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市民网欢迎您!   大楚资讯联播网
微信
腾讯微博
QQ
新浪微博 新浪博客 微店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产经新闻 > 产经新动向 >
贵州赫章县安乐溪乡试点扶贫资金“大茶模式”
时间:2017-02-26   来源:前沿时报   作者:李才武  点击: 次

安乐溪乡,这个“赫章的西藏”,是贵州省赫章县的一类开发扶贫重点乡镇,毕节试验区成立29年来,该乡大力开展开发扶贫,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中共赫章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在开发扶贫工作中,该乡着力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健康发展的生产关系,该乡党委、政府在与河镇乡海雀村毗邻的大茶村试点开发扶贫的新型“大茶模式”,对国家扶贫专项资金试行村级发放村级监管的新型扶贫模式,将过去政府扶贫部门监管发放扶贫项目资金这一专项职能前移到村,取得明显成效。

安2.jpg

岩下养殖场的创建,得益于扶贫互助金的发放

安3.jpg

村支书林登军在察看徐永全家养殖的牛长势

开发扶贫的重点在农村,扶贫资金的使用转向对广大农户的精准,是现阶段一个价值重大的命题。对村级这个经济大细胞,施行国家的扶贫资金由村级监管发放,是目前赫章县新阶段开发扶贫的一大创新。试点扶贫资金由村把关发放,风险全部由村民委员会担当这一模式后,一改过去扶贫资金倾向部分大户或撒“胡椒面”,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开发扶贫整村推进,广大人民群众对扶贫资金使用“灌大户、撒胡椒面”及扶贫资金“水土流失”等意见很大等等不足,为从根本上战胜贫困,激发村级经济的整体活力,调整严重制约到新阶段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陈旧的生产关系,赫章县大刀阔斧进行了开发扶贫工作的关键环节改革——从龙头改革扶贫资金的使用及监管模式。

记者在安乐溪乡大茶村看到,扶贫资金的有效投入,使得那些过去不太可能得到扶持的农户,在村试行的把关发放和监管下,正在兴起产业,奔向富裕。

种草养牛,在大茶村已不是新闻。但现在的问题是,牛怎么养,村民们养得起牛吗?

安4.jpg

徐永朝的妻子陆朝芬告诉记者,徐永朝出门买牛去了。

2月22日中午,记者来到大茶村徐永全家时,只见他家养殖的两头西门达尔正在悠闲地吃草料。“我从村分两次得到3万元的扶贫资金,总共交村760元管理费。两年还本,这个压力很小。这个管理费,比起信用社的利息,低得太多了!”“从信用社贷款,手续多,比较麻烦!”徐永全告诉记者。记者问他,你这个款是国家“给”的,你想过不还没有?徐永权笑着回答记者,我用的这个款是从村里办的,不还村委会可脱不了手!目前,徐永全养殖的西门达尔,其市场价值已是其投入养殖资金的两倍多。也就是说,靠养牛,一年时间,徐永全就可挣到几万块钱。对于不可能像年轻人一样出门打工的他及妻子,在家门口,就找到了一条发财的路子。

记者钻进徐永全家,去看看家里都有些什么,只见厨房里靠墙的一方挂满了腊肉,小日子过得满不错。

安5.jpg

徐永全家的小日子过得不错

记者来到徐永全家上方不远的徐永朝家。徐永朝的妻子陆朝芬告诉记者,徐永朝出门买牛去了。徐永朝一家6口,两个孩子出门打工,他家同样交付管理费,从村里得到3万元的扶贫资金,种了1亩多草,养殖4头牛。

