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活动主要的内容有广西旅游商品获奖作品展示、广西非遗手工技艺类商品和老字号商品展示、广西旅游商品知名品牌展示,共展出44项展品,容纳了2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6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多项“中国旅游商品大赛”、“广西有礼”的获奖作品。
图片说明:图为活动现场一角
众多非遗传承人抵达展厅,为观众介绍自己展出展品的制作背景、制作工艺、传承历史等......将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传递给每一个到场的市民观众。
图片说明:广西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隆林苗族刺绣传承人杨云向观众介绍展品
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隆林苗族刺绣的传承人杨云老师,她在介绍自己的展品时表示,学习这项技艺是受到母亲的影响,逐渐对其产生热爱,为了学习一个即将失传的绣法,会驱车百里去寻找可以教授这项绣法的老师。正是这祖祖辈辈,一代又一代的影响,才将这项古老的艺术流传下来。正是因为每一位传承人的无私热爱,才将这消逝的手艺焕发出勃勃生机。
图片说明: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南宁古建筑营造技艺市级传承人周涛指导孩子进行项目体验。
除此之外,南宁古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人周涛老师为到场的孩子精心准备了非遗项目体验区,让孩子们可以亲身体验南宁古建筑营造技艺的独特魅力,帮助他们更深刻地了解和感受这些传统手艺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增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
图片说明:琳琅满目的展品让人目不暇接
据悉,近年来,广西在非遗保护体系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就。截至2022年底,广西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0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9人,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14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36人,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71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178人,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838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646人。
全区现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铜鼓文化(河池)生态文化实验区)1个,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8个,建有包括非遗工坊、传统工艺站、非遗展示馆(点、所)在内的生产性保护平台415个。此外,还评选认定了非遗形象体验店和非遗美食体验店共131家,为广西非遗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些成果的取得,加强了广西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为广西打造独特的文化旅游品牌提供了坚实基础。因此,让更多的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到广西非遗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工作中,成为了官方和民间的共识。业内人士认为,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广西非遗才能得以发扬光大,为广西的发展增添文化魅力和文旅发展的提升。
严正声明:
1、本网所有转载文章和图片均旨在为网民朋友传递更多信息。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权益人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2、在本网所发稿件凡涉及经济类的信息,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各位网友一定仔细辨别真伪,以免上当受骗。
3、本网原创稿件欢迎转载,同时请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及作者。
4、擅自使用武汉新市民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武汉新市民网名义发布信息,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5、本网站如因系统维护或升级而需暂停服务时,将事先公告。若因线路及非本网站控制范围外的硬件故障或其它不可抗力而导致暂停服务,对于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本网站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武汉新市民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武汉新市民网所有,网络媒体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须注明出处,并添加本网站链接。如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上述作品,则须武汉新市民网授权。传统媒体以各种方式利用上述作品的须经本网授权并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2、本网凡注明“来源:×××(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作品于本网发表之日起十五日内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邮箱:932449293@qq.com whxsmw@126.com 联系电话:18827381718 027-8816 6299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本网管理员取得联系,本网将及时予以处理。
鄂ICP备2021021845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98号 建议使用360、火狐、谷歌、IE浏览器以及1024X726像素浏览