘名老中医几十年积累的单方、验方,国家实行“抢救”的措施,让青年一代继承下来,一代代的传下去。
 

   为培养青年一代,组织上派送他到县卫校中医基础班脱产学习,乃至后来,他又参加高等医学院学习,从中医理论上得到系统地深造,他的青春充满生机活力,他在中医学科的知识海洋里发奋拼博。缪金怀成家后,因妻子刘艳林是从事中医骨伤科,且同在一个卫生院,她是名老中医伤科刘迪臣(鄂东老名医刘楚樵之子)之女,为便于相互学习,他改中医外科为中医伤科,夫妻二人在刘迪臣老先生(俗称三先生)带教下,双双学有所成。
1988年,经上级批准,刘集卫生院的中医伤科从院里分离出来,迁至新洲老大桥北,租用一栋旧楼成立了“新洲区(刘集)骨伤专科医院”。刘迪臣的弟子们一行随去,但当时的条件较差,开业运营几经周折,短短六年,上级调换三届院长,原因是医院亏损极其严重,不仅没有增添医疗设备,就购买药品材料也无钱支付,职工低微的工资毫无保障,房屋租金无法支付。出现债主封门事件,医院濒临倒闭的危局。在这危难之时,经医院民主推荐,上级党委考核审定,缪金怀被任命为院长、书记。

 

   临危受命,他走上领导岗位只是职务,而他的人仍然在医疗一线,他将"院长办公室“设在了门诊,一年三百六十天,就在一线科室,与干部职工一道,一边服务病人,一边商议工作,同时也规定班子成员一律蹲守一线岗位,现场办公,就地解决问题,成为了缪院长不同寻常的一大亮点。
 

十四、忠诚于中医事业
 

   缪金怀出身于中医世家,心灵的熏陶告知他,干事业就得干,如今肩负这么的重任,必须带头干,干出个样来。
 

   在他的心中,有一股力量,这力量来源于他的父亲。父亲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所长、医生,在那艰苦的年代,忍辱重负地为了使命而奋斗不息的精神,成为了他做人,做事的强大动力。父亲那一顶圣冒,一双草鞋,一支电筒日以继夜巡诊的点点滴滴,培育了他艰苦创业的信心与决心,组织的委托和广大干部职工的信任,使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信念。
 

   面对眼前这所“风雨飘摇”的医院,百废待兴,如就此得过且过的“送终”,实在可惜,那将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缪金怀任凭责任感,首先,从理顺管理思路入手,自我约法三章“公开、公平、公正”,听取合理化建议。一切为了病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他第一斧头,切合实际制定管理制度,从经济管理角度,在分配上率先实施,兑现多劳多得,按劳取酬。这招十分靠谱,切实打破了“大锅饭”残局;第二斧头,设置分部,扩大服务面,既分流了本院富余人员,同时也大大方便了群众,从而促进和提高了社会与经济两大效益。这招十分见效,切实解决了软、散、懒问题;这第三斧头,是加强正面宣传造势,依托舆论扩大影响。记者闻名专题采访,医院首次在武汉人民广播电台7:15时黄金时段《武汉见闻》节目中,以“新洲县骨伤专科医院向内使劲,挖掘潜力出现良好开端”为题,报道了医院改革、发展特色专科的事迹,在社会上产生良好的反响。这招十分通畅,切实改变了人们“老眼光”。

   一年下来见分晓,心专于事业,脚踏于实地,结果就不一般,矛盾得到缓解,效益大幅上升,职工待遇提高。医院内部呈现出了找事做,做好事,事做好的优质服务氛围,来院就诊者日益增多,一个由恶性循环转化为良性循环的良好开端正在逐步形成。管理制度化,议事民主化,分配“三公”化,干部职工从心底里服了,业务不断回升,工作秩序井然。

   时过三年大变样,职工月平均工资由原500元达到了1180元,不仅还清了外债,添置了医疗设备,还自力更生、没用国家一分钱建起了一幢2448.5平方米的医院综合大楼,新旧对比,刮目相看,事业如日中天。
 

