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市民网欢迎您!   大楚资讯联播网
微信
腾讯微博
QQ
新浪微博 新浪博客 微店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产经新闻 > 企业之窗 >
卖掉工厂投入1.2亿 博厚健康熊晓明死磕共享养生
时间:2018-06-04   来源:商界在线   作者:网络  点击: 次
       22年前,熊晓明下海经商,从事制革行业完成原始积累,但市场的混乱、行业的粗糙和环保的压力,让他心存芥蒂,不得不卖掉工厂。

22年后,熊晓明进击大健康产业,在华大基因们之前首次提出肿瘤个体化治疗,把企业做到新三板上市,又在国内一片荒芜之中,硬是完成了整合医学的全产业链布局,再利用共享养生模式,通过线下“衡养”实体店造福给更多人。

面对《商界》记者的采访,熊晓明不是那种个性张扬的表演型企业家,曾经试错的孤独、坚守的焦虑、看准风口的坚持都被他精准地控制在平缓的语速下。

沧海桑田,得失在人。在没有现成榜样和参照系的情况下,熊晓明是如何在创业的孤独岁月中拉出时间轴,把整合医学在中国做到从0到1,又是如何进入领先行业一步又一步?

皮革老板卖厂记

熊晓明的故事是一条递增线。

时间拉回到1995年,在皮革行业摸爬滚打了7年的熊晓明,已经从国营厂的普通技术员,晋升为台资企业的厂长。彼时,市场经济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国家开始鼓励皮革等轻工业发展,而一首苏芮的《跟着感觉走》像某种暗示,让熊晓明的内心蠢蠢欲动。

也许是中年危机,也许是时代剧烈变化和生活规行矩步的矛盾,也许又仅仅只是“为了赚更多钱,让生活变得更好一点”。30岁的熊晓明终于按捺不住,成为西北轻工学院那一届皮革系里第一个下海经商的人。

那个年代,做生意赚钱得靠胆子大。皮革当时算是暴利行业,特别是门槛很高的制革业,往往技术含量决定了同一批毛皮胚价格能否翻一倍。技术出身的熊晓明有天然优势,再加上市场环境好,很快便站稳了脚步。

制革厂的老板们,少有科班出身,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大家吃吃喝喝绑定在一起,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是用江湖情义那一套逻辑。比如他们不怕工厂欠款,在当地多有黑白两道关系,有一千种办法可以把欠款追回来。

但熊晓明不行,制革厂要把货源供应给下游的中小型鞋厂,这些鞋厂会收购一批二手设备,招聘几个工人搭个草台班子,它们很多都是候鸟型企业,做完一单就撤。曾经有鞋厂欠了熊晓明十几万元,等他去催款的时候早已经人去楼空,“读书人”熊晓明措手无策,在粗犷的制革行业显得格格不入。

时间和数字是冷酷无情的,像两条鞭子,悬在熊晓明背上的除了市场的混乱,还有行业发展的痛点。

制革对环保要求很高,比如常用到的铬鞣剂,用它鞣制成的皮耐水洗,能贮存更久。但铬是一种致癌物,从脱毛到熟皮这个过程会用到大量废水,严重污染环境,而行业的潜规则却是在国家标准下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很多工厂只是把没处理透的废水草草处理。

而从大的趋势来看,制革行业也不是长远之计。皮革行业最早从意大利等发达国家转移到中国,最终也会因为经济和环境的矛盾,转移到更落后的地方去。

熊晓明越来越不看好制革行业,连他的孩子也因为嫌弃工厂脏乱差,不愿意继承,再加上长期接触污染皮革,他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一系列原因堆积起来,让熊晓明下定决心趁早卖掉工厂,告别这个行业。

2007年,熊晓明遇到了一个契机。一家外企需要没有致癌化工材料的皮革,找了很多工厂都吃了闭门羹,没人愿意单独给它开一条生产线。但熊晓明却欣然答应,他把以前的生产线全部停掉,专门给对方做这种定制材料,合作大半年后,顺水推舟把工厂卖给了对方。

