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市民网欢迎您!   大楚资讯联播网
微信
腾讯微博
QQ
新浪微博 新浪博客 微店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产经新闻 > 企业之窗 >
寻茶记:夏科谈“全球IP”熊猫盖碗茶
时间:2018-11-06   来源:武汉新市民网   作者:互联网  点击: 次
   微风拂来,夹杂着栀子花香, 一只有盖的汝瓷瓷碗,一把高背红木椅, 一排长窗,一个亭子, 便是最好的品茶时光。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中国各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而在园林里喝茶,盖碗茶无疑是最适合的饮茶之选。

  追根溯源,方知道盖碗茶起源于四川,是古老的巴蜀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蜀人饮茶方式较独特由茶盖、茶碗和茶船子三部分组成,又称为“三才碗”。“三才”指天、地、人,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而在现代化发展的驱使下,盖碗茶的茶具也在沿袭传统的基础下有了创新的改变。近日,流通于成都的“熊猫杯”引起了业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将成都的名片熊猫与盖碗茶相结合,俏皮可爱的设计,不管是爱茶人士还是业余人士对这一文创作品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而笔者也联系到了创意制作熊猫杯的夏科老师,下面不妨一起去了解了解夏科老师眼中的“全球IP“熊猫盖碗茶!

  产品的创意升级,是不失传统的消费者新选择

  “过去的人喝茶更多的是为了休闲,是社交的一种方式。而今天喝茶多了一些心里需求,比如是放下繁忙的工作、放松心情,与朋友分享…而其中最大的区别是,过去的人生活节奏没那么快,闲下来,用双手沏、泡、喝,单今天的人更加随意,喝茶时以放松的状态,把能解放的东西都解放出来。通过这几个点分析,哪些习惯是复杂的习惯,比如盖碗的盖子容易翻过来烫到手,仅有个凹陷的底托很容易滑落,今天的人更喜欢单手操作,所以我们将他们的双手解放出来。“

  “为了让产品的形式更美、功能性更强、用户体验更好。我们就设计了“旋口”,喝水时同时吸入空气有降温功能,没那么烫嘴。底托加深,全部打通,让杯身插入,计算间隙,让其稳固。通过这样的设计,再将茶具生活化、场景化,还原产品本身属性。这就是我们开创的无弄盏杯,也就是熊猫杯的前身。”

  左:熊猫杯;右:无弄盏杯

  全球IP熊猫与盖碗茶的交融

  根据消费者使用习惯去做杯盏的改良,让其不失原来传统韵味的同时,更加具有普遍适用性,然而这样的改良设计并没有到此为止,夏科老师发现现目前的市场,并没有能够代表地域性的特产出现,而夏科老师就率先将熊猫IP运用进了盖碗茶的杯盏设计。

  “熊猫是一个国际化的名片,用动物的珍贵转换为城市的珍贵。又从文化的传承和生活习惯习俗,演变成地方文化的代表。这两个东西就是茶和熊猫。把几个维度结合起来,有三个可以选择,熊猫、盖碗茶、食用器皿。”

  “众所周知,熊猫的形象其实非常正,如果完全用熊猫的造型,那它很难成为一个经典,越简单的东西才越容易被传承,但越难做研发,但我们就像做到极致。而天地之间,天地之间最简单的就是圆形和方形,能体现熊猫气韵,用圆润的形式是最好的,所以选择了最简单的圆,那圆说是简单但也最复杂,他是由方形的线条通过n次切割,其他都可以用直线表达,圆却需要无数个点结合起来,所以我们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来表达。”

  而在工艺方面,夏科老师与团队选用了特别优质的瓷去制作,极致的产品一定要是极致的设计、极致的工艺、极致的提炼。通过多次打样,多次修改,最后才让熊猫杯成形,成为了市场上又一流通爆品。

  不得不说,盖碗茶不讲繁文缛节,无论是在人声嘈杂的茶铺,还是在装饰精致的雅室,捧一盏盖碗茶,用茶盖轻拨茶汤,总有馥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尤其是代表着成都人文熊猫杯的出现,让盖碗茶变得更加具有趣味和内涵,也更加贴近生活!

寻茶记:夏科谈“全球IP”熊猫盖碗茶




严正声明:
1、本网所有转载文章和图片均旨在为网民朋友传递更多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权益人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2、在本网所发稿件凡涉及经济类的信息,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各位网友一定仔细辨别真伪,以免上当受骗。
3、本网原创稿件欢迎转载,同时请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及作者。
4、擅自使用武汉新市民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武汉新市民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5、本网站如因系统维护或升级而需暂停服务时,将事先公告。若因线路及非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武汉新市民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武汉新市民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2、本网凡注明“来源:×××(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特邀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为常年法律顾问
邮箱:932449293@qq.com whxsmw@126.com 联系电话:18827381718 027-8816 6299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本网管理员取得联系,本网将及时予以处理。
鄂ICP备202102184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98号 建议使用360、火狐、谷歌、IE浏览器以及1024X726像素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