     缪院长精心管理得到上级党委的高度评价,一家濒临“关门散伙”的医院,在他主持下:,“云开雾散”,热气腾腾。于是各地来参观取经者源源不断。正在此时,一位麻城老板看好了他,曾屡次找上门,拟出高薪“求他入伙”,邀他开设医院,但屡次均被缪院长婉言谢绝。老板深表遗憾并表示不能理解。缪院长真诚地说:“其实很简单,我是医家的后代,是党培育了我,我就要对得起党的培养。    

十五、崇尚于科学研究
 

   邓小平南巡发表重要讲话,给正在崛起的新洲区骨伤专科医院送来了拂面春风。缪金怀院长反复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那个时期的中国,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没得到转变,各行各业在计划经济下运作,谁也不敢越线“闯红灯”。
 

   “发展就是硬道理”。这是攻其不破的真理,是必由之路!专科医院要得到发展,首先要让中医特色疗法得先发展。缪金怀院长在第一步解决了生存中小发展的基础上,再次调整治院理念,把工作重心快速地转移到科学发展轨道上来。
 

   于是,他带着如何大发展这一问题,出去走市场,请教省、市大医院专家、学者,他曾多次蹲门于中国骨伤学术专家、湖北省老年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协和医院教授、博士导师沈霖,并特别邀请他来新洲讲学。缪院长的事业心感动了大专家,沈教授曾多次亲自来到新洲传授中医骨伤前沿信息,视察了该院专科发展情况后,称赞这个小小专科医院所具备的特色疗法,鼓励缪院长要将其特色做大做强,并作了分析与指点。
 

   缪院长坐不住了,更睡不着,他召集班子成员,学习邓小平南巡讲话,讨论沈教授提出的发展思路,切合本院中医治伤,如何将传统的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这个特色进一步发扬光大,他提出了医院发展方向和目标:“专科立院,特色兴院,科技强院”。围绕这个目标,中医骨伤专科立院问题已解决,眼前必须制定特色兴院规划,如能实现这第二个目标,科技强院就顺理成章。这是他的真实梦想。
 

  1995年春夏之交的一个夜晚,他首次失眠了。于是,他一头扑进书房,打开了他二十多年来的学习笔记,翻阅了他在临床中所收集的案例记录,思着想着。这不都是沈教授肯定的特色疗法吗?他茅塞顿开地认真整理,索性伏案提笔,连夜撰写了《钢丝单圈内固定治疗小儿股骨干横行骨折后期出现迟发性畸形一例》被《中国骨伤》杂志刊登。这对他启发特大,他又开始了一个新的思考,医院组建科研攻关小组,他任组长,发动大家深入钻研业务,积累临床资料,组织研讨,携手攻关。
 

   在缪院长主持下,科研工作开展得极其有条不紊,大有进展。接下来几年中,他作为第一人称,在国际和国家中医骨伤专业核心期刋杂志上发表科研论文10多篇。如:《舒松液外洗四肢骨折晚期并发关节僵硬与骨伤性肌炎488例临床观察》在国际性临床医学学术期刊《中外临床医学》杂志上发表,获得新洲区人民政府首次科技进步二等奖;《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四肢骨折临床疗效观察》被《中国中医骨伤杂志》发表,获新洲区人民政府三等奖。两篇均获武汉市科技成果登记证书;《六味地黄丸(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临床观察》在《世界骨伤杂志》发表,获武汉市新十一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在缪院长带领下,学习科研空气浓郁,至此,全院已有39篇科技论文发表在国家和省、市专业期刊上。他多次出席全国及省、市中医骨伤学术交流与会议。通过与高层专家的密切接触与沟通,对中医骨伤前沿信息的深入了解,极大地开阔了视野,获得了更加宝贵的支持,德国友人骨伤学者,瓦尔教授夫妇也曾来该院考察并讲学。
 

   他在任院长期间,主持完成市级科研课题两项,其成果《桃红物汤》等,早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并获国家准字号批文,值此,中医中药治疗骨伤所发挥出的特色疗效被国家级专家组认可,为医院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为区级中医事业发展做出了一代人的贡献。
 

