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市民网欢迎您!   大楚资讯联播网
微信
腾讯微博
QQ
新浪微博 新浪博客 微店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化新闻 > 文化新动向 >
湖北打破职称“天花板” 正高取消限制条件
时间:2018-01-17   来源:武汉新市民网   作者:章鸽  点击: 次

        武汉新市民网讯:据长江网1月17日讯(长江日报记者章鸽)17日,湖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聚焦“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包含六个方面19条内容,其中包括改革力度大、含金量高的十条举措。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对湖北省职称制度改革的政策亮点进行解读。据了解,这次职称制度改革因涉及全省355万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而受到广泛关注。

  打破职称设置“天花板”, 正高取消限制条件

  为打破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的“天花板”,拓展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空间,让广大专业技术人才更有奔头,激发他们投身本职工作的热情,《实施意见》首次明确职称系列全部设置到正高,目前尚未设置正高的实验技术、中专教师、工艺美术和部分专业均设置正高职称,对以往已设置了正高的工程、农业、经济、统计、会计、审计专业也取消了限制条件。湖北省早在2003年对经济、统计、会计、审计专业设置了正高级职称,2005年对部分工程专业设置了正高职称评审,但考虑到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有效衔接,正高级经济、统计、会计、审计专业的评审范围仅限于国有企业。这次《实施意见》首次明确取消原有这些限制条件,体制内外专业技术人员均有机会申报。

  在完善职称方面,首次提出根据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增加部分细化专业,如生物制药、智能制造、动漫等,并明确建立职称申报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使湖北省职称申报目录始终紧跟经济发展的步伐,使湖北在新一轮区域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帮助和支持新业态、新经济发展。

  取消职称外语和计算机门槛

  为破除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羁绊,让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实施意见》明确要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倾向,坚持“干什么、评什么”,首次提出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不作为职称评审的前置必备条件,全面取消外语和计算的门槛设置,同时《实施意见》放宽了对申报学历的要求,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和省级以上领军人才、拔尖人才的学历、资历条件放得更宽。

  此外,为贯通专业技术人才与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鼓励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全面发展,《实施意见》首次明确要建立职称与职业资格对应认定制度,打破原来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相互独立的评价体系,建立互联互通关系,今后专业技术人才取得注册会计师、注册建筑师等准入类职业资格可按规定认定相应职称,符合条件的高技能人才,也可按规定参加相应专业技术职称评审。

  《实施意见》还首次明确要建立职称申报评审诚信档案和失信黑名单制度,纳入全省职称管理信息系统和社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鼓励用人单位通过个人述职、考核测评、民意调查等方式全面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操守和从业行为。

  专技人才离岗创业工作业绩可作为职称评审依据

  《实施意见》首次明确在湖北省工作1年以上专业技术人才均可按规定在湖北省申报职称。为进一步支持非公企业发展,《实施意见》明确今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小微企业、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民技术人才的申报渠道将进一步畅通。科技、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民办机构与公立机构的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享有平等权利。为促进高层次人才合理流动,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实施意见》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知识密集型单位的专业技术人才可离岗创业,离岗创新创业或兼职期间工作业绩作为职称评审的依据。

  打破传统单一评价方式,为特殊人才开辟“绿色通道”

  丰富职称评审方式。党的十九大再次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人才评价领域,市场也应发挥积极作用,《实施意见》首次明确要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打破传统单一评价方式,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采用笔试、个人述职、面试答辩、实践操作、讲课说课、人机对话等多种形式,提高针对性和科学性。

  畅通职称评审“绿色通道”。为支持湖北省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发展和重点企业、重点园区建设,《实施意见》首次提出要在中国(湖北)自贸试验区开辟绿色通道,省内其他高新技术园区、重点企业人才可一事一议、一企一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人才可按规定直接评审高级经济师;全职引进的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后连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4年的留学人员,以及千人计划、百人计划、长江学者、楚天学者等人才计划项目专家,不受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最高等级限制,由用人单位推荐,省职改办审核,相应专业职称评审委员会直接认定正高级职称;其他海内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专家,3年内可比照国内同资历、同水平人员直接申报认定高级职称;经考核合格出站博士后人员,可直接参加副高级职称评审。

