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市民网欢迎您!
微信
腾讯微博
QQ
新浪微博 新浪博客 微店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文学园地 > 文化广场 >
关于张建丽长篇小说《故乡土热》
时间:2017-05-22   来源:京津冀文化网   作者:毕树志  点击: 次

摘要:

    这是个少雨的夏天。可是,当李一卜的名字和他的身影出现在清水镇的时候,有关他的传闻便如雨点似的密集起来 这是《故乡土热》开篇第一句话。 《故乡土热》是作家张建丽女士推

        
   这是个少雨的夏天。可是,当李一卜的名字和他的身影出现在清水镇的时候,有关他的传闻便如雨点似的密集起来……”


   这是《故乡土热》开篇第一句话。《故乡土热》是作家张建丽女士推出的一部长篇小说。张建丽以诗歌写作见长,此前已创作出版五部个人专著,其间也间或有中、短篇小说问世,但长篇小说问世还属首次,这便令我产生了兴趣:一个写诗的人,写出的长篇小说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呢?
一个初夏午后,我慵懒在床上,开始“浏览”这部《故乡土热》。毫不讳言,单凭这个书名,并没有引起我太强的阅读欲望。乡土文学的写作一直以来是一种不温不火的存在,特别是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碎片化阅读霸占了人们的视线,全民急吼吼奔着物质,奔着利益而来,又有几个人能够静下心来嗅泥土的气息,望炊烟的袅袅?
我只是浏览,慵懒的。然而,看到开篇第一句话,我便蓦然坐直了身子,渐渐,我“浏览”的速度慢下来,再慢下来……
少雨——清水镇——雨点”,这几个关键词“密集地“”出现在开篇第一句中,瞬间令我有了一种预感。
一部好的作品,必然是一部令人思考、引人探究的作品。而开篇第一句,往往奠定了整部作品的基调,或曰“气质”。陈忠实先生在其长篇小说《白鹿原》中的开篇一句话即是:白嘉轩后来引以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
这是一个开门见山开篇:主人公(白嘉轩)第一时间登场,跟女人有关,而且不止一个。为什么是七个,为什么引以为自豪?白嘉轩是一个怎样的存在?这无疑令读者对接下来的故事充满了期待。
而路遥先生在创作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时关于写作开篇第一句话时所经历的磨难,大凡读过他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的读者应该都有所震撼:三年艰苦卓绝的前期准备后,竟然接连三天纸上未着一字!“又一天结束了,除了又增加了一堆稿纸外,眼前仍没有一个字。第三天,重蹈覆辙。三天之后,竟然仍是一片空白……”
这当然不是路遥先生无能,而是恰恰表明路遥先生对待自己作品的无比珍视。反观当下,动辄数十万乃至一二百万字的“作品”可以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创作”出来,其阅读价值几许也就可想而知了。
回到《故乡土热》。小说第一章名为“又见清水”,而开篇即是“少雨——清水镇——雨点”,这是巧合,还是其中真的暗藏了某种玄机?这一切引领着我,诱惑着我,如前方有一名蒙着面纱的曼妙女子,牵引着,诱惑着,鬼使神差,一路前行……
细细品读。不得不说,常识欺骗了我。与其说这是一部乡土小说,莫不如说这是都市人的疲惫身心下“缘溪行,不知路之远近,忽逢……”的《桃花源记》!一生不得志的主人公李一卜退休之际,机缘巧合被当做“大人物”请回故乡,做了清水镇文史办的“顾问”,自此过起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逍遥日子:三五好友乐聚,“三贤堂”内吃酒,偶或诗书,常相神侃……
然,若果真如此,也不过是一个当代版的《桃花源记》。《故乡土热》的不同之处在于,“桃花源”内,魏晋之风有,世外之事全。一生不得志的主人公在这里找到了他生命的价值,几名挚友或似顽童,或若顽石,却皆大德大义,心怀天下,虽言轻却知无不言,虽力薄却能扛大义。在作家不急不缓的叙事背后,一幅生动的古典文人的风骨肖像群透过纸背,呼之欲出。
是的,这是一个不急不缓的叙事文本。没有跌宕的情节,没有激烈的冲突,只是如水般缓缓前行。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会被作家的叙事风格所牵领,即便你急欲知道结果,急欲看到结局,在作家的牵领下,你却不得不放慢脚步,享受这个舒缓的过程。那是一种无以言说的过程,就如你行驶在拥堵的上班路上,一首舒缓的《风居住的街道》会了无痕迹地侵入到你的内心,给你静谧,令你安然:
野味园果然名不虚传。进的园来,只见柜台里面摆满了各种熏制好的水鸟飞禽。有烧烤的,酱卤的,闷炖的,熏蒸的,其颜色,火候,看上去就逗人口涎。饭后,邱老板又叫过酒店老板,嘱他照这桌原样再备一套。‘给老太太送去,让他老人家也尝尝这是不是当年的清水味’……”试一试这段文字,你能否一目十行?作家的叙事由不得你不放缓语速,细细品,慢慢读……
真正有功力的长篇小说不依赖情节取胜。作家最大的才智应是能够在日常细碎的生活中演绎出让人心灵震颤的巨大内容。而这种才智不仅要建立在对生活极其稔熟的基础上,还应建立在对这些生活深刻洞察和透彻的理解之上”。这是路遥在其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中关于长篇小说的创作体会。而纵观张建丽的《故乡土热》,正是处处弥散着对日常生活的深刻洞察和世事练达的透彻领悟。
或许是诗人的缘故,作家的叙事简练,干净,从不拖泥带水:“听了石老师和姚本吾两人的话,李一卜顿生一股宽慰感激之情,一则去了一块心病,二来这才算真正在清水有了属于自己的根基。想起自己在外漂泊多年,如今又回到故里,而且和往昔一比,又多了一份格外的情怀……”。