十六、立足于科学管理

   新洲区中医骨伤专科进入了鼎盛发展时期,在这关键时刻,缪院长又构思定下了下一轮发展的“关键词”。
 

   “人无我有、人有我先、人先我强”的战略目标,定位在可持续发展。当时的这家医院中医专科设置病床数50张,在当时全市来说,已是龙头专科,在延续传承百余年中医传统手法治疗骨伤技艺上,大力弘扬与创新,使之特色疗法覆盖新洲乃至邻市(区县)引起武汉市卫生局高效关注。
 

   2006年,全武汉市首批创建“中医重点专科”项目共十一家,新洲区仅有此家医院被立项。三年创建期,医院内强素质建设,外抓综合医疗环境整治,提档升级,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内涵体现了优质服务魅力,以先进的科技及崭新的医疗设施设备,配合临床提高诊断能力,促使医院从传统形管理,逐步迈向现代科学化管理,各项工作服务包括医、药、护、技,按国家项目标准建设。
 

   在全新发展时期,这既是一场观念上的革命,是时代的必由之路,也是医疗服务大练兵的广阔平台,不进则退。为此,医院投巨资在硬件上加强配套建设,花70多万元,引进当代最先进的CR多功能X光成套设备,清晰的电子X光片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准确的依据。2009年,经武汉专家组评审验收,市级“中医重点骨伤专科”一举达标。
 

   市级“中医重点骨伤专科”的成功创建,为新洲振兴中医开创了先河,树立了榜样,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而该医院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近年来,发扬连续作战的拼搏精神,继续成功创建了湖北省级中医重点骨伤专科,又创建了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骨伤专科医院,经省厅批准,专科病床设置已达120张,成为全省一所较具规模的中医骨伤专科医院。对于未来,医院将宏伟蓝图运筹帷幄,按这么快速发展,现址的医疗环境已难以适应,整体搬迁已势在必行。
 

十七、高尚医德惠及百姓

    2015年,缪金怀按政策正式退休,他四十余年的医疗生涯,成就了投身事业传承中医的梦想。
 

   邹韬奋有段名言:“一个光溜溜地到这个世界来,最后光溜溜地离开,名利都是身外之物,只有尽一人的心力,使社会上的人多得到他工作的牌益,这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
 

   缪金怀说:在职期间,院长职务只是一份责任,而作为人民的医生,我每天要面对许许多多病人,以一技之长,去为他们解除痛苦,这份责任没有年龄限制,我将会在毕生以最真诚地对待。在医院门诊伤科,他长年累月“钉”在那里,接诊中,他不时地为病人牵、拉、扯、斗、缠、绑绷带,细心问诊,精心治疗,只要你留心观察,他那熟练的接骨手法,妙巧的摆动、伸缩、一会儿就让患者从脱位到复位。那略露微笑的轻言嘱咐会让人病安三分,那和谐的言行举止,会让你发自内心的钦佩和赞誉。他是青年壮志时穿上白大掛,一路勤奋钻研,探索实践走来,四十二个春秋,从一个幼稚的学徒开始,步步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在事业的仕途上,不用扬鞭自奋蹄,头上的青丝也不知不觉地掺入白发。
 

  几十年的医疗服务,他养成了一种优秀的职业感,那就是"迎着朝霞到医院,头顶月光回到家"。若遇上危急重病号,更没有什么时间概念,必须全力以赴。父亲在世时常传艺又传德,“医不精不能解除病人痛苦,德不尚不能成为良医”的教诲使他终成境界。年轻时学的吹、拉、弹、唱早已被工作繁忙封尘。三百六十天没有过星期天和节假日,对事业的坚守,对病人的情感是何等的不易。


   如今,缪金怀医师的身边跟着好几名年青医生,他也像当年父辈那样以其言传身教,让他的后辈们都在心里知道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患者是上帝!