  为了最大限度地帮助基层和一线特别是艰苦边远地区专业技术人才解决实际问题,激励专业技术人才扎根基层、立足岗位、踏实做事、攀登奉献,《实施意见》提出对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适当放宽学历、资历限制,不作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可以教案、病案、项目报告、技术总结、工程方案、设计文件等替代论文作为评价要素。基层人才可单独分组、单独评审、单独确定通过率。

  下放职称评审权,部分用人单位可自主评审

  为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实施意见》首次明确向市州县、高校、学会、协会和医院、企业等下放职称评审权。支持条件成熟的行业学会、协会或地方组织有序承接政府部门职称评审相关职能。逐步向武汉市、襄阳市、宜昌市下放工程系列相关专业高级职称评审权。其中高校职称改革方案2017年已先行出台,向湖北省80所高校全面下放职称评审权,明确高校教师由学校自主评审、自主发文、自主办证,政府不再审批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结果。

  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向高职高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自贸试验区下放职称评审权,探索试点向三甲医院下放职称评审权。同时,为了确保评审质量,《实施意见》提出要建立“双随机、两公示、四公开”机制,随机抽查评审委员会、随机抽查申报材料,公示参评人员和评审通过人员名单,公开职称政策、评价标准、办事程序和抽查结果,规范评审行为,确保公平公正。

  中小学教师推行评聘合一

  评价的目的是使用。在职称评价与使用的关系上,从历史发展过程看,主要存在“评聘结合”与“评聘分开”两种方式,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评了未聘”或“高职低聘”的现象,为有效缓解评聘矛盾,体现体制内、外有别,《实施意见》明确实行岗位管理的事业单位,在岗位结构比例内按岗申报,中小学教师推行评聘合一;未实行岗位管理的单位及体制外人员,实行评聘分开,放开申报限制。

  同时,《实施意见》还明确下一步要加大“互联网+职称”平台建设,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切实为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优质高效的人才评价服务。

  链接:

  职称评审权下放 对学术造假“一票否决”

  在职称评审权下放上省里的总体考虑是“能放则放”。去年,湖北省已经跨出了评审权下放的一大步,全面下放了湖北省高校职称评审权,全省高校教师和实验技术高级职称评审不再集中省里统一组织评审,由各高校自主开展,这在全国也是走在前列的。首批改革全省共涉及80所高校,从试行情况来看,反响较好,大部分高校有序完成了首次自主评审任务。

  下一步,湖北省将总结高校评审权下放的经验,探索扩大下放试点范围,继续向其他高职高专院校、三甲医院、科研院所、企业等人才密集型的单位下放职称评审权。

  同时,为支持全省“一主两副”战略实施,探索在现有评审权基础上,继续向武汉市、襄阳市、宜昌市逐步下放工程系列相关专业高级职称评审权,各市州也应有序向县(市、区)下放中级职称评审权。支持中国(湖北)自贸试验区发展,逐步向自贸试验区下放非公企业部分工程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权。探索并支持条件成熟的行业学会、协会或第三方社会组织有序承接政府部门职称评审相关职能。推动符合条件的科研院所、医院、企业自主开展职称评审。评审权下放后,政府部门做好质量监管,过程监控。

  参评个人须对提供的申报材料真实性负责,凡被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的专业技术人员,一律撤销资格;凡审核不严或帮助申报人员弄虚作假的单位,依纪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违反评审纪律的评委,一律取消评委资格并记入诚信档案;不认真履行职责、擅自扩大范围的职称评审委员会,暂停评审工作直至收回评审权。(完)
 

(编辑:俞娜)




严正声明:
1、本网所有转载文章和图片均旨在为网民朋友传递更多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权益人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2、在本网所发稿件凡涉及经济类的信息,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各位网友一定仔细辨别真伪,以免上当受骗。
3、本网原创稿件欢迎转载,同时请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及作者。
4、擅自使用武汉新市民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武汉新市民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5、本网站如因系统维护或升级而需暂停服务时,将事先公告。若因线路及非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武汉新市民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武汉新市民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2、本网凡注明“来源:×××(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特邀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为常年法律顾问
邮箱:932449293@qq.com whxsmw@126.com 联系电话:18827381718 027-8816 6299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本网管理员取得联系,本网将及时予以处理。
鄂ICP备202102184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98号 建议使用360、火狐、谷歌、IE浏览器以及1024X726像素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