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市民网欢迎您!   湖北莲藕产业网
微信
腾讯微博
QQ
新浪微博 新浪博客 微店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化新闻 > 文化精英 >
以铜为舟,朱军岷二十载与中华五千年
时间:2019-12-31   来源:湖北新市民网   作者:互联网  点击: 次
           以铜为业三十载,“朱府铜艺”第五代传承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朱军岷传承祖艺,践行着孔子“君子不器”。 
    他的“君子不器”,让传统技艺不拘泥于时代、文化、习俗的束缚,与当下社会共发声;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融合,文化精粹走出新语境,时间大浪淘沙中许许沉金。古人所说“迁想妙得”大抵如此。
 
 
朱军岷与作品 家有金松
 
       2019年12月26日,“大匠之风”大师系列个展--朱军岷铜雕艺术展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拉开序幕。此次展览由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主办,金星铜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杭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支持,展期将持续至2020年3月1日。
 
 
全国政协常委、浙江省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杜卫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
 
杭州市工艺美术博物馆馆长王英翔介绍展览情况
 
       此次展览分为“以铜为鉴”、“铜情寄意”、“日用即道”和“铜融万象”四个部分,精选朱军岷创作和设计的100余件(套)作品,类型丰富,涵盖复刻青铜器、铜雕塑、铜壁画、日用器物、生活家具、熔铜艺术、琅彩铜画等;技艺精湛,囊括镂空、制绿、熔模、庚彩、点刻、三色、叠镶、烘炼、熔铜和琅彩等工艺技法。
 
 
展览现场作品 重生
 
    展览由朱军岷之父朱炳仁,也是国家级铜雕技艺非遗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撰《爱子书》以为序,述其谆谆教诲、殷殷期盼。“铜年乎,铜寿千年何止,人生百载难逾。”朱炳仁以铜寿千年告诫儿子,学问浩瀚,目前所学仅为登堂,与真正地入室尚有差距,仍应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中华民族的传承之路又何尝不是映射在千千万万个这样长幼传承的故事之中。于此展中读铜雕技艺的传承,愿观者都能从中获得匠心坚守、砥砺前行的力量。
     以铜为媒,以器为介,在造物,亦是铸己。
 
    作为“铜五代”,亲历了铜文化断层的朱军岷更希望通过这个展览,唤起国人对铜文化的记忆与认同,将“让铜回归生活”的理念传达给更多的人。
 
 
展览现场朱军岷接受采访
 
      出生铜艺世家,但朱军岷小时候却并没有接触过铜,甚至没有怎么见过铜。那个年代,铜作为一种战略物资被回收,家家户户无铜可用,直到上世纪70年代情况才开始好转,“朱府铜艺”这块招牌也得以在改革开放之际重新面世。
 
    近40年的停滞,铜远离了人们的生活,铜雕技艺也随着铜文化的断层面临消逝的危险。祖上传下来的宝贝手艺不能就这么断了!决意继承祖业的父子二人就此踏上了铜雕技艺复兴的艰难之路。
 
    与父亲朱炳仁注重铜在造型领域不同,朱军岷更在意铜在生活美学的应用与回归。“铜是很有亲和力的材料,它不能高高在上,要让老百姓用得起,”朱军岷反复倡导这一理念。“让铜重新回归生活”,成为朱军岷传承路上的最大心愿。
 
 
朱军岷作品 明月松间
 
 
朱军岷作品 九鹤图
 
    铜文化回归之路二十载铜艺求索
 
       朱军岷精研铜材,磨炼技艺,他将铜融入生活,寄以精神,赋予生命。在他的作品里,传统不是高高在上,或者遥不可及,而是沉浸在日用和艺术里。既在老百姓的生活中,也在万象艺术里。不仅是传承传统文化,也是用传统的语言,讲述当代的故事,塑造现代的美。
有感于当代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朱军岷精研古代文人士大夫生活情趣,以“五道铜缘”为题,从茶器、香器、花器、书器、食器、家具等维度,展现日常生活中铜金属的无限风情与神奇魅力,在古朴的色彩、优雅的线条中体现出传统与现代并存、复古与时尚兼容的艺术特质。
 
 
朱军岷作品 千里江山壶
 
    让铜艺融古通今,打卡看尽千年文明精粹
 
       致敬伟大,对于朱军岷来说,希望用铜与每个时代经典发生碰撞互动。
   
     朱军岷用不断演进的铜雕技艺演绎历史典故,用铜的语言生动讲述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故事,使观者在展览中,既能自由地穿越古代,欣赏五千年灿烂文明中古人留下的智慧的结晶;又能回到当下,享受传统文化为当代生活带来的质感与美。
  
朱军岷作品 玉琮
 
    对于朱军岷和朱府铜艺来说,传承铜艺是深埋在他们家族记忆中的必然。但纵观五千年中华文明,铜文化贯穿了中华民族祖祖辈辈的生活,传承更应该是深埋在民族血液中的必然。
 
    中华文明的延伸之路来自每一个人脚下,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每一个国人的坚守。正值岁末,新旧相接,朱军岷诚邀您来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赴一场“君子之约”,近距离倾听百年铜艺世家传承人手中的“铜音”,与老而弥新的铜文化来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以铜为业三十载,“朱府铜艺”第五代传承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朱军岷传承祖艺,践行着孔子“君子不器”。 
    他的“君子不器”,让传统技艺不拘泥于时代、文化、习俗的束缚,与当下社会共发声;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融合,文化精粹走出新语境,时间大浪淘沙中许许沉金。古人所说“迁想妙得”大抵如此。
 
