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市民网欢迎您!   大楚资讯联播网
微信
腾讯微博
QQ
新浪微博 新浪博客 微店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头条新闻 > 中国新闻 >
义务献血坚持24年 累计献血量达18.6万毫升 “献血哥”王小军
时间:2017-12-05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陈圣禹  点击: 次

        武汉新市民网讯,据北京晚报消息:提起献爱心,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方式。有人参与各种网络众筹,有人报名志愿服务。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王小军和朋友们一起组建的“红橄榄爱心团队”,则是通过参加无偿献血、普及献血知识来献出自己的爱心。在刚刚落幕的“微博2016十大影响力公益大V”颁奖典礼上,王小军荣登“十大”榜单。现如今,多了“大V”的身份,王小军觉得这和过去比起来没什么不同,他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号召力,让更多人能正确看待无偿献血。

  44岁的王小军是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公司马连道供应站的一名普通工人。看上去其貌不扬的他在献血界其实是一名元老级人物,在24年的时间里他共献血249次,累计捐献全血及血小板共计6.3万余毫升,相当于献出了18.6万毫升的血量。为此,志愿者们送给王小军一个称号“首都献血哥”。

  说起来王小军与献血的结缘,完全是因为一段机缘巧合。“1992年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还没有义务献血的说法,单位都会定期组织员工按指标进行献血。但是老一辈人有一种说法叫做‘一血十精’,所以年纪稍大的人对于献血还是有些忌讳,认为献血对身体不好。所以,当时献血的工作都落到了年轻人肩上。”

  直到1998年《献血法》开始实施,无偿献血救死扶伤的说法才被普及开来。因为担心家人不同意,一直以来王小军都没有和家人说过参加无偿献血的事,他瞒了好几年,直到家人无意间翻出来他的献血证,才知道真相。“记得那天下班回家,我爱人和父母突然说要开一个家庭会议。这让我有些诧异,因为只有在家里有重大事情要决定时才会开。”

  在会上,家人拿出了献血证对他进行“盘问”。“当时对于献血的宣传还比较少,所以家人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去参加献血,父母还苦口婆心地劝我要为家里着想。” 此后,王小军仍不时瞒着家人去献血,直到有一次父亲需要动手术时,家人对于义务献血的看法才逐渐发生了转变。“当时父亲动手术需要400毫升左右的血,如果用血者本人及其直系亲属没有献过血就无法从血站取血。因为我以前参与了多次献血,所以父亲就顺利地取得了手术用血。也正是从那时起,家人才体会到了一人献血全家受益,态度也逐渐转变为不反对我献血。”

  坚持24年影响身边人

  不图名利,义务献血这件事,王小军愣是坚持了24年。其间,由于一些原因他也曾想过放弃,但一件事的发生坚定了他在无偿献血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2011年12月底,一位做了8年志愿服务的志愿者王争患了白血病,他需要每两天输两个单位的血小板,但是由于血小板的储存时间只有5天,并且每个志愿者每个月只能献两个单位的血小板。”为了帮助王争,不少赶来帮忙的志愿者接力献血,有的为了能满足王争的用血需求,甚至退掉了早已订好的火车票与返乡过节的机会。王小军作为志愿者的总联络人,他一边参与献血,一边组织大家进行有序接力。“亲眼看到别人的生命通过我的血液得到了延续,这更加坚定了我在无偿献血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因为常年参与献血和宣传活动,王小军感觉到,人们对于无偿献血仍存在不少误解。“很多人仍然认为献血对身体不好,还有的人对于采集血小板的循环采血过程感到不安。”因此,王小军会定期前往北京的各个街头采血点和外地的一些城市进行献血和宣传工作。“我想通过自己亲力亲为的方式向大家证明献血是无害的。”

  随着王小军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在献血和宣传过程中,王小军也发现一些好的转变正在慢慢发生。现在有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动中。在他服务宣传的西直门献血站,总会有一些孩子在刚满18岁的当天来到这里进行献血,还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逐渐成为献血的主力军。(完)

(编辑:李远洋)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武汉新市民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武汉新市民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2、本网凡注明“来源:×××(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特邀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为常年法律顾问
邮箱:932449293@qq.com whxsmw@126.com 联系电话:18827381718 027-8816 6299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本网管理员取得联系,本网将及时予以处理。
鄂ICP备202102184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98号 建议使用360、火狐、谷歌、IE浏览器以及1024X726像素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