在皮革行业的7年,熊晓明就像是从瓦砾堆里爬出来一样,满身伤痕和疲惫。他不再想做一个“挣快钱”的生意人,他曾受过物质生活的磨砺,有不错的基础知识,还有一些时光打不掉的理想主义。他甚至一直有一个伟大梦想——为以前的行业“赎罪”,用自己的能力帮助更多的人。

天使的大健康梦

卖掉工厂后,熊晓明果然多了一个新角色——天使投资人。

那段时间,国内掀起了一股大健康热潮,数百亿元的资本扎堆这个行业。熊晓明在美国耶鲁大学有一个任职研究员的朋友,正好得到一项医学专利技术的授权,准备回国创业。

这项专利技术是卵巢癌的早期检测,已经在耶鲁大学医学院广泛使用,而且效果不错。熊晓明很看好,以朋友的身份投资了这个项目。

做投资的人都知道,没有一个企业的发展和当初设想的轨迹一样。卵巢癌的早期检测需要向有关部门申请报批,但早期检测无法认证后面会不会生病,在国内根本没办法报批;再加上当时国民对于预防性检测意识淡薄,项目经过几个月的市场试错,最后不得不放弃。

既然预防性检测太超前,熊晓明决定干脆转型治疗性检测,做肿瘤的靶向药治疗。这是一个大胆的创新,彼时靶向药刚刚得到中国药监局的认可,熊晓明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国内首次提出了肿瘤个体化治疗。

几年之后,肿瘤个体化治疗成为风口,华大基因、博奥生物等基因检测公司纷纷涉足。好风凭借力,熊晓明的企业因为布局得早,顺利成为国内新三板扩容后的首批企业。

企业虽然成功了,但熊晓明却萌生了退意。那个时候,他每天要接触大量肿瘤病案,不断累积的负能量让他身心俱疲,2013年熊晓明患了严重的顽固性腰疼。

“晚上只要一疼醒,就再也没办法入睡。”经人推荐,熊晓明去了加拿大温哥华的一家诊所,医生不给拍片,也不给吃药,只是通过检测他的食物不耐受源和肾上腺素,通过饮食生活的习惯进行调节。虽然听着很玄学,但是一个多月之后,折磨熊晓明两年的腰痛竟奇迹的消失了。

后来熊晓明才知道,治好自己腰疼的正是整合医学疗法。医生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用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西医的“循证医学”结合,找到了他腰疼的根源,即牛奶、鸡蛋、面粉等不耐受导致的慢性炎症。

那时,熊晓明作为投资人正在美国和加拿大找项目。他进一步研究发现,整合医学在美国已经发展了半个多世纪,美国国会早已通过整合医学法案,已经进入了主流医学,有很强的临床科学性。

“集百家所长,成一家之言”是整合医学的特点。比如,整合医学通过大量临床数据发现,太极拳对老年痴呆症具有显著效果,而东方的禅学也能治疗抑郁和烦躁。意外进入视野的整合医学,一下子就被熊晓明看中,而中国市场显然还是处女地。

但他没想到,大趋势之下,有无数纷繁的小潮流,可能把他带向无数个未知的未来。熊晓明刚把整合医疗带回中国之时,不接受成为普遍现象,“客户把我们的方案给医生看,医生一看就说这个是骗人的,哪有不吃药就会好的病。”

而熊晓明创办博厚健康更是被外界质疑,尤其是自建整合医疗一系列产业链——培训医生、建立检测中心、研发医用营养品,仅仅一台检测机器就是几百万元,运营成本太高,4年下来投入了1.2亿元。

但是,成本到底高在哪里,低又应该往哪些地方低,很少有利益相关者会明说。因为模式的轻与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业担当的总和。

博厚健康没有被拖垮,反而是越来越多被认可,在没有公开推广下,仅靠口碑传播已经服务了1000多名客户。整合医学已然成为时下热门,博厚健康更是中国整合医学最响亮的名片。

在熊晓明看来,创业分为两种,一种是为了钱,一种是为了梦。两次创业,在得到基本的物质满足之后,熊晓明更加确信,自己想要的是第二种。

共享养生造风者

有人问熊晓明,为什么他能把一个看似不太靠谱的东西坚持出结果。就像那个挖井的故事——太多人停在泉水涌出的前一分钟。

这种自信更是来源于看得见的趋势。政策不断应声落地、互联网大潮冲击传统医疗,民营医疗进一步市场化的蠢蠢欲动,大健康行业必将在这样的趋势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其中被誉为未来风口的整合医学。
这意味着,提前布局全产业链的整合医疗平台,在这一进程中,并不仅仅是一个站在风口的幸运儿,它终将是一个颠覆者。