     在缪金怀医师的医疗生涯中,也有着许许多多的心酸事。2007年12月,因经常发作的高血压病被组织上强劝住进同济医院,正是在此期间,他80多岁的老母亲逝世,接到家里传去的噩耗,躺在病床上的他襟不住咽喉久久哽塞,之后就是阵阵剧烈的抽泣而晕了过去。自古忠孝两难全。之后,他跪在母亲遗相前,泪如泉涌。当今,再次提起这件事,他仍然是深感愧疚而心酸地流泪。


    当了大半辈子医生,在外人眼里看来是个十分清静的职业,而缪金怀医师深深觉得人累心也累。他说:即使是闭上眼睛,也总会出现一个个伤筋断骨患者那痛苦的愁容。不怕累,并不是不累,然而,看到身边这群活泼可爱的青年医生们,一批又一批正在良好环境下茁壮成长起来,他的心头如释重负。他说:"成就事业靠`实';成就人生靠`严’ ”!这就是缪金怀中医人生的经典感悟。

 

十八、中医外科第五代传承
 

   缪泽民的三儿子缪志怀,作为第五代传承人,自16岁跟父学徒至今,在中医外科临床一线已38个年头。与父亲和大哥缪金怀一样,胸怀对中医事业的追求,在继承与传承的道路上奋斗不息,运用祖传配方膏、丹、丸、散,治疗中医疑难外科杂证疔、疮、痈、疽之毒,具有特别显著的效果,其简、便、验、廉的中医特色,成为广大农村患者深受欢迎的佳医良药。
 

   新洲区的中医外科已经出现断危状况,公立医疗机构已极其少见。这是因为西医用西药的比例在现代医疗中的地位十分普及,而西医数额绝对大于中医许多倍,形成主导医疗的现实。中医人员中,作为传统中医就更是极少数。且少数中医渐渐西化。为何成为如此状况呢?传统中医按照古方配方,且需要较复杂的系列炮制加工,以及手工制作,它的优点是选择优质药材,药性不易受损,药效好。缪家中医外科金贵之处,也就在此。
 

   缪志怀从父亲手里学会了祖宗传下来的许多绝活,他在主持医院中医外科工作中,以学科带头人的身份,深入研究古方古法奥秘,与祖辈不同的是,他善于总结撰文,在长久的中医实践中探讨,将一个个病例病案提升到理论认识,通过积累,撰写论文,加强与中医高层人物切磋研究,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多篇。如:《中国医学杂志》发表的《论疡门开手攻毒第一方》;《中国中医药》刊发的《浅谈古方“阳和汤”在中医外科的现代运用》;以及武汉市第三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出版的《自拟四黄愈伤膏治疗外科感染50例》等等。
 

   实践出真知。缪志怀医师在总结他38年的中医生涯时说:随父亲从学徒到出师,每天清晨起床背经方验方,六经十八畏等等,白天跑前跑后围着病人转,做药、碾药、筛药、换药、整理药,晚上读书写笔记经常到转钟,年轻时期熟记的东西滚瓜烂熟,这些为日后独立从医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1981年,缪志怀进入武汉职工医学院深造,从中医理论上,系统地学习,更加全面地掌握了中医界的前沿信息与知识。他经常将“缪氏中医外科”一百多年相传的古方、秘方与中医理论紧密联系思考,然而是一脉相承,其精华在于祖辈们在漫长岁月里潜心钻研,运用中医中药配制出的膏、丹、丸、散,治疗疔、疮、痈、疽所发挥出的独到作用,成为“缪氏中医外科”的特色与亮点。他每天几乎是上班诊疗患者就要使用的那个乳钵,是祖宗传下来至今一百多年的乳药器具,几代人配制外科用药,都出自这个乳钵的深加工后,再配步敷到患者患处,成为了祖传“宝贝”。

 

   传统中医用中药,深受广大农村患者喜欢。缪志怀治疗外科病人,选用的是祖传配方,在邾城这方圆三十里的年长者都家喻户晓。邾城街刘集村有一位村民手上长了乒乓球大的疔毒,溃烂化脓可见骨头,痛的是叫爹叫娘,跑了多家大医院,结论都是一个:手术切断!他及不情愿,后来,他打听到缪家,缪志怀与其父亲接诊了这位患者,用外敷拔毒、收脓、生肌,内服中草药调理。这位村民仅用了两个月,伤口愈合了,手也保住了。今年年初,凤凰镇朱峰村村民42岁的陈冬梅大腿红肿,皮肤溃烂流脓,在武汉诊断为骨髓炎,做了三次手术仍不见好,常年卧床不起,经缪志怀医师用红升丹做成药捻子引流外敷,配合中药内服,三周后,陈冬梅就能下地了,再外敷一个半月,碗口大的伤口痊愈了,花费不过四五百元。