“2004年我手里只有3万多,从信用社贷了3万多,总共凑起了8万多,先修起11间畜圈。后来村里给了我2万扶助金,后来又给了我3万扶助金。我就和林科伟、林科永在岩脚下发展起养牛。”在大茶村,林登朝家的情况可说较为特殊,一家11口人,因家中有一小孩在安徽打工发生交通事故摔断了腿,医治去10多万元,家庭经济处于危困之中,养牛还账,养牛兴家,对于他家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难题。由于村里用扶贫资金帮助他家修起了牛圈,又注入滚动资金5万元,使得林登朝的养牛产业得以起死回生。而此前,似他家这种情况,“根本就不可能得到扶贫资金的注入”,安乐溪乡一位干部告诉记者。记者了解到,过去,如发展养牛,必须是农户先发展起产业,然后通过验收,最后得到补贴资金。但安乐溪乡在大茶村的这种扶贫资金的新型注入模式,却正好化解了农户发展产业缺乏启动资金的困局。

安6.jpg

在大茶村还能看见的风景

大茶村党支部书记林登军告诉记者,“要让老百姓做他喜欢做的事,能做的事。也要保住扶贫资金不流失。改变过去扶贫扶大户、或撒胡椒面的被动方式,让老百姓尽可能去做他能做的事。因为越是勤扒苦挣的人,越不能得到扶贫资金的帮扶的话,我们就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面貌斩断穷根!”在林登军看来,要从根本上战胜贫困,一是要确保国家的扶贫资金不流失,二是要扶持最广大的农户,使他们得到扶贫资金的注入。农村扶贫只有整村推进,才能实现村民全部富裕。而目前,大茶村监管发放村民互助金这种方式,恰好改变了过去年年扶贫不断根的局面。调动了农民生产的激极性,还确保了国家扶贫资金的滚动使用和不流失。

“过去村民都知道扶贫资金是国家给的,许多人认为是国家送给穷人的,不用还。现在,大家都知道这个钱是村委会的,要向村委会借,还要得到村民会议上大伙的同意,就怕这个钱拿去血本无归。用这个钱,必须定期还,还得有实在的效益。因为用这个钱必须得向村委会交管理费。所以从思想上,村民都知道这不是胡椒面而是硬火银子!”大茶村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

村民委员会知道村民家的“碟大碗小”,现在,国家的扶贫资金安排下放到村使用,这个资金是村委会必须对扶贫部门负责回收使用的。然后村民委员会实行村委会主任负责制,召开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最后根据村民的生产实际安排发放扶贫互助金,由需要使用资金的村民在交付管理费后,按照约定期限使用资金,村委会负责定期回收资金再进行滚动。但是,对于村干部的监管,就又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哪家用资金,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用不用资金,村民会议和村民自己决定,不再是乡镇扶贫办和县扶贫办决定。但是,决定村民能否使用到扶贫互助资金的村干部,肩头的责任就重了!村干部是否优亲厚友,资金是否收得回,这些问题也摆在我们面前,所以对村干的监管责任也更重了!”林登军告诉记者。

“村干部现在挑着一副挑子,前面一个蓝子里是手铐,后面那个蓝子是元宝!”大茶模式最后的成功,取决于对村干部实行从严监管是否到位,林登军一语中的。

据了解,大茶村为了夯实群众养牛的产业基础,用扶贫资金修建牛圈106间1166平方米,产权属于农户,为群众去除了发展动力不足的烦恼。扶贫互助金的灵活使用,则又使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得到调动,改变了群众发展生产贷款难、扶贫资金争取难,还有大量扶贫资金“水土流失”的困局及村级集体经济“空壳”状态。2016年,大茶村脱贫38户180人,实现整村出列。

大茶村是国家一类贫困村,是毕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丁雄军的扶贫联系点。据了解,国家扶贫资金村发村回收村委会及村民全员监管的这一“大茶模式”的试点,得到了毕节市、赫章县委、政府及县扶贫办的大力支持。“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把这个已取得成效的模式推广出去,引起高层领导的重视!”村支书林登军告诉前沿时报记者。(完)

(编辑:张曦)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武汉新市民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武汉新市民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2、本网凡注明“来源:×××(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本网特邀湖北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为常年法律顾问
邮箱:932449293@qq.com whxsmw@126.com 联系电话:18827381718 027-8816 6299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本网管理员取得联系,本网将及时予以处理。
鄂ICP备202102184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98号 建议使用360、火狐、谷歌、IE浏览器以及1024X726像素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