 
朱军岷与作品 家有金松
 
    2019年12月26日,“大匠之风”大师系列个展--朱军岷铜雕艺术展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拉开序幕。此次展览由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主办,金星铜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杭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支持,展期将持续至2020年3月1日。
 
 
全国政协常委、浙江省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杜卫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
 
 
杭州市工艺美术博物馆馆长王英翔介绍展览情况
 
        此次展览分为“以铜为鉴”、“铜情寄意”、“日用即道”和“铜融万象”四个部分,精选朱军岷创作和设计的100余件(套)作品,类型丰富,涵盖复刻青铜器、铜雕塑、铜壁画、日用器物、生活家具、熔铜艺术、琅彩铜画等;技艺精湛,囊括镂空、制绿、熔模、庚彩、点刻、三色、叠镶、烘炼、熔铜和琅彩等工艺技法。
 
 
展览现场作品 重生
 
    展览由朱军岷之父朱炳仁,也是国家级铜雕技艺非遗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撰《爱子书》以为序,述其谆谆教诲、殷殷期盼。“铜年乎,铜寿千年何止,人生百载难逾。”朱炳仁以铜寿千年告诫儿子,学问浩瀚,目前所学仅为登堂,与真正地入室尚有差距,仍应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中华民族的传承之路又何尝不是映射在千千万万个这样长幼传承的故事之中。于此展中读铜雕技艺的传承,愿观者都能从中获得匠心坚守、砥砺前行 的力量。
   
     以铜为媒,以器为介,在造物,亦是铸己。
 
    作为“铜五代”,亲历了铜文化断层的朱军岷更希望通过这个展览,唤起国人对铜文化的记忆与认同,将“让铜回归生活”的理念传达给更多的人。
 
 
展览现场朱军岷接受采访
 
    出生铜艺世家,但朱军岷小时候却并没有接触过铜,甚至没有怎么见过铜。那个年代,铜作为一种战略物资被回收,家家户户无铜可用,直到上世纪70年代情况才开始好转,“朱府铜艺”这块招牌也得以在改革开放之际重新面世。
 
    近40年的停滞,铜远离了人们的生活,铜雕技艺也随着铜文化的断层面临消逝的危险。祖上传下来的宝贝手艺不能就这么断了!决意继承祖业的父子二人就此踏上了铜雕技艺复兴的艰难之路。
 
    与父亲朱炳仁注重铜在造型领域不同,朱军岷更在意铜在生活美学的应用与回归。“铜是很有亲和力的材料,它不能高高在上,要让老百姓用得起,”朱军岷反复倡导这一理念。“让铜重新回归生活”,成为朱军岷传承路上的最大心愿。
 
 
朱军岷作品 明月松间
 
 
朱军岷作品 九鹤图
 
    铜文化回归之路二十载铜艺求索
 
    朱军岷精研铜材,磨炼技艺,他将铜融入生活,寄以精神,赋予生命。在他的作品里,传统不是高高在上,或者遥不可及,而是沉浸在日用和艺术里。既在老百姓的生活中,也在万象艺术里。不仅是传承传统文化,也是用传统的语言,讲述当代的故事,塑造现代的美。
有感于当代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朱军岷精研古代文人士大夫生活情趣,以“五道铜缘”为题,从茶器、香器、花器、书器、食器、家具等维度,展现日常生活中铜金属的无限风情与神奇魅力,在古朴的色彩、优雅的线条中体现出传统与现代并存、复古与时尚兼容的艺术特质。
 
 
朱军岷作品 千里江山壶
 
    让铜艺融古通今,打卡看尽千年文明精粹
 
    致敬伟大,对于朱军岷来说,希望用铜与每个时代经典发生碰撞互动。
    朱军岷用不断演进的铜雕技艺演绎历史典故,用铜的语言生动讲述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故事,使观者在展览中,既能自由地穿越古代,欣赏五千年灿烂文明中古人留下的智慧的结晶;又能回到当下,享受传统文化为当代生活带来的质感与美。
  
朱军岷作品 玉琮
 
       对于朱军岷和朱府铜艺来说,传承铜艺是深埋在他们家族记忆中的必然。但纵观五千年中华文明,铜文化贯穿了中华民族祖祖辈辈的生活,传承更应该是深埋在民族血液中的必然。
 
    中华文明的延伸之路来自每一个人脚下,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每一个国人的坚守。正值岁末,新旧相接,朱军岷诚邀您来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赴一场“君子之约”,近距离倾听百年铜艺世家传承人手中的“铜音”,与老而弥新的铜文化来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完)

(编辑:张希)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武汉新市民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武汉新市民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2、本网凡注明“来源:×××(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特邀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为常年法律顾问
邮箱:932449293@qq.com whxsmw@126.com 联系电话:18827381718 027-8816 6299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本网管理员取得联系,本网将及时予以处理。
鄂ICP备17001920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98号 建议使用360、火狐、谷歌、IE浏览器以及1024X726像素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