 十九、相聚在人民大会堂

 

   这是缪志怀医师首次进北京,应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之邀,2006年他荣幸地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高层学术会议。这次会议主旨是研讨中医药学术,他利用这难得的机会,与专家学者提问,磋商、探讨中医外科发展途径,如何合理利用资源,使中医药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特色,在交流会上,他认真听,仔细记,慎重思考,广泛与学者交流,他的“缪氏中医外科”在传统配方上得到高层专家的充分肯定。
 

   人民大会堂高层学术交流,受到国家领导人高度关注,原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领导同志亲临会议看望全体与会人员,并与大家集体合影。
 

后记

    情缘中医一家人,讲述了新洲区中医界的一个特殊家庭群体,从祖辈传承中医至今出现七代从医,人数达到四十人,可谓新洲“吉尼斯”。这一家族从医之根本,源于情怀。旧社会,他们既以医生存,而更多是济世一方,以其职业造福于民。追寻已故前四代祖辈医疗生涯的足迹,翻阅史料查找片片医治疾病的根源,给人的启迪是医德品行纯朴,医术技艺优良。《缪氏宗谱》中,已故的前四位传承人均被后人在续修宗谱中立下传记,德高望重的缪氏医家成为古今的楷模而受到宗族敬仰。
 

    新中国成立后,这个家族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在共和国的旗帜下,发奋图强,心系老百姓疾苦,一代又一代在各自的医药工作岗位上深钻业务,铸就过硬的本领,为民解难分忧,为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四代中医传承人,缪泽民从医60余年,作为一代名医,可贵的名气是从一个个“苦”中重练而成,解放前,跟父亲从医四处逃难,十八岁父亲离世,他苦苦地撑起一大家,把三个弟妹哺养成人。解放后,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勇于担当,以其带头苦干的精神,创业兴建起了一个卫生所,三十年的所长与所结伴,苦口佛心相依于人民群众,带出七名中医学徒和赤脚医生。在错误路线干扰年代里顶着撤职、批斗,苦熬时光,曲曲折折、坎坎坷坷的人生,路漫漫,情长长。直至晚年,在卫生院创立中医外科,把家传中医医术奉献给广大患者,他苦费心肌向后代传授技艺,使缪氏家族中医人才辈出,惠及百姓。
 

    第五代中医缪金怀、缪志怀自幼受医世家庭薰陶和随父从医学徒一路走来,四十多个春秋坚持学习钻研,勤学为径,勇攀作舟,逐步成长为又一代出色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作为新时期的人民医生,为千千万万伤筋断骨者和疔、疮、痈、疽患者送去福音,在改革年代开拓创新,为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代人身上,体现出了“勤”字,勤钻研,勤积累,勤于总结,勤于撰写!他们将事业看作为一代人的神圣使命,奋斗不息,他们把病人当作亲人贴心服务。一年三百六十天从未有个节假日,礼拜天,把“时刻想着病人”这篇“文章”做到了淋漓尽致,其医德高尚,医技高明,为创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使命奉献人生。
 

    他们的后代正在全身继承中医。在祖国医药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崭新年代,他们的学习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比起祖祖辈辈们是天壤之别,但追求事业的恒心是一脉相承,但愿年轻的一代发扬祖辈们“悬壶济世救黎民,贫者不收半分文。妙手回春医绝症,神医美名满乾坤”的医者仁心,承前启后,开创未来!   





 

(编辑:张曦)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武汉新市民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武汉新市民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2、本网凡注明“来源:×××(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编辑部地址:武汉市武昌区瑞安街248号 鄂ICP备17001920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98号
本网特邀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为常年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8827381718 027-8816 7892
武汉新市民网总群 42088912 通讯员群 285233922 创业者群 203646181 文学群 54177794 打工者群 263038876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本网管理员取得联系,本网将及时予以处理。
邮箱:932449293@qq.com whxsmw@126.com 建议使用360、火狐、谷歌、IE浏览器以及1024X726像素浏览

武汉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