无疑,这是一部有情怀的作品。作品的情怀,从一定意义上也反映了作家得情怀。作家笔下的人物皆为小人物,至少都不是什么大人物。这其中有企业小老板,有退休教师。唯一当过“官”的,也不过是退休前在省政协文史办做一些资料的整理与撰写工作的李一卜了。
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哪怕有两个人,他也是主。有一百人,他为将。一千人他为帅,一万人他则成王。另一种人,是哪怕有两个人,他也是仆,一百人中,他也是士,一千人他仍为卒,要在一万人中,他则沦为奴了。爷爷当初说,他给从年轻做事,就是与人为仆。期间也曾想当过地主,但几经努力,其中有几次想打点歪主意,使些鬼点子,但终了也没这个勇气。最后则认了这个本分。所以,他出生后爷爷起了这个‘一卜’的名字,‘卜’既仆的意思……”
这是作家在小说中解释李一卜名字的由来。可见作家有意描刻的就是李一卜这样如你我般的芸芸之众——与世无争,问心无愧。
再看作家通过人物之口对“姚本吾”这个名字的解读:
本既吾,吾既本……其禅意是,固守善念,修持本性。当初祖父教我,再往深下探究,至今我也说不出什么玄机,反正我只记‘我不学坏’这四个字就都有了。”
小人物,大情怀,这是作家始终贯穿全篇的一条精神主线。李一卜如果为了安享晚年,蛮可以优哉游哉,闲待在“文史办”拿着俸禄不干活。“镇领导”当时就是如此许诺的。而他偏偏为了家乡的发展干着“没必要”干的事:倡议发展家乡绿色观光旅游,探讨兴建家具城,起意创建“农民协会”。姚本吾、邱老板等众也可以守着自己的小企业做个风生水起而不问世事。然而他们都坚守着做人的根本,书写着大写的“人”的情怀……。在那场举世震惊的汶川大地震中,小人物的大情怀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
“‘总理哭了’。屋子里不知是谁说了这句话。其实,不用谁说,电视机前每个人都看到了……这时,一个人弓着身子干咳着从李一卜面前走出屋去。李一卜用余光扫了一下,见是姚本吾,他知道,姚本吾也哭了。只是他这个人从不愿别人见到自己流泪。连那几声干咳,也是一种有意的掩饰……李一卜发现,屋子里的人几乎都在悄悄的流泪……”
丁兰告诉他,自己在医院捐了500块钱。完后,她问李一卜有什么想法?要在往常,凡是此类活动,李一卜能避则避,实在推托不开,就选档次最低的那一流敷衍过去了之。可是此刻,李一卜不假思索地告诉丁兰,让她去单位代自己捐一个月的工资……”。
姚本吾接了20个板房的任务,可他告诉石老师,他叫伙计们较较劲儿,黑天白夜赶,三天完成30套没问题。而且这三天时间,管吃管住,工钱加倍。这些费用,可是姚本吾自己往外掏啊。”“这就是姚本吾。平常,你别看他说三道四,横挑鼻子竖挑眼,满世界都没他看着顺眼的地方。可到真事上,他比谁都热心,比谁都上劲。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有时让党着急,惹党生气,但不能叫党吃亏!”
这是李一卜,是姚本吾,这何尝又不是你我?在这个世间,我们或许没钱,没权,我们为生活奔波,我们也对一些现状有这样那样的不满。可在关乎国家存亡,关乎民族大义面前,草根如你我,又何尝不都是“李一卜”、“姚本吾”!
《故乡土热》刻画的是几名退休后的老人在小镇的生活,然而作品通篇无一丝暮气,时时处处反倒盈溢着热情、激情乃至顽童式的真纯。清水镇,因水而兴。故乡“土”热,然纵观整部作品,单单就没有被一个“土”字,而带有“水”字的,却不下五个。至于作品中关于“水”的描述,更是用足了笔墨。
我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万涓成水,终入大海。我们的主人公走遍千山,最终重归“清水”,是自主的选择,也是最终的宿命。那里有清水镇,有大清河,有承载着小镇人喜怒悲欢的东淀,有三五好友,如水之交……
作品中更有众多可资圈点的佳处,如风物、如风情、如民风、如民俗、又如一位老人谜一般的离去,留下一部谜一般的《农民问题一百问》……
篇幅所限,加之笔力不逮,留下更多空间待读者细细品,慢慢悟,这当是一个作家、一个评者最为期望的吧。

相关文章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武汉新市民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武汉新市民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2、本网凡注明“来源:×××(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编辑部地址:武汉市武昌区瑞安街248号 鄂ICP备17001920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98号
本网特邀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为常年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8827381718 027-8816 7892
武汉新市民网总群 42088912 通讯员群 285233922 创业者群 203646181 文学群 54177794 打工者群 263038876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本网管理员取得联系,本网将及时予以处理。
邮箱:932449293@qq.com whxsmw@126.com 建议使用360、火狐、谷歌、IE浏览器以及1024X726像素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