目前,博厚健康已经成为一家集产业投资、医学研究、医疗技术开发、临床医疗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公司。经过几年探索与思考,熊晓明不再生硬的提整合医学,而是给博厚明确提出“全球·健康·养生”的发展理念。

首先,医不叩门,医疗是一个“有了病才去治疗”的被动消费,而这个过程给人的印象往往很痛苦。熊晓明决定借助养生的概念,在养生的过程中植入博厚的整合医疗解决方案,让患者主动快乐的讨好健康。

传统医院靠药物和医疗器械赢利,行业里面没人做靠健康解决方案的精准养生,但熊晓明却要用博厚健康给养生行业定一个标准,它创新的提出体制再造的共享养生模式,成为中国高达70%的亚健康人群的有效健康方式和新潮流。

共享养生是一个什么概念?熊晓明举了一个例子。博厚健康通过组合中医的香灸,用户可以通过博厚健康的互联网养生平台,购买香灸条或香灸泥,也可以预约喜欢的香灸师,然后到线下的“衡养”健康中心免费做香灸服务。

“衡养”的会员随时可以到健康中心做检测,知道身体全面的检测数据,再配合美容保养和休闲运动为一体,把人留下来,再慢慢植入引导整合医疗。

除了家门口的养生之外,博厚健康还把客户带到大自然,做个性化健康养生旅游,比如腾冲的火山石,福州的地热温泉等。同时还打造“衡养”别院,让客户回到乡村,回归绿水青山,通过文化、养生、佛学等教育,从身心上皆得到复原固本。

当然,除了这些共享空间,博厚健康还将构建国内首个整合医学诊疗SaaS系统,届时无论是公立或民营医院,还是健康管理机构,都可以通过SaaS系统共享博厚健康的医生、设备、产品和服务。

这种共享不仅是产品共享,熊晓明更愿意把博厚健康以及所代表的整合医学这份事业共享。在博厚健康如今的团队里,有来自大洋彼岸美国华盛顿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医学院等优秀精英,也有国内各个医疗产业领域大牛。

比如,负责营销的副总裁廖信珉,他本来就是护肤品老板,把旗下项目卖给欧莱雅后成为了博厚的代理商。在两人的一场酒局中,廖信珉向熊晓明提出三个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希望把COO的位置留给他,很好的希望发挥自己的能力。结果熊晓明当真了,第二天就打电话邀请对方加入,廖信珉也当仁不让,只要了1美元月薪。

搭建舞台,让大家在这个舞台上出彩的表演,自己只做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作为整合医学在中国的铺路人,熊晓明用实际行动捍卫了自己的初心,进而与有志者共同做大这个蛋糕。

有一种观点认为,绝大多数企业家属于“天派”,精于商业模式设计、上游布局。而熊晓明属于“地派”,脚踏实地做事情,用德行聚沙成塔,他用经历告诉我们,所谓不可战胜的趋势并不高深,它就是每个人内心本来的样子,就像他所坚信的整合医学已经成为一笔造福国人的财富。

后记

一千个创业者就是一千个哈姆雷特,熊晓明属于目的性最单纯的那一种。现在的熊晓明已经能对着我们自信地解读所谓“命运”了,一是看到趋势,二是坚持到底。

从普通的皮革厂老板到整合医学中国铺路人,一个人想要取得成功,当然需要运气,但是想持续地成功,单靠运气显然不行。熊晓明持续成功的背后,对于那些处于真实商业社会中的人,特别是有大健康梦的人,一定有一些借鉴意义。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武汉新市民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武汉新市民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2、本网凡注明“来源:×××(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特邀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为常年法律顾问
邮箱:932449293@qq.com whxsmw@126.com 联系电话:18827381718 027-8816 6299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本网管理员取得联系,本网将及时予以处理。
鄂ICP备202102184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98号 建议使用360、火狐、谷歌、IE浏览器以及1